董桥

信力建 | 基因多元的爱国难题

作者: 信力建   在《“大一统”情结似可淡化》中,我提出因为在中国这个版图内,政权多变,甚至同时共存的政权也不在少数,因此爱国之“国”变得无从把握。有人也许会说我们爱国不是爱某个政权,而是爱这个民族。那么,我们这个民族——主要是汉族——又是不是亘古如一永恒不变呢? 汉族,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最近,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中国实际上并不存在纯种的汉族人,甚至连汉族的概念,在DNA检测下都已经不复存在。一般认为汉族人属于中原人,在中国历史上,中原这个范围主要是现在的河南,还包括山西南部,江苏西部及安徽西北部少数地方。但在商周时期,建都于今天西安的西周肯定属于汉族,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同样诞生于陕西的秦则直接被定义为戎,成了少数民族。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人一般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但根据研究,黄帝发源于今天的甘肃沁阳到天水一带,炎帝发源于陇东到陕西的黄土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实际上都不属于中原,这些地方曾长期被称为北狄。而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即使曾经被确切定义为汉族地区的居民,也发生了大规模迁移。由于服兵役、逃避战乱、因罪流放等因素,汉族一直在从中原地区向南迁移。中国不存在纯种汉族人与长期的大规模人种迁移也有关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周边少数民族甚至周边国家都在不断与汉族融合。实际上,现在的客家人倒是很纯粹的继承了当时中原人的文化传统,比如他们说古语,风俗习惯也有历史痕迹,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原人,但他们现在只能以少数族群的形式存在了。 除了因为民族迁移融合使得汉民族血统混杂基因多元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族入侵。尤其是蒙古族的入侵使得民族血统更为不清。宋亡之后,姓归忽必烈,国号成大元,国家之亡,自不必待言。而蒙古的入侵,也几乎将汉民族的血统完全中断(所谓“亡种”):这首先体现在对汉民族大规模的屠杀上。蒙古屠杀造成了中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其程度令人触目惊心。在北方有4500万以上登记人口,而在各地屠城以后,还不到700万,而且这个数字一直保存到元末甚至明初。不排除有几百万人口逃到南方,以及死于瘟疫,饥饿的人口,即便如此,被屠杀的人口也占到80%以上。据历史记载,当时到过中原的宋人发现,中原地区千里无人烟,白骨遍地,井里塞满了死尸而水不可饮。在南方,大宋军民从来没有放弃过抵抗,即便宋朝覆亡之后,汉人的零星抵抗又持续了半个世纪。因此,汉人的牺牲是非常惨重。当元军攻占长沙时,岳麓书院的数百名书生全部战死,无一投降,无一逃跑。到崖山之役,我大宋精英阶层全部殉国,至此,大汉民族无论从血统上,还是文化上,大部分已经消亡殆尽。其次,则表现在对汉民族血统的混杂上。蒙元统治时期,蒙古人把全中国人分为四等(其实是三等,蒙古人当时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中国人),我们所处的北方是三等公民——就是历史书上说的那个“汉人”,这是历史书上讲的。后面的故事历史书上就没有了,蒙古人如何统治汉人呢,除了建立必要的军事力量和镇压工具(监狱),在最基层,每个村子派一个蒙古家庭统治整个村子的汉人,汉族人姑娘要结婚,必须和这家蒙古人的男人睡三天觉,用文绉绉的语言说,就是这位姑娘的处夜权是属于蒙古人的,以致现在有人戏言:哪有什么纯正的汉族?我们身上都流有蒙古人的血液。经过跟各个民族的通婚与混血,人数本来已经不多的汉人已经不可能保持种族的纯正和文化的独立性。据兰州大学最新的一项基因普查研究,如今的中国,纯种的汉人已经不复存在。 当然,仅从人种学人类学角度说明一个民族的血统混杂基因多元使得所谓爱国失去基础还不够。事实上,自然人只是人的初步。人更是社会的人,文化的人。 从文化角度看,那种认为自己民族是天地间永恒不变伟大永远的看法自从基督教诞生后,就显得不合时宜了。一部西方文化史,相当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基督教思想史。而按《圣经》观点,人类若以上帝为父,人类即为兄弟,平等而且自由,谁也不得奴役、压迫、专政、剥削谁,谁也不应该做“代表”让他人拥戴。世界无核心。有之,也只能是以个人为中心。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天地是上帝的天地,宇宙是天父的宇宙,天下为公,是自然的事。而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会和基督徒形成的新教,更是将这一基督教精神拔高到超越国家意识形态的地位。其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就提出“两个国度”即政教分离的原则,核心在于主张政教分离,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宗教自由,从而为这种基督教精神的崇高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马丁·路德金在其《我有一个梦》的演讲中有所谓“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人人生而平等的真理不言而喻。’