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几集《新红楼梦》,我得为它说句好话,挺好看的。

网上对它的看法基本上贬大于褒,但说来说去,无非就是它不如老版《红楼梦》(至于什么带轮胎的照片,那是恶毒攻击,子虚乌有的事)。不过,我不知道今天有几个在1987年就看过《红楼梦》这个电视剧的,反正,我当年才14岁,根本谈不上对《红楼梦》这本书有多深的理解。不晓得时下以80后为主体的网众们,87年看了没看《红楼梦》?

我当年即使只有14岁(一个初中生),我也知道,当时的媒体舆论对《红楼梦》争议也很大,最大的争议在于老版的《红楼梦》基本上就是围绕宝玉黛玉展开的,是一部爱情片,而不是红楼梦。87版对高鹗的续写也基本弃之不用,重新杜撰了当时主创们对曹雪芹可能要做的后四十回的情节。而这一点,不无受当时的“政治因素”所影响。而由于事实上每个人对红楼的理解不一,这样的杜撰,未必就让每一个人都心服了去。

高中之后,我看过《红楼梦》原书很多遍,倒不是因为我喜欢文化艺术,而是我觉得《红楼梦》绝对是一部泡妞宝典。中国女性各种各样的性格心态,基本上你都能从红楼梦当中找到一个对照角色。想了解女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么?我建议你看《红楼梦》。

不过,作为把它当泡妞宝典来看的副产品,我大致也能从《红楼梦》书中琢磨出一些所谓相对严肃的东西。我以为,曹雪芹要描写的其实是一种“个人主义”的精神,换句话说,并不是大家认为好的我就认为好,大家推崇的价值观我就推崇。书中借宝玉之口,说过很多“叛逆”、“反主流”的话,我就不一一恭录了。这部书最大的意义不在于什么寻找爱情的真谛,不在于揭示一个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家族没落,而在于在一个荡漾了数千年的集体主义意识观的文明中,曹雪芹写下了“个人主义”——而这一点,你必须把自己假想成一个养尊处优但又极度依赖家族的公子哥儿,才明白说出这些话来,需要有多大的勇气。

但87版《红楼梦》限于当时的时代,是不可能刻画出这股子劲儿的——事实上,一直到今天,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相比,都讨不了好去。87版几乎就是一部控诉封建家族对自由爱情迫害的片子,顺便也用了极其残忍的结局来描绘这个封建家族的覆灭。然而,我始终不认为这一定就是曹雪芹的本意。曹雪芹应该最关心的是个性的张扬和释放,以及在面对铁幕一般的社会主流意识时这种个性的绝望。至于其它,不过是枝节罢了。

如果有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女朋友可以选,你选哪一个?林黛玉成天哭哭啼啼,醋劲又重,而且按照她那个疑似肺痨,估计模样也好不到哪里去(我反正没见过药罐子美女),相比之下,宝钗就落落大方得多。宝钗成天劝宝玉读点经济学问,就像你今天的女朋友成天劝你多努力多奋斗多赚点钱买房子,有啥可以大惊小怪的——君不见那几个学生心灵导师成天鼓吹的,不就是这些玩意儿。这才叫积极的人生嘛!

于是,你便可以大体了解,贾宝玉这个人,有多么“非主流”了。成天吃人嘴巴上的口红,那是小事一桩,公子哥儿份内的事。但不努力不上进瞧不起大家公认需要崇拜的人(书中就是指文死谏武死战),该有如何得“荒唐”!从这个意义出发,我倒是以为,高鹗让贾宝玉高中然后再出家,更能显出那种“荒唐”。

但这种个人主义精神,电视剧能反映出来么?对不起,87版也好,新红楼也好,都没有,也不可能有,因为我们总是以为,集体主义才是好的。个人主义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是自由主义,是毛主席白纸黑字批判过的。我今晚表达了一番对家族聚会的厌倦,就被老妈狠狠说了一通。

故而,不要扯什么反映不反映原著精神的了,这压根就不是可能的事。两部红楼,都只是大众文化的娱乐品,虽然20年前,人们不懂得炒作为何物,20年后,商业主义盛行。但归根到底,都是拿出来当休闲的。

新红楼拍得还是很唯美的,至少场景布置,比老红楼强多了。至于角色象不像的,谁规定林黛玉一定要象陈晓旭啊?

最后再说一遍,所有纠结于找女朋友的男孩子,请记住:红楼梦绝对是一部泡妞宝典。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关注我的微博 访问我的分享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