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浪微博召开开发者大会,热闹非常,盛况空前,据说但凡你从一个会场中有事暂离,你就休想再回到会场里了。这样的场面,在我记忆中,很久没有出现过了。

新浪出身于门户,但严格意义上,这种类型的信息聚合站点,很难说是一种门户:它的确为用户打开了一扇门,但你就在它这个站点里晃吧。和搜索引擎不同的是,它并不希望你从它的站点跳跃到其它站点上。这种封闭的网站形式被称呼为互联网的“门户”,实在有些诡异。

从98年创立以来,新浪一直做的是尽可能把所有信息聚合在自己站点上,而不是指引用户去往其它站点——这是一种单向的信息数据的输入。从商业角度讲,它也没有任何理由去和合作者分享它的用户信息和数据,更不用谈将大规模用户而带来的巨额收益和合作者拆账了。

微博这样东西,改变了它的运营理念。

从产品上讲,微博是一个很轻的应用:百八十个字的嘀咕。但这种应用正因为很轻,故而对用户要求不高,由此便可以在门户的流量优势上再聚集很大规模的用户群。据新浪自己表态,短短一年间,以及累积到了5000万用户之巨,这和当年的博客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守着这样的用户群体,干瞪眼不发财,是绝对说不过去的。

但包括微博始祖在内的Twitter,都在一步一步尝试赚钱的法门,动用自己的力量,在平台上逐个尝试可行的方法,效率不高,且成本巨大。而利用第三方开发者的力量,这种不断的试错行为,是非常经济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互联网的生态环境正趋于巨头化,单打独斗的创业者,在这个行当里所能谋求的机会越来越少。他们只有依附在一个平台上,才有可能得到成功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巨头说要搞开放平台,第三方开发者会趋之若骛的根本原因。早些年类似“打败雅虎”的挑战行为,在今天看来,不仅不切实际,而且连一句口号都不会有人喊了。中国网站站长的最成功者,蔡文胜曾经提出 “改站长为开发者”的说法,在我看来,就是别做鸡首了,做牛后吧。

基于万维网基础上的桌面互联网,正逐步褪去了“创业神话”的外衣。基于互联网创业,变得十分空洞:倒不如基于互联网上的某个巨头去创业,才更实际一些。

巨头,需要第三方的力量来为它不断地试错,最终寻找到一个吸金大法(或者一个吸金体系),创业者,则需要依靠巨头的规模,减少创业的风险,这就是一场合谋,这场合谋从理论上讲,看似是双赢的,但实际上,当创业者每赚取1元钱收入巨头分去0.1元之时,后者的财富累积速度,远远超过了前者。

不过,比起早年尽可能不给小玩家机会的“剿”策略,今天和小创业者共享利益的“抚”策略,总体上还是一种进步。我们还必须看到的是,这个行当的巨头不是只有一家。新浪微博推出了第三方开发平台,紧随其后的网易和搜狐,想来不会按兵不动。而腾讯的马化腾,3Q之战后他所提到的反思,表明一贯自己捞钱不考虑他人的腾讯,也会有所触动的。

巨头之间的抗衡,给小型开发者也会带来机会。一个成功的第三方应用,虽然给某个巨头“剥削”了,但它可以在若干个巨头上都得到利益。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平衡,很有可能,就此得到建立。从这个意义上讲,商业竞争手法更高级了,互联网商业文明,也就更发达了。

我一贯鼓吹的“信息渠道集中化,信息制造离散化”的论点,看上去越来越得到实证。前者一门心思于规模,后者专心致志于制造。一个包括巨头与巨头之间,巨头与小团队之间,小团队与小团队之间的动态商业平衡,正逐步显现。

—— 结束的分割线 ——

刊发于《第一财经日报》当期专栏,报载标题为“巨头微博斗法给小开发者带来机会”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浏览我收集的信息图 关注我的微博 访问我的分享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