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从前奴隶的后嗣将能够和奴隶主的后嗣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绿洲,充满自由和正义。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今天,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立。今天,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的道路变成坦途,那圣光披露,普照天地。”正是这种基督教思想的体现。试想:在这种思想主导线,怎么可能有那种将“本民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而置于至上至尊价值观考虑”的“民族主义”的存在空间? 在现代社会,所谓爱国主义与西方现代社会“人权高于主权”的基本认同背道而驰。“人权高于主权”的思想始于法国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此书中,卢梭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概念。他认为国家是自由的人们以平等的资格订立契约产生的,人们只是把人的自然权利转让给整个社会而并不是奉献给任何个人,因此人民在国家中仍是自由的,国家的主权只能属于人民。人民主权的原则是:人民主权是不可转让的,因为国家由人民主权者构成,人民主权者才能行使主权;人民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代表人民主权的意志是一个整体,人民主权是不可代表的。同时,人民主权是绝对的、至高无上和不可侵犯的,因为人民主权是公意的体现,是国家的灵魂。中国的启蒙思想家胡适所谓“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取个人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争取个人的人格,就是争取国家的国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就是对这种“人权高于主权”思想的通俗化表达。在这一思想的狙击之下,那种靠弘扬民族利益强调国家尊严并以此来打压个人空间和自由的民族主义思想,自然只能落荒而逃。 在地球上,真正能够保持自己民族血统纯粹的民族,也许只有犹太民族。公元70年,犹太民族被罗马帝国杀了几十万,国家灭亡,剩下的犹太人就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主要在欧洲。他们虽然五零星散,为各地的人所迫害,遭受着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没有遭受过的也无法想象的各种苦难,但他们严格遵守内部规定,不与外族人通婚。历史上有段时期,犹太人的国家被巴比伦所灭,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有些犹太人就和外族人通了婚,且生了儿女,在犹太人被准许归回原地后,那些通了婚的都强行要他们离婚,所生的儿女由外族女人或外族男人带走。就是今天,如果犹太人子女要和外族人结婚,那么他们的父母、家族就要为那子或女举行葬礼,因为这样的人在传统的犹太人犹太教眼中当作他(她)已经死了。我们知道,一个外地人到了某地,如果和当地融合,与豪强联姻,那就没有谁会欺负他,否则他就立不住脚。与当地人融合通婚虽然有种种的好处,但犹太人却不要这好处,宁愿受苦。然而正因为这样,犹太民族得以保存下来,流传下来,否则有不过两三代,犹太人就被各地所同化了,就没有今天的犹太人了,就象历史上北国以色列民族的那10个支派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由于犹太人与世界各民族是分开的,有区别的,是独特的,正如圣经所说,他们分散在万民中,是独居的民。犹太人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认得出,无论什么地方的犹太人,人们都能辨别,千万人中有一个犹太人,你只要凭着圣经就可以认识他。犹太人不仅不与外族人通婚,甚至不与外族人同席吃饭,他们认为外族人不洁净,把外族人看成肮脏的狗。此外,日本民族性由于地理条件的特殊也能保持民族血统的大致一致。日本列岛孤独地漂浮在大洋之中,几千年里从来没有和外界有过直接接触。世界上没有那个民族象日本人一样从没有被异族侵略和征服过,也没有那个民族的构成成分象日本人一样血统纯正。没有任何国家能像日本一样,几千年来,一直由一个家族统治,从没有发生过王朝的更迭。日本人虽然也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但这份历史好比一份简单的履历,一目了然。 要之,在今天,民族血统已经混杂到了难以区别的地步之时,还强调以民族主义为其理论基础的爱国主义,客气地说,是不识时务固步自封;不客气地说,就是约翰逊所谓“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庇护所。”董桥《语言小品录》曾引三十年代美国一报业大亨语:“政客为了保住权位可以无所不干——甚至不惜变成一个爱国主义者。”

