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最后一个人民公社分红两亿?

(2011-05-24 00:11:4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838e201017tuj.html

图文:最后一个人民公社分红两亿?                           
 图为:周家庄人民公社食堂

 

  

   
劳动由队长分配,社员依赖集体计划经济生活,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这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流行的镜头,对中国其他地方来说,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但在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乡,这些不是历史而是现实。周家庄乡是目前我国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日前,该乡为六个村的村民发放了年底分红。

  

   
人均纯收入:高于周边

  

   
“社会主义大公社周家庄今天分红两亿……”1月13日上午10时26分,百度石家庄贴吧上出现了这样一则帖子,称周家庄正在分红,由于分红数额巨大,分红过程中有众多警察维持秩序。

  

   
帖子中所说的周家庄是晋州市周家庄乡,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从1958年至今,周家庄乡人民公社已经存在超过50年,周家庄乡也成为我国目前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最后一个人民公社分红两亿”的消息,很快引起媒体的注意,周家庄乡也迅速成为新闻焦点。面对纷纷前来采访的各路记者,周家庄乡党委副书记王月双表示,该乡的确是在进行年终分红,但这个“红利”实际上就相当于城市里工薪族的年薪,而且数额也没有两个亿,而是大约7000万。王月双说:“(红利)就是一年来在村里工厂或地里挣工分的钱,减掉饭钱、电费等等,每个社员平均年收入6000元左右。”

  

   
据了解,这在晋州市算得上较高水平。周家庄乡的人均纯收入多年来一直高于晋州农民人均纯收入。2006年,晋州市农民纯收入3774元,同年周家庄乡人均分红5609元。

  

   
“独存”原因:社员的选择

  

   
在全国其他地方,人民公社早在1982年就走入了历史,周家庄乡为何成了“例外”?

  

   
提起此事,周家庄人都会想到雷金河。已于2001年去世的雷金河生前是周家庄的灵魂人物。周家庄现在周密分工的最初制定者就是雷金河,1953年,雷金河为首的一班人制定了“干多少活、记多少分”的规定,这种制度当时就有别于国内其他公社的“大锅饭”。

  

   
社员吴保天说:“1982年,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是农村的主要形式。不过,我们周家庄集体经济基础比较好,开会讨论是否要分地的时候,绝大多数社员都不愿分地到户。”王月双则表示,周家庄人民公社在1983年已改为周家庄乡。不过,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收入的经济形式并没有变动。

  

   
劳动记工分:年底结账

  

   
走进周家庄,楼房均为统一的大小、统一的样式,大街上既看不见垃圾,也看不见家畜。社员吴平和另外7个壮劳力正在乡政府对面平整一块土地。“队长让平地的,地平整好干啥用我们也不知道。队长让干啥咱就干啥,用不着问那么多。”吴平说。

  

   
在周家庄乡,一切劳动量计算都是以工分为标准,下地干活的,看大门的,打扫卫生的,开车的,甚至包括乡长、队长的工作都要到年终按工分进行收入分配。周家庄乡对不同的工种进行了372项细分,每项劳动的单位劳动量所得工分一目了然。每项工作所达到的要求也进行了具体规定,比如收割机收小麦,一平方米掉小麦不许超过13粒,否则便被罚工分。抽查者要趴在地上,清除杂物,进行查验。

  

   
在集体所有制下,一切听队长安排。每次上工,队里的会计都会记账,到年底统一结算。当年全队总收入除去合作社一年中支出的生产资料成本、水、电、口粮款以及集体公积金等,算出每个工的工值。

  

   
福利体系:建了近30年

  

   
周家庄共有劳力6000多人,其中80%在企业,15%从事农业,5%从事个体私营业。2006年,周家庄工农业总收入4.868亿,财政收入全晋州市第一。

  

   
从1981年开始,周家庄的家家户户已免费用上了自来水。次年,公社开始对年满65周岁的老人实行养老津贴、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等福利政策。随后,中小学一切费用全免。“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福利政策也是在不断改新,以前,养老津贴是每个月30元,从去年开始涨到60元了,目前,我们正在酝酿一批新的福利政策。”王月双说。

  

   
公社里的福利体系、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靠乡里9家集体企业支撑。2005年,周家庄的农业纯收入是2121万元,而一个周家庄阀门厂的纯收入就达2549万元。阀门厂门卫吴强说:“我们也是按工分发工资,我年薪大约是一万多块钱,真正在工厂内做工的人都能发两万多块。”

  

   
体制灵活:允许个体经济

  

   
30年的时间,已经让改革开放渗透到了中国的每一个地方,周家庄也不例外。在周家庄,同样有一些人不愿意受集体经济的束缚。范红(化名)就是其中一位。她是二队的社员,在周家庄乡政府附近经营一家商店。她说:“我并不是对周家庄的集体经济模式不满,做生意是我的个人选择,如果不做生意,每个月也能收入千把块钱。”

  

   
与过去人民公社不一样,周家庄乡虽然实行的是集体所有制,却不控制公民个人财产,到了年底就进行分配。更大的不同在于允许并支持私营经济的发展。范红选择自由是付出一定代价的,因为她每年要向队里交纳1000元的公积金。根据周家庄乡合作社的规定,每个不参加农业或工业集体劳动的社员,每年必须要向合作社交纳一定数额的公积金,因为他们还享受合作社的各种福利。虽然范红现在选择了自己做生意,如果有一天她不想做生意了,依然可以回到周家庄的集体经济中去。

  

   
困惑与思考:明天在哪里

  

   
虽然周家庄的集体经济模式,让社员“不用操心”、“生活有保障”,不过,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这种模式存在不少弊端。一名吴姓女社员说:“我还是感觉把地分了好,这样更公平,干活更有积极性。而且我们队长光会给我们分活,他自己从来不干,发的钱却比我们多。”对于这些说法,王月双这样解释:“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做到让人人满意。”

  

   
社员们提到的“积极性”,也是乡党委书记雷宗奎一直思考的问题。他已经意识到,生产缺乏积极性,工业过于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等集体经济的局限性。周家庄的体制能否延续,它的明天在哪里?河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刘增玉认为,从目前的现状看周家庄的体制是完全可以延续的,“关键在于人的因素,在于如何适应潮流作出调整”。

  

 

   
(据《河北青年报》报道)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