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强奸时递套

文章提交者:snowflake 加帖在 心灵驿站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转贴]强奸时递套

    南都漫画 李宏宇

    防范性侵犯以及由此带来的伤害,是女同胞们的一大旷世难题。最近,华中师大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彭晓辉似乎在这方面取得了研究成果,他日前在南京师大的一次性学讲座中,语惊四座地提出了一个观点:“遭遇性侵犯女性应主动递上避孕套”,因为,“及时递上避孕套,那是保护女性免受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最后一道屏障。”(《扬子晚报》5月12日)

    强奸时递套,谁能做得到?

    如果彭教授的设想能够实现,是不是在杀人案件中,既然被杀不可避免,受害人就应该跟歹徒商量一下刀刺的位置、深浅?或者干脆随身带点口服式的麻醉药剂,到时候恳求一下歹徒,让自己先喝上一点