阅读更多

孤岛客 | 让风雪归我,孤寂归我

一周语文|2012(15)|2012-4-2-2012-4-8 左 为本周单字“评”,“评论”的“评”,“批评”的“评”。3月31日周六,多个微博网站关闭评论功能。饭友 贾行家 撰写饭文说:“现在,实名制才真的开始临近了。和‘传谣’无关,我们虽然在下游喝水,但是大灰狼(或哈士奇)还是觉得我们弄脏了他们上游的水。 4月3日,新浪微博评论功能重新恢复,主持人孟非 感觉 “殊无快意,因为在我的观念中再卑微的自由都不应来自恩赐。随时会被剥夺的东西,随你们大小便吧,我不稀罕。”针对评论先禁再开,作家 巫昂 评论说:“解禁有时,再禁有时。” 而在技术层面,禁评后果有5:“1.信息传播速度更快;2.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的社交性大幅降低;3.微博搜索量大幅增加,因为转发微博是进入搜索的;4.微博上中大型V们的表演行为比例越来越大,因为所有的话都会出现在他们粉丝的timeline里被人围观(至于超级大V则一向都在表演)5.拉黑变得没有意义”……前面的总结来自学者 魏武挥 。在魏老师 看来 ,“这不是助长转发,反而导致更多的传播吗?” 汉字“评”为会意兼形声字,《说文》未收此字。《广雅-释诂》里的解释说,“评,平也。”又,“评,议也。”《广韵-庚韵》的解释说,“评,评量。”本义为评判。常用词组有评比、评定、评断、评分、评改、评功、评估、评级、评价、评奖、评卷、评理、评论、评判等很多。 ————————————————————————————————————————— 【次成年小说】 来自《中华读书报》记者者王胡报道,报道介绍说:“根据 次成年小说 新锐《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改编的同名电影打破了美国电影史上的票房纪录……该片于3月23日在美国公映,首个周末便罗致1.5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3亿元),此乃非续集电影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在全部影片中也排名第三。”“耿芳译《饥饿游戏》、《燃烧的女孩》和《嘲笑鸟》于2010年至2011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所谓“次成年小说”大概就是我们这里的“青春小说”? 【我就是不节省时间我有大把时间】 语出作家董桥。接受《上海书评》访问,谈到自己的老派生活,董老师说:“我所有生活上的东西,都是老派的。我不愿意去ATM机上取钱,我要到银行排队。写信我要去邮局寄信。排队感觉很舒服。全部电脑化,很多人生乐趣就没有了。这种人生是很奢侈的, 我就是不节省时间,我有大把时间 !” 【错失恐惧症】 来自译者钟建国推荐,英文原文“Fear of Missing Out”,缩写“FOMO”。所谓“错失恐惧症”特指那种总在担心失去什么的焦虑心情。此词最早由作家安妮-斯塔梅尔使用,后美国《商业周刊》上的一篇文章使用了它,广为传播。“FOMO”像一种传染病,染此病者不惜代价,无法拒绝任何邀约,担心错过任何与有助人际关系的活动。去年年底,“FOMO”一词曾入选由美国方言协会主办的“全美2011年度热词候选名单”,最终以微弱票差落选美国2011年度热词。 【文字的意义在于和读者相遇】 语出作家比目鱼。在为《城市画报》撰写的专栏文章“不够永恒的阅读”中,比目鱼老师说:“也许一切都无法永恒,也许一切都会变成过眼云烟,也许科技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又会让我们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你最后决定用这样的想法聊以自慰:不论是印在纸上,还是显示在屏幕上, 文字的意义在于和读者相遇 。如果你的文字是真正的好文字,也许它们能够在读者的记忆里获得永恒。” 