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东摸西摸,四处看看,忽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越看越迷糊。我在微博上感叹到: 我发现,现在随便一个什么事儿,都有众说纷纭一团迷雾的感觉。媒体越发达,却越让人迷糊,奇怪的悖论 好友慧声迅速地给出了一个解释: 人多了,立场多了,真相自然也就多了。还是那句“立场决定真相”。 声明一下,我这个blog首页(不是日志页)右上角那句有点类似座右铭的“立场即真相”的原作者就是她。我曾经说过,活了那么大,我听过的最有哲理的话,就是这句了(没有之一)。 我所描述的一个我感知到的客观情况(是不是真客观,不得而知),和她所描述的解释,构成了一对因果关系。我以为,这个因果关系,是成立的。但需要琢磨的事并不到此结束。 中国的媒体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一个现实。但国外媒体难道不是戴着镣铐跳舞的么?显然他们也有他们的“媒介环境”。我最近在看一本名为《媒体潜规则》的书,描述了英国媒体的一片乱象。读来最大的体悟就是:各家都有各家难念的一本经。 所以,把这个果归因到中国的媒介环境,是一个伪关系。我还是相当同意慧声的说法。说实话,在我看来,今天的媒体,在很多事情上,的确是多元的。没到了所有的事都被迫众口一词的地步。 媒体是人办的,是人就有立场,这是相当可以理解的逻辑。但问题是,我们的媒体,是不是立场太多了? 我从来对媒体试图做道德(正义)的化身这一说法不以为然——当然,这是一个度的问题。我们的媒体已经越过了那个度,或者说,在收集了一些能收集到的事实之后,立刻进行价值判断——这一步,他们做得太自然了,他们太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我父母都是搞媒体的,我记得家里曾经挂着一副别人题写送给他们的对联,上书十个大字: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这句话最早来源于明杨继盛之手,写于他被严嵩诬陷下狱遭受酷刑之时。原来是个辣字,不是妙。后来李大钊为《晨钟报》题词,将辣字改为了妙字。这几乎已成中国记者的一个律条,但我却以为,还是值得商榷的。 李大钊是个什么人?烈士啊,他的政治立场是相当明显的。我可以认为他是任何一个伟大的什么家,但我并不认同把他视为“记者”的楷模——虽然,在我国的新闻教育里,他是一个重要的名字。将自己的立场遍布到自己所有的文章里去,我以为,这不是一个职业的做法,更谈不上专业。 杨氏应该是一个政治家,在政治斗争中,立场是很重要的,没有立场就没有政治家了。但记者不是政治家,记者应该控制自己的立场。政治家的格言不见得是记者应该持有的格言。我昨天看腾讯的 专题 ,有网友问为什么一开始的专题名字是“禹晋永:忽悠大师的人生”,后来要改为“力挺唐骏 搭上自己”呢?腾讯给了一个解释,全文在 这里 ,我觉得很有道理。 这是一个媒介伦理的话题,如果我去上媒介伦理的课,我第一课就会告诉学生,放下你们所谓神圣的使命感,如果非要说有使命感的话,你们唯一的使命就是:冷静地尽可能客观地去描述事实。做到这一点,已是社会之大幸。因为媒介是社会公器,既然是公器,控制你的立场吧!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follow我的微博 分享 我的分享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 无有相关日志

Read the original:
媒介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