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ulture.hf365.com/system/2010/10/23/010194931.shtml

网络推手的“杰作”

2010-10-23
04:19    
稿源: 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在互联网这个看似毫无硝烟的战场上,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我们开始由当年洋溢在互联网上的那种精英的、浪漫的、田园牧歌式的氛围走入了“丛林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无从证实可能充满很多矛盾、很多争议的信息,互联网已经完美地变成了各方利益的博弈场,各方利益都试图使网络舆论朝自己有利的方向前进。

 

    深究“小月月”的故事,逻辑完全突破常理,无论笔法、用词还是恰到好处的悬疑,都体现出这是一项深谋远虑的策划。

 

    网络推手浮出水面

 

    他们是谁?他们是一支规模庞大,有纪律,有规则,有奖惩制度的军队,转帖和回帖就是他们的战斗方式。他们领取任务、攻克目标,一切的战斗都是在悄无声息中进行的。当你还没有意识过来时,你对世界,对现实的理解,却早已被他们所精心营造的虚拟镜像所扭曲,他们就是——水军!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份题为《“小月月”为水军炒作最强力证据》的分析报告,在报告中,作者统计出有24位网友的同一个ID出现在“小月月” 原帖及其有关的帖子中,他们最少的发帖次数为5次,其中网友“小朵2”“每日发帖回复无数”。作者分析认为,与一般网友只在一个帖子中发帖1-2次相比,反复大量灌水的帖子就存在猫腻了,可以“将在与‘小月月’有关的帖子中反复大量灌水发帖的ID判定为‘水军’ID”。

 

    作者还在“小月月”故事的描述者“蓉荣”回答《新闻晚报》记者的问题中找到了蛛丝马迹。

 

    记者:“现在你已经更新到十几万字了,之前想过会有那么长吗?”

 

    蓉荣:“我可以很负责地说,我105日开始写的时候连word文档都没建,是在对话框里直接写的,回头去看,错别字一大堆,一开始前面好几段没发出去,我还重新写了一遍。”

 

    通过统计“小月月”原帖前3页中作者蓉荣的发帖字数以及时间,发现在2小时39分钟的时间里,她一共码字7973个字,也就是平均大约为每 5秒码4个字。但鉴于蓉荣在采访中说一开始有好几段都需要重写,我们大致可以认为她的码字速度达到了1/秒。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地球人几乎无法达成的码字速度”,据此,他认为,“小月月”该文为事前精心策划并写定的稿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月月”事件的背后一直都隐藏着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水军。

 

    网络推手,花钱就可攻击

 

    “网络水军”在国内出现的时间不长,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但绝大多数的“水军”都是兼职。这其中,以大学生和白领居多,也有一些无业人员参加。这类人群自由上网的时间很多,有利于完成“任务”。因此一些“水军”的网站、公司号称有“数万水军”也不足为奇。

 

    “网络水军”主要由网络公关公司组织,而这些公司的规模往往很小。一名“网络水军”的负责人介绍,他所在的“公司”不足十人,但拥有数以万计的“水军”。平时,公司的员工还要忙一些其他的业务。每当接到“水军”的项目,员工就会通过QQ群等方式,临时组织起一批“水军”。

 

    业内人士提示,除了发帖、回帖的“零散水军”外,还有一些“正规水军”。这些人通常是一些网站的编辑。每当有企业需要发布一些带有广告色彩的文章的时候,他们就会找到一些网站的编辑,以每篇百余元的价格发布在网站上。与“零散水军”在论坛上发帖不同,“正规水军”的文章都是发布在网站的正规频道里。

 

    网络推手事件不仅于此

 

    回想这些年在网络上走红的各路神仙,从“芙蓉姐姐”到“犀利哥”再到“凤姐”……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人为炒作的痕迹。其实,他们不仅能够制造网络红人,也能通过发表一些攻击性的文章或帖子来达到诋毁他人名声的目的。

 

    8月初,一篇针对某艺人的批评性文章开始见诸网络各个论坛,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因此他也陷入囹圄之中。而一位细心的网友“黄霆钧的爷爷”却发现,这篇批评性文章写得非常专业,经过他的仔细调查发现,这篇文章实际上是专门靠在网络上发帖、回帖的“网络水军”所为。

 

    但是,最终发现,网友“黄霆钧的爷爷”实际上也是一名“水军”,只不过是他站在了支持这名艺人的立场上。两个“水军”军团之间的对抗就这样赤裸地展现在了公众面前。

 

    不管该事件的真相到底如何,正如“小月月”事件的真假的确如浮云一样,全民娱乐的时代,大部分人是只图一乐,但是,究竟是什么力量能够让“小月月”这样一个虚拟人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蹿红大江南北,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

 

    在“水军”军团之间的对抗中,作为公众的我们是无法心安理得围观的,因为,他们既然能够制造网络红人,利用网络舆论诋毁攻击个人名誉,自然也可以在其他事件中左右舆论走向,具有控制公众关注对象和进行事件议程设置的能力。这才是他们的可怕之处:在他们的左右之下,公众无法获得真相,只能在观点之间进行抉择,于事实渐行渐远。

 

    □观点

 

    “水军”还会存在

 

    网民要会鉴别

 

    由于“网络水军”的广泛存在及其具有左右网络舆论的能力,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认为,互联网已经变成了各种利益集团、话语权争夺的“场域”。

 

    在多个公开场合,胡泳表示,“网络水军”现象的出现是正常的,因为其迎合了一些商业机构的需求。对于“网络水军”,胡泳认为,网民们不用特别地神化,也不用特别地忧虑。

 

    所谓的网络推手,最大限度只是构筑此事的一个原点而已。至于能否产生影响,发展方向怎样,最终还是要借助于网民的力量、通过网民的普遍参与才能实现。如果不能调动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结果很可能是无效的。

 

    实际上,网络推手不是指某一个人或一群人,而是由广大网民、媒体、社会公众等共同组成的“手”。这也是因为,互联网上信息的发布具有平等性,门槛降低了,每种信息源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都很复杂,真假难辨,这就给恶意炒作者提供了可能性。

 

    胡泳认为,“网络水军”的出现,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网络水军”不但不会消失,相反会 “愈演愈烈”。他说,网络上的很多言论看似是草根的,但其实是有组织、有策划、有预谋的。对于这种现状,胡泳说,普通的网民要提高鉴别网络上真假信息的能力。

 

    他也坦言,要让互联网变得极其纯粹和绝对的净化是很难的。因而,今后人们要习惯于信息源从单一变为多重,由权威信息源变为分散再走向整合的过程。他认为,公众的媒介素养会在锻炼中不断提高,对各类信息的甄别能力也会提高,网络推手的诱导也就不会轻易成功了。

 

    “重视线下的人际网络,提升自己的经验,才可能在今天鱼龙混杂的丛林时代里面不被伤害”。

 

    □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