【斯大林练习本】 来自俄塔社莫斯科消息。消息说,最近,斯大林肖像开始出现在莫斯科中小学生所用 练习本 的封面上,这一现象引起各界争议。在统一俄罗斯党总委员会主席团第一副书记、杜马社会政策委员会主席安德烈-伊萨耶夫看来,斯大林的形象收入卫国战争教科书尚可接受,“有很多人仍然尊重、崇拜斯大林”,但也有“数千万人遭受了斯大林的迫害,对此持坚决否定态度”。“《文学》杂志总编谢尔盖-沃尔科夫说:‘任何人都无法抹去很多人命丧斯大林时代这一事实。我认为,他的肖像出现在学生练习本上,其效果与印上希特勒的纳粹标志无异。如果有人想借此种方式在公众意识中复活强权形象,那么这就是某种旗号,我会加以抵制。’” 【今天让我们认真地做一回蠢货】 本周愚人节,网易以上面 这句话 为主题,制作出2012愚人节专题。读到这个句子我很高兴,尤其是拿它跟诸多“被代表”比,被人代表了愚蠢,我竟满心欢喜……因为是实话吧。 【新型地沟油】 来自《新京报》周二 报道 。所谓“新型地沟油”即用“劣质、过期、腐败了的动物皮、肉、内脏经过简单的加工提炼后生产出来油脂。”饭友 温吞人留言 “高度赞扬中地沟油集团全面取得地沟油提炼加工技术先进成果,领先全宇宙,给全国人民餐桌吃上了新型生物油。”饭友 被雪藏的阿cat留言 :“原地沟油我还没怎么吃够,新型地沟油就上市了,这社会的进步真是瞬息万变啊!” 【美学的问题比其它问题更严重】 语出学者崔卫平。本周,慈善家陈光标在南京与父母一齐扮雷锋图片网络风传,引发围观。学者崔卫平短评说:“ 美学的问题,比其它问题更严重 。”饭友 9度秋裤 饭文:“从陈光标穿雷锋装装雷锋这事来看,我怀疑×××最近是迷上Cosplay了。” 【仰-俯-平】 来自编辑 张彦武 本周推荐,语出评家 胡文辉 书评“作为回忆文本的《燃灯者》”。文章收尾处,胡先生论及撰写回忆录时的不同视角:“学生写老师,向来是回忆录的大宗。而其中的大多数,无非是‘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式的写法,借用《仰望陈寅恪》这个书名,可称为‘仰望派’。但也有个别狂士,下笔轻薄露骨,如李敖写姚从吾‘长得一副中原老农相’,写殷海光‘完全不像思想家,不像哲学家,不像大学教授,他倒像是北门邮局门口卖春宫画的’,这只好称为‘俯瞰派’。还有一种,对老师就事论事,有赞有弹,如唐德刚的《胡适杂忆》庶几近之,则可称‘平视派’”。 【修甲有啥不爷晚上爷还想做个面膜】 语出导演彭浩翔微博。周三,彭导写微博:“压力太大,爷决定趁工作空档去修下指甲。”网友EVO-青春社留言说:“修指甲?麻烦你来点爷们一点的活动好不?”彭导回复EVO-青春社:“ 修甲有啥不爷?晚上爷还想做个面膜 ”……这个彪悍问答里出现的那两个“爷”字瞬间击败修甲之类的柔软动作,忽就爷了。 【三明治庆生】 来自拉美社哈瓦那消息。消息说,再有一个多月,英国肯特郡Sandwich小镇将展开多种为三明治庆生活动。据称,今年是“三明治”250岁生日。“三明治”又写作“三文治”,是英国小镇“Sandwich”音译,是一种源自18世纪快餐食品。从诞生开始,三明治就因其制作快速、营养、无需占用工作时间便可享用而成为英国人无可争议的方便午餐。官方数字显示,英国每年会消费超过110亿份三明治,制作三明治在英国已成为一项重要产业,为至少33万人解决了就业问题,为英国创造的年均收益约为95亿美元。 【让风雪归我孤寂归我】 语出评家顾文豪本周书评,上为原评标题,语出台湾诗人周梦蝶诗句。评论周梦蝶诗作,顾老师写:“是无法言说的感觉,是无法厘析的体会,读周梦蝶的诗,是要一字一字读的。”“面对宿命,面对不快,面对悲苦,他既不似陶渊明、苏轼般乐意将愁苦消融于智慧,亦不似屈原、李商隐般耽溺于愁苦而几不可自拔,也不会似谢灵运、王维借山水而将愁苦排遣。‘ 让风雪归我,孤寂归我 ’,正是在对于现实生活的孤绝无望和欲摆脱而终不得摆脱的往复敷衍中,他的诗获致了诗该有的复杂与格韵。” 【易上当体质】 语出作家巫昂微博,一句:“每到愚人节我都谨慎得不行,因为俺素 易上当体质 ”……巫昂这句俏皮话当有小规模杀伤力……网络时代,属“易上当体质”者想来不在少数。

