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缝隙化生存”系列之3(终结篇)

民企肩负着全民涨薪的历史重任

 

童大焕—2010年11月2日星期二

 

      在许多人还没有财富积累的时候,中国已经迅速走向资本理财时代,绝大多数老百姓还没反应过来。同样,在还没有完成最基本的人才观念转型的时候,中国已经迅速由资本时代向人才时代转变,绝大多数企业和政府机构也都还没有反应过来。未来中国的经济支柱,将迅速由实物经济向虚拟经济、向现代服务业、创意产业转变。农业靠天,工业靠机器,所有第三产业,惟一依靠的是人。现代服务业和创意产业,依靠的不是资源,不是资金(货币),而是人!一个城市和企业的兴衰,“区别在对待人的态度”。未来社会,资源、资金的重要性越来越弱,人的重要性越来越强。《亚洲华尔街日报》2010年评出的亚洲200家最受尊敬企业名单中,科技类公司占支配性地位,其中阿里巴巴在中国大陆企业中位列榜首。印度印孚瑟斯、日本任天堂、韩国三星电子和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分别位于各自市场榜首。在最受尊敬的跨国公司中,苹果夺冠——它是不是可以为我这个判断做注?

      我们的企业做好准备了吗?显然,整体上没有!

      虽然经过30年筚路篮缕,民营经济已占中国GDP总量66%;税收贡献率71%;就业人口近90%,但是,如果要问一问民营企业发放的薪酬占多少,我想多数企业家要感到羞愧和汗颜!瞭望新闻周刊多年跟踪的数据表明,虽然内地垄断企业员工只占职工总数的8%,但他们的工资总额长年占据全国工资总额的55%—60%。换句话说,刨去非垄断国企、庞大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等等的员工收入,民营企业90%的员工,工资总额只占全国的40%至45%!

      虽然我们可以把这一切归因于行政垄断企业长期占据优质资源,也可以归因于财政收入在GDP的分配中占比过大。但是,民营企业自身难道就没有责任吗?资本利得长期过高的问题,同样是我们这个社会必须重视也必须纠正的重大现实问题。

      近十年来,中国产业企业盈利水平大幅进步,跨进高利润时代。但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不断下降。全国总工会2005年对10个省份中的20个市(区)1000个各种所有制企业以及1万名职工的问卷调查结果证实:企业巨大的经济效益,在职工收人上没有得到体现。我国从1998年到2005年,产业企业利润年均增长为30.5%,城镇单位劳动报酬年均仅增长9.9%。2002年至2004年3年中,港澳台企业年均效益增长33%,而职工工资增长为零。另据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对天津等5个城市的纺织企业调查,90%的企业职工工资3年分文未涨。从国际比较看,根据瑞士国际治理发展学院编著的《IMP世界竞争力年鉴2002》资料,2001年各国每个制造业工人每小时全部报酬(美元)最高的是德国为22.2,次之是美国为19.86,第三是日本为19.5,我国排在倒数第三名为0.53,经济远不如我国发达的印度制造业工人每小时工资是我国工人的1.5倍。(袁春晖《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是初次分配公平的关键》《探索》  2010年第4期)

      这样一种工资福利状况,人维持基本的再生产能力尚且不足,又如何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国家而言未必,对个体而言却是千真万确。为社会理财,是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只顾一门心思自己和管理层赚钱,还是让员工一起分享企业发展的果实?是做一家只会赚钱的公司,还是做一家员工充满归属感、充满凝聚力创造力、受社会乃至全世界尊敬的公司?

      人的创造力往往来源于自由与尊重,经济的自由、文化与精神的自由是其精髓。我们的民企,在经济上,在文化上,在人格上,都给了员工足够的自由了吗?抑或是相反,在“没有任何借口”之类的励志幌子下,把绝对服从当成企业“执行力”的法宝,热衷于公司专制,关起门来做自己的独立王国?

      据西蒙?库兹涅茨研究,西方国家国民收人中由物质资本所贡献的份额已从45%下降到25%,而劳动对国民收入的贡献从55%上升到75%。美国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在19世纪后期占到50%,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上升,到了20世纪后期上升到74%。目前在主要发达国家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80%左右,远远超过了物质资本的贡献率。美国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大致为1:1:8,日本三者间的分配比例大致为l:1:5:7.5。

      在高密度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中国,人的重要性将迅速超越物和资本的重要性,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这样的日子将来得比绝大多数人想像的快得多。谁领先于时代,谁就将收获鲜花与自由!

      企业企业,止于人的事业;

      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作者为信孚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