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异域1945》明日首发

来源:云南信息报    作者刘霞 摄影段玉良

对话孙春龙:对个体的尊重要上升到国家层面 - 孙春龙 - 孙春龙的博客

  
    孙春龙向每一个人讲述自己历时近五年,迎接缅甸老兵回国寻亲的故事时,激动的语气中没有一丝得意与自豪,更多的是愧疚与焦虑。他总是在说:我们真的不能再等了,再过三五年,等这些所剩无几且已步入耄耋之年的老兵,一个个带着遗憾和失望入土之后,我们的忏悔、我们的救赎,还能有何处可以安放?

    云南省首部完整再现寻访滇西抗战老兵,记录老兵生存现状的纪实文学——《异域1945》近日出版发行。本周六,该书作者、新华社资深媒体人孙春龙将在新知图书城举办新书首发仪式。昨日,孙春龙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作者5年接20余位老兵回家

    对于促成自己迎接缅甸远征军老兵回家的原因,孙春龙在新作《异域1945》开篇就坦率写道:“请宽恕我的无知和幼稚!”

    2005年,孙春龙前往缅北采访时,遇到了一位抗战老兵。老兵的特殊身份激起了孙春龙的好奇,在对其身份的追问下,他听说了中国远征军的那段历史。回国后,他看到了一本名叫《国殇》的书。该书的作者张洪涛在接受孙春龙同事采访时说,他写作此书的原因,是“国人,尤其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对国民党抗战的史实知之不多”。

    “这句话让我羞愧无比。那一年,我正好30岁。”孙春龙如实写出了当时的心境。两年后,孙春龙走进国殇墓园,走进了中国远征军历史,也走进了那些流落异乡老兵们孤独的灵魂深处。

    2008年5月15日的傍晚,正在汶川地震现场采访的孙春龙,接到了缅甸远征军老兵李锡全嗓音颤抖的电话:“祖国发生地震了,我还能回得了家吗?”这令人心碎的茫然,让孙春龙毫不犹豫地告诉李锡全:我一定要接你回家,一定。

    10月19日,李锡全在孙春龙的帮助下,结束70年的远征终于回到湖南。自李锡全开始,至今已经有20余位流落缅甸和滇西的老兵,在孙春龙的帮助下,回到阔别几十年的故土。

    明日讲述老兵寻亲故事

    明日下午2:30分,孙春龙将于昆明新知图书城(昆师路百汇广场三楼、四楼) ,向大家讲述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回国寻亲的幕后故事。 

    据主办方介绍,孙春龙在活动现场呈现100多张珍贵照片,讲述流落缅甸老兵回国寻亲的幕后故事;云南本土民间二战史研究专家戈叔亚也将亲临活动现场与孙春龙对话,讲述更多滇西抗战背后的故事。

■对话孙春龙:“对个体的尊重要上升到国家层面”
 

对话孙春龙:对个体的尊重要上升到国家层面 - 孙春龙 - 孙春龙的博客

 

    云南信息报(以下简称云信):作为第一个迎接远征军老兵回家的中国人,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孙春龙:这两年关于国军抗战的报道比较多,曾经有不同的声音说:“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当我渐渐了解这段历史后,并不认同这句话,因为我觉得这段历史还没有澄清,就谈不上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些老兵们渐渐离开,他们的委屈,他们的遗憾,他们心理上的疙瘩都还没有解开,他们连最后的安慰都没能得到就离去,我心里很难受。99.99%的人抱憾而终,剩下0.01%的老兵时,我们还不能去化解他们的恩怨、他们的遗憾,以后就没机会了!

    我现在的紧迫感越来越强,停不下来,尽可能多做一点是一点吧。大家也一样,不要三分钟眼泪干了,就把他们忘掉。不是说我们要有多少钱才能去做这件事,就是陪这些老人聊聊天,听听他们的故事,也就是一种自我救赎了。 

    云信:迎接老兵回家的过程,有让你感触特别深的人和事吗?

    孙春龙:其实每一个流落在缅甸的老兵的故事,都可以拍成一部大片。一个个体的命运,面对数以万计伤亡的战争,面对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面对寄人篱下的异域生活,真的微如狂风中的一粒尘埃。

    途中的每一个细节,我都记忆犹新,中国武警礼兵对远征军老兵们的敬礼,老兵们吃到家乡菜时的眼泪,跪拜在亲人墓碑前的委屈……

    还记得河南老兵王之平收到地方官员送来的一瓶黄河水和一抔故乡黄土。看到黄土,王之平抓起一把塞进嘴中,边嚼边嘟囔:“好东西呀,好东西呀。”旁人连忙拿来一瓶矿泉水让老人漱口,谁知老人喝了一大口水,带着嘴里的黄土,“咕咚”一声咽下肚去。

    每一个细节,都是一份赤子深情,让人无不为之动容。 

    云信:你迎接远征军老兵回家,并在途中给予他们至高无上的礼仪,是想要传达什么吗?

    孙春龙:对个体的尊重一定要上升到国家层面。中国至今没有国家公墓。国家公墓就是牺牲的中国军人的公墓,在美国、英国都会有海外军人公墓管理局这样的机构,派专人管理。 

    我们的拯救只能是对个体的救赎,缅甸就剩二三十个老兵,他们能代表当时二十万军队吗?代表不了。 

    云信:你的新书《异域1945》,主要描写了老兵战后让人纠结的生活历程,写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顾虑?

    孙春龙:应该说没有什么顾虑,早在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就发表讲话,说抗日战争就是由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组成的,这个表述我觉得已经非常明确。 

    所以在书中,就连张富鳞上书国务院“恳乞念当年血洒佛国、弃尸异域、抗日远征军先烈为国捐躯之情,给予现生存之老兵,以适当的安慰和救助”的请求,我都在书中原文呈现。 

    云信: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孙春龙: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你会发现这段历史需要我们去做的事情太多太多。

    第一步是先关注仍然在世的老兵,包括美国、台湾地区的这些老兵,接他们回家,近期可能就有一个美国的远征军战士要回来,台湾地区也会找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去。

    第二步是建立一个数据库。不光是缅甸的老兵有回家的愿望,国内的家人也在寻找他们的父辈、爷爷辈。深圳的一个公司总裁,他叔叔当年去当兵是顶替他爸爸的岗,让他爸爸在家照顾家人,这一去也就再也没有回来。要帮他们找到爷爷、爸爸,你没有资料,无从下手,有的人改了名,有的光有名字没有籍贯。所以我想通过缅甸、台湾地区和大陆的资料,整理出一个相对全面的名单,最起码要知道他大概是在什么时候在哪儿牺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