阅读更多

Co-China周刊 | 陈嫣婧:被无限切近的潜在事实

“对死亡与生产的探索,作为文学的母题在骆以军的笔下,是以一连串隐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无论是他自己的故事,还是邱妙津的人生,无论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它们所处在的都是当下的,现实的语境,是真相被割裂的当代。” 今年夏天,骆以军带着他新作《遣悲怀》的简体版亮相上海书展,引来了众多拥趸。港台作家近些年来在内地引得的巨大关注是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从以朱家姐妹和张大春为首的小说家,到董桥、舒国治等一干写散文的好手,无一不展现出的极具个性化的高品质创作成果。比起同样是本次书展的重头作品,内地成熟一辈作家如王安忆、格非等的新作,港台作家的创作显得更个性、更生动。特别是骆以军,这个总把曾经的自己形容为人渣废柴的胖乎乎的家伙,会在给读者的签名旁画一个标志性的鸭嘴兽,会憨憨地笑,却为了写作得过两次得过忧郁症,并且总是对病态的暴虐有着严重情结,一个典型的人格分裂型的小说家。 骆以军一直被外界认为是一个极擅长讲故事的人,他的脑海里似乎总是存储着大量各种各样的事件,随时可供他信口道来。听骆以军的讲座,基本就是在看他扮演故事大王的角色,他会讲到让你头晕目眩,怅然若失。骆以军曾说过,他的长篇都可以被看作是中短篇小说的连缀,就像把一张张并不连贯的画片装订起来,变成一部支离破碎的电影。《西夏旅馆》和《遣悲怀》都是很典型的例子,特别是后者,作者写给死去的邱妙津的几封书信,就是几个故事,它们之间几乎没有联系,如果你给每封信的内容取一个单独的名字,说不定它们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短篇集子。 小说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几个故事,如偷窥裸体家庭,在香港爬楼和被关进玻璃柜里的女孩等,都以作者自身的体验为基础。在一场关于小说边界的讨论中,作者坦言自己的小说创作其实并没有所谓的边界,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故事,他经历过的,改编自别人的亦或是想象的,他都不认为那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来自于现实的生活片段,都如一段剪影被他抽离出了日常生活的轨迹,然后他对它们进行处理,摒弃古典主义的故事写作手法,扔掉所谓的“结局”而是把它们放置在一个被剥夺了权威话语权的现代语境里,让它们成为一种既真实又模糊的表示,成为一种生活的可能性和独特性的体现。 但是,这些故事之间并不是没有任何联系,相反,它们的内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常被作者用一些感受性(而不是思辨性)极强的语词联系起来。于是我们看骆以军的小说时,就会莫名其妙地陷入对他某一些叙事语言之外的语词的困惑之中,而这些困惑,则往往源自于作者想要告诉你的那些故事背后的东西。关于《遣悲怀》主题的阐释,王德威曾经说过一段话:“对时间和死亡的遐想,对生殖与爱的辩证,以及对笑谑与暴虐的迷恋,都已是我们所熟悉的特征。但这一次,骆以军采取了更大胆的方法揭露自己的心事,他要召唤亡灵,与死亡对话。” 邱妙津是1995年在法国自死的台湾女同志作家,因为感情挫折,她用剪刀刺入心脏结束了自己26岁的生命。稍后,她的遗作《蒙马特遗书》得以整理出版,被认为是对爱欲生命及死亡的终极阐释。但《遣悲怀》并不是以邱妙津的故事作为中心展开叙述,他只是把邱妙津当成了一个隐喻,一个贯穿所有故事的总的隐喻,这个隐喻的内核,是属于邱妙津的,也是属于骆以军本人的书写。对死亡与生产的探索,作为文学的母题在骆以军的笔下,是以一连串隐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无论是他自己的故事,还是邱妙津的人生,无论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它们所处在的都是当下的,现实的语境,是真相被割裂的当代。 所以骆以军的书写充满了后现代的既荒诞又抽象的特性,这是古典意义上的故事特征所不能赋予的。他的故事确实很好听,甚至很好玩,但那只是他一个最基本的策略。他通过对它们的书写一次次莅临死亡的灵界点,通过挖掘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来体验这种灵界点,并以此与邱妙津的亡灵进行互通。我终于明白表面看不出一点悲伤的骆以军为什么会不止一次患上忧郁症,因为他正在做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通过写作无限切近生命的绝对现实,这会是多么可怕的体验啊!   (陈嫣婧,书评人。原文链接: https://cochina.org/2012/03/%E8%A2%AB%E6%97%A0%E9%99%90%E5%88%87%E8%BF%91%E7%9A%84%E6%BD%9C%E5%9C%A8%E4%BA%8B%E5%AE%9E/ )

