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当然是一个信息平台,这一点毫无疑问。但这个信息平台,究竟是呈媒体性质,还是社交网络性质,却可以一论。国内几个微博平台,在我的观察中,其实是有一些差别的。根据我满打满算可以说是一年的国内微博平台使用经验,有一些纯属个人性质的思考,和大家分享。

我们日常接收的信息有两种。一种我称为一般化信息,一种我称为特定信息。所谓一般化信息,就是指我只关注信息本身,而并不太在意这个信息的信源是谁。这种信息接收,常见于人们对大众媒体的使用(人们通常很难记住作者的名字,对于具体的媒体名字也不见得能记住)。但人们接收特定信息却很在意信源。张三说“我今晚吃的是湘菜”和李四说同样一句话,对于不同的人,意义完全不同。——有的人可能当成垃圾信息,但有的人可能如获至宝。

关注一般化信息的,我称之为“媒体”,关注特定信息的,我称之为“社交网络”。这两者并不泾渭分明,但总有些侧重点。

国内很多微博平台搞认证,在新浪微博平台中,被称之为“v字党”。在我看来,这个v根本不是VIP的意思,而是Verification(认证)的代表。v字党不见得个个都是名人级别的用户,v字党只是说明:这个人是干嘛的,且这个干嘛的属实——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实名系统。我不讳言我在新浪平台中大部分关注的都是v字党(有很多非v用户其实我知道他们是谁),这并不是我有名人情结,而是如果信源不明的话,我觉得相当多的信息对我而言毫无意义。

独独有一家微博平台,始终不搞认证,并自诩为要做一个草根平台。这一点我是很不赞同的。草根不是面容模糊的代名词。我的确想关注关注豆瓣的阿北在说什么(这一点和他有名无名无关,我总算是认识他的人),但这个平台无法告知我那个“阿北”究竟是不是真“阿北”,我关注一个假阿北,又有什么意义呢?

从这个意义出发,所有搞认证的微博平台,是在做一个社交网络,而不搞认证的微博平台,是在做媒体。——但请注意,人们在接收一般化信息的时候,可能对具体的作者不在意,但对媒体本身还是在意的。BBS一个帖子的可信度总体说来比门户的内容页来得低。故而,我很怀疑那家微博平台,最后连媒体都做不成。

61b3435eg8ce43e7ae314&690 左侧这张图,是几个微博平台对转发的处理(点击后可看大图)。下面三家都有一个共性:重信源。它们用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告诉我是谁转发。而上面那家,则重信息本身,转发者被推到一个无关紧要不细看不能发现的位置。但我和上面这家平台的一个工作人员说过,我关注的是张三,所以我会关注张三的转发(某种意义上,是张三对这条信息的一种背书)。事实上,微博平台里信息那么多,我从来不认识的李四所发的信息,在没有张三的背书下,我注意的可能性,相对而言,会低很多。

现在说说新浪和腾讯这两家。我应该是去年年中开通的新浪微博,到今天已经唠叨2000多句,腾讯微博的开通晚了大约有半年,到现在唠叨的话不过700余条(而且我关注的新浪微博用户是腾讯微博用户的近3倍)。但我在腾讯的followers数量增长得比新浪的快,到今天凌晨,超过了新浪。我在具体的使用中,也的确感知到:腾讯的用户比新浪的活跃,我的唠叨被转发被对话的可能性相对较大。据说腾讯微博是和QQ捆绑的,我不是QQ的常用者,故而不知。但很显然,腾讯的庞大用户基石,是新浪的名人战术的重要竞争利器。

我不同意把新浪微博看成是个媒体平台,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我倾向于把它视为一个相对略微高端一点的社交网络——从浩浩荡荡的名人堂列表,可见一斑(其实还有相当多的v字党不在这个列表里)。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商用广告价值,到目前为止,是各家微博平台中最大的。因为它完全可以说服广告主:这是一群可辨识的有高消费能力的社交集群,要它拉一个某领域的用户list出来,轻而易举且蔚为可观——这是任何一个广告主最在意的东西,利润率越高的广告主越在意这个。

腾讯的微博平台其实是很纠结的。因为腾讯是靠“虚拟”来实现收入的。根据摩根斯坦利的数据,腾讯有近15亿美元的虚拟货品年收入——而这一块,大部分的新浪v字党,我猜消费贡献很小。腾讯目前的势头,是基于它的庞大用户群体,而不是基于它的良好运营。而这股势头,能不能持续下去,而且为腾讯的虚拟货品收入带来助力,目前并不好说。

前一阵子,马化腾在他的微博上说,腾讯已经开始着手第三方插件的事。我充分理解这个工程其实很浩大。写程序自己用和给别人用的工作量有天壤之别。而且,根据第三方插件的表现情况,倒推各家的用户数字,也不是不可能。在目前尚在胶着状态的竞争态势下,这些数字,委实是平台的最高机密。

但第三方插件对一个社交网络平台相当重要。基本上,微博应该保持它的轻盈性,而不是拼命地叠加功能上去(最近新浪微博搞什么勋章体系,这个事不能说完全是败笔,但的确有点错误的人做正确的事的味道,这事儿似乎应该是腾讯干的)。但其实有follow5、微博通之类的一博发向多平台的工具在,用户们会选择去一个功能较为强壮的平台,然后不断活跃,并带动更多的新来者(ta总有一些现实的社交关系)。

我有次和一个微博平台的人说,我觉得提供一个类似相册的应用挺好。在微博中,搜索文字是容易的,但搜索图片相当难。我想从我自己的微博中找一张曾经发过的图片,得花很大力气。而找别人发过的,那就更麻烦了。但这种功能易由第三方来开发,平台自身,还是需要很大的基础完善——比如,新浪微博会经常停摆。

我确信会有一些周边插件成为各大微博的标配,但我还是主张即使到了这个份上,平台不要插手做。维护住一个能够自我运转的产业链就像维护一个生物链一样的重要。平台应该赚取每个玩家的1毛钱,而让每个玩家赚取1元钱。事实上,它总量赚的比玩家的多。开庄设赌比亲自跳下去赌赢的机率大过很多。

微博的人际网络特性,使得它不太可能成为一种媒体(社交网络也可以靠广告吃饭),在里面人和人之间流动的信息非常注重信源本身。这意味着,谁说,比说什么来得重要。目前的起跑,已经看得出一些成败的端倪,接下来,第三方插件或可帮助各自巩固自己的地盘,再发起新一轮的进攻。

最后补充两点:

一、无数的历史案例告诉我们,照抄美国货的思路(不是设计抄,而是产品运营理念抄),在中国必败无疑。故而,twitter不是思想上的模仿者;

二、我在各平台上followers最多的那一家,其实是我最不太用的一家。有时候进去瞧瞧,我发出的唠叨,也没什么呼应。这使得我心生疑窦:会不会这家有很多所谓的机器用户僵尸用户?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follow我的微博 分享我的分享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