阅读更多

孤岛客 | 全国高三教师纷纷表示不满

一周语文|2012(11)|2012-3-5-2012-3-11 左 为本周单字“雷”。“雷人提案”+“学雷锋日”,“雷”字词频本周趋高。在雷字所含“自然现象”“军用武器”“地理名称”“姓氏”“流行语”五类义项中,流行语语境中的“雷”词频更高一些。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中说到的“雷池”据称位在安徽省望江县……可自打进入成语后,那个地方早已被抽象掉了。 在流行语语境中出现的“雷”多以“雷人”组词出现。其语源有自然语源(借雷乃云层放电时击倒某人之意,喻行为或语言骇人且匪夷所思)网络语源、江浙方言语源、日漫或外来语源等不同说法。其近义词群还包括“雷文”“雷帖”“被雷到”“雷达人”等许多。而凡此种种,语录、广告、发型、服装、台词、图片等名词均可冠以“雷人”定语,并因此拥有了一个内容芜杂庞大的所谓“雷文化”。 汉字“雷”为指事字,《说文-雨部》里的解释说,靁,阴阳薄动雷雨生物者也,从雨,畾象回转形,本义为打雷,引申出迅速、爆炸性武器等衍生义项。 ————————————————————————————————————————— 【我还是觉得自己对你的感情顶天立地】 语出饭友琦殿饭文:“经常有人说,爬个山,看个海,觉得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十分渺小,于是就不纠结感情问题了。我总是理不顺这个逻辑,你把我扔到宇宙里, 我还是觉得自己对你的感情顶天立地 。” 【酱油课】 网络熟语,自 网络熟语 “打酱油”转借而来,指那种点名稀松、看管寻常、考试易过、学分好拿的课程。 与“酱油课”命名法类似,大学生热捧课除“酱油课”外,还有“潮课”。所谓“潮课”,是指那些时新、时髦、新潮的选修课,而那些名称新奇而并无真知灼见的课程,则被学生称之为“标题党”或“标题课”。据媒体报道,中山大学有一门有关遗传科学的公共选修课,原名《人类遗传学》,没多少人选,后改为《哈利波特与遗传学》,立即大受欢迎。不过,几堂课下来,学生大呼上当,近一半人退课……此即所谓“标题课”。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学】 语出导演胡淑芬:“今早在公交车上,看见俩人为了学雷锋给老太太让座打起来了。我急中生智把我旁边那哥们给打了一顿,然后热情地送他上医院。今天3月5号学雷锋,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学 。” 【猜丁壳】 来自网友史上第一最最搞微博:“有一种游戏,杭州人叫它‘金宗棒’ ,北京人叫它‘ 猜(cei)丁壳 ’,唐山人叫它‘嘿喽喽’,西安人叫它‘猜咚吃’,天津人叫它‘笨桥裹’,上海人叫它‘猜冬里猜’,广州人叫‘包剪duk’,汕头人叫‘哦啰zoom’,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叫法,你那里呢?”这则旨在怀旧的文字引发评论300多,联想里,天南地北朋友在网上呼啸相聚,呼呼啦啦猜丁壳。 【全国高三教师纷纷表示不满】 语出网友法号嘎伦周日饭文:“法定结婚年龄更改为18岁后, 全国高三教师纷纷表示不满 ,称经常全班集体请假,理由是:参加同学婚礼。”这段子创意来自两会新闻。据媒体报道,两会期间, 人大代表 黄细花提交建议,建议修改“中国史上最高的”法定结婚年龄,将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周岁。 【三八】 本周流行段子,来自网络:“女:节日快乐!男:毛!老子既不是妇女,也不是腐女,更不是富女,过你妹的节!女:但是……你三八啊!”在这则极简段子里,埋藏腐女、你妹等多个网络流行语。收尾处出现的“三八”一词为汉语熟词,多形容女性举止轻浮,做事鲁莽,疯癫生梗知更,其语源有闽南熟语、中原熟语等不同发现,后多在台湾地区流行,有人称之为“省骂”。 【就门口那个红绿灯路口我被扶过了18个来回】 语出网友王其明周三微博,原题是“2012年矛盾文学奖获奖微型小说”:““妈,你老人家去买瓶酱油,怎么才回来?” “没办法,街上学雷锋的人太多! 就门口那个红绿灯路口,我被扶过了18个来回 ,刚过来,又被送回对面!” “那您是怎么回来的? ” “我实在走不动了,不小心摔倒在地。结果排队等扶我的人一下全散了,我这才一路狂奔回来。” 【一句话体】 又称“一句话证明体”,缘起有多种考证,其格式以“用一句话证明你XXX”为发问句,回答者只需撷取主题中的个人记忆或细节即可。此文体以简明扼要取胜,契合微博的字数限制,很快在微博平台引发以怀旧为底色、以文化私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文字接龙。任何一个由此陷入怀旧语境的网友均可凭此找共同记忆,以为慰藉。这样看,“一句话体”算是碎片年代速度年代里最低成本的怀旧?一笑了之,不了也就了了。 【美好的老岁月有过就好】 语出作家董桥本周专栏,原文标题是《我的艾丽丝》。作者在文中转叙老友退休生活,东鳞西爪渗出片羽吉光式的伤感与喟叹,虽则暮气,却仍是董桥款精致英伦范优裕:威尔伯的“英文字真的漂亮,像他家红砖外墙上的紫藤,李侬说这样的老房子像典雅的老姑娘,该找个画家素描印藏书票。那些年我们都玩藏书票,一起逛旧书店一起找,珍稀的都让给李侬,她的藏品老早可以出版一本藏书票专书了。一晃几十年,威尔伯说那是 美好的老岁月,有过就好 。” 【晚睡强迫症】 来自网友微博。所谓“ 晚睡强迫症 ”,是指那些迷恋游玩的夜猫子,他们“无视疲惫的身体,还要继续熬夜刷微博、看电影、聊QQ、上网、聚会、打游戏……没什么事可做时却不愿睡觉,非要熬到凌晨一两点才上床睡觉。” 【一共五个观众其余四位不明真相半途崩溃仅我幸存】 语出影评家卫西谛微博:“昨日徐浩峰老师的《倭寇的踪迹》上映,我在南京郊区小影院看, 一共五个观众,其余四位不明真相,半途崩溃,仅我幸存 。我边看边乐,觉得算在武侠片中也算‘另开一门’,有独特的趣味和门道,但电影观念及表现不够匹配,或许再拍上两部会更好。当然如果和《新龙门客栈》连续观看,也会更有趣,哈哈。” 【一国两气】 来自媒体报道,语出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钟南山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把PM 2.5正式作为重要项目提出,很鼓舞人心,但他注意到具体操作是2012年实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直辖市省会监测,2015年才在全国各地监测,初步控制这些重点地区的区域性污染,‘但如果没有全国性的监测,如果没有多部门协作的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的具体措施,我想在全国范围内控制严重污染是一句空话。’”钟南山认为,“大气污染不是孤立的,广东与香港、澳门可以‘一国两制’,但不能‘ 一国两气 ’”。 【我们已经完全变成二十岁的时候我们与之抗争的东西】 来自学者王晓渔微博分享,语出墨西哥 诗人帕切科 诗作,诗作名为《老友重聚》:“我们已经完全变成/二十岁的时候我们与之抗争的东西。”该诗译者范晔,原载《世界文学》2012年第一期。 【iPhone综合症】 语出苹果新闻周三微博,据称,符合下述各项 强迫行为 ,即属iPhone综合症:“1、无论使用手机与否,总在解锁、滑屏。2、出门常带数据线,电量低于70%就心里发慌到处想办法充电。3、安装各种有的没的APP,绝大部分纯粹在屏幕上当摆设。4、怕费电怕占用内存,总是打开后台关程序。5、公共场所到处搜免费WIFI……你有几个?” 【借他人秋风哭自己天凉】 语出作家黄佟佟微博,是一则观后感:“今早看《桃姐》,哭湿了两张纸巾,当然纯粹 借他人秋风哭自己天凉 ,其实就是生而为人的悲哀,还有香港人最喜欢的那种故做无情的有情,做人纵然有百般苦,但仍然识得去付出感情,就是积福”……本周四,新片《桃姐》北京上线,口碑甚好,天凉甚多。

阅读更多

孙骁骥 | 你我只是一介看客

2012年02月29日 10:25:15 董桥先生回忆旅居伦敦时,每天早晨需坐火车进城,久而久之,发现同车乘客阅读报纸的类别透露了他们的身份:“看《泰晤士报》的,多半是些公务员、律师等各行专业人士,中学上贵族学校,大学念牛津剑桥。看《金融时报》的人差不多,都属中产阶级,只有职业不同。”而不同身份的人所展卷的报纸却始终不会重合,“赤膊的修路工人就不该看《泰晤士报》,否则人家看到会暗笑;西装笔挺的老绅士就不该看《太阳报》,否则人家看到会苦笑。”   “苦笑”与否,不得而知,至少我没有亲见。但董桥此言未免太护着“上层人士”们了。西装笔挺的老绅士在公众场合固然不看《太阳报》,但私底下要想对这类小报“独善其身”,只怕也不容易。《太阳报》日发行量近三百万份,读者总不至于清一色引车卖浆者流,没有混入个把梳油头、蹬皮鞋的商务人士吧。况且,《太阳报》虽刊三版女郎裸照,但专业的政治新闻也是它的一大特色,读者当中自视属于“中产”的人士因而甚多。虽曰“小报”,其彰著的影响力远非一个“小”字。   小报二字,英文唤做“他不乐意的”( tabloid )。望音生义,这种报纸向人讲述的事情基本都属于令当事人“不乐意”的,像是政要的八卦、明星的跟拍、经常抛头露脸的人们的家长里短,乃至凶杀、色情等等三俗内容,均为此类报纸版面的常客,总之是怎么贱格怎么来,怎么恶俗怎么来。不过,恰恰可爱的读者们也偏好低俗,这就让小报找到了市场准心。我在英国念书的时候,就喜欢在公共场所手端一份 FT 或者《卫报》撑门面,半盏茶功夫也许半个字也没看进去,而一旦回到私人空间便如饥似渴地“恶补”《太阳报》或《 Star 》杂志。不过,惯于自我安慰的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食色性也。   读者的肉眼凡胎,成就了“小报文化”的发扬光大。而这种小报文化,由于和人性中的窥私癖与恶趣味盘根错节,因此一旦泛滥就绝不会轻易被根除。小报譬如小强,一拍之下不死,遁入阴暗角落处,不出几日,便携大军成群杀回。《太阳报》本月刚刚因涉嫌收买线索受警方调查,正当读者为这份小报忧心忡忡时,老板默多克却扬言要继而推出一份《星期天太阳报》,其首刊发行的日期,就在本周末。严肃新闻的卫道者们未及举手欢呼,“小报”又反客为主,抢先一步宣告了它的胜利。   国外的八卦记者篡改诗人蒲柏的句子,另铸奇句: To err is human, to get it on tape, divine. (人孰无过,但能把这过错用胶卷拍下来,善莫大焉。)小报新闻的玄机,尽在此中。称职的小报记者大多佩戴各种先进的镜头和录音设备,擅长跟踪蹲点,埋线千里,更厉害的是抓得准最佳时机,能将关键的一切“用胶卷拍下来”。他们基本可以直接改行去做军队狙击手或私家侦探。我因工作原因结识一位英国的前小报记者,离职以后,她自开公司,除了受理名人访谈之外,居然也接“身世调查”、“老宅历史调查”之类的业务。当年小报训练出的专业素养,竟令人不觉起敬。   有了这群端着“长枪短炮”、“熬更守夜”在新闻第一线的专业人士,小报不大卖,实在天理难容。当年香港的《壹周刊》、《东周刊》刊出女星艳照,引起社会伦理大讨论。如今时过境迁,残留在互联网上的“成果”依然是肉香四溢的照片,而当初那些道德文章,怎么也找不到了。再转眼看看身边的八卦杂志,今天 A 女星露个沟,明天 B 女星幽个会,任由你心里念着什么吾国吾民,眼神却不得不望着画面的云深不知处暗暗瞟去。这种勾魂摄魄的手段,就是小报的“文化”。当然,同为“他不乐意的”,中外之小报仍有高下之别。以报道八卦闻名的英国小报《每日镜报》在 2003 年英美联合对伊拉克发起军事行动时,曾在头版刊出“ UNlawful, UNethical, UNstoppable ”(不合法,不道德,不可停止)这独具匠心的大标题。三词头都故意使用大写字母“ UN ”,隐射战争绕开了联合国授权,并非义战。香港八卦小报师法英国,却未曾习得半点英国小报新闻人的气骨,如今内地媒体又山寨香港小报,更是一蟹不如一蟹之下。   不知从何年何月起,大众媒体上刻板的说教就已不再行得通。借用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当中的一句话:“政坛上形象经理的出现以及与此相伴的讲稿作家的没落证明了这样一点,就是:电视需要的内容和其他媒体截然不同。”电视观众需要的是“具象化”,人们的阅读趣味何尝不是一样?在我们这个“读图”时代,新闻也因此脱下了旧日笔挺的燕尾服,换上低胸蕾丝边的洋装。活色生香的浮世绘代替了照本宣科的空洞乏味。市侩的媒体市场培养出的庸俗口味让看客们爱极了小报记者们端上来的一道道名人隐私,而那些连最不堪处都给看个精光的公众人物,恨透了小报记者。   据说,过去美国的政治民谣歌手菲尔?奥克斯拜访歌星鲍勃?迪伦时,奥克斯在迪伦的汽车副驾驶座上对着他东问西问,弄得鲍勃?迪伦心头好生不快。更为败笔的是,为了卖弄自己的音乐品味,奥克斯甚至开始对鲍勃?迪伦的歌曲评头论足。脾气本来就不小的鲍勃?迪伦是可忍孰不可忍,直接一脚把奥克斯踹出车门,并用他那招牌式的鄙夷语调说:“你根本不是什么民谣歌手,你就是个记者!”说罢,踩油门而去。   这个段子被《 GQ 》杂志的英国编辑迪伦?琼斯写进了专栏。鲍勃?迪伦身为一代巨星,对于小报记者的厌恶自然溢于言表,而琼斯的专栏,反而把明星对记者的厌恶写得颇具喜感。那是因为,他与你我一样,仅仅是这一切的看客。     《第一财经日报》专栏 2012 年 2 月 23 日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文章总汇】民族主义

二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国家医保局称农村“退保潮”的情况“不准确”,网民:“不是退,是不交,交不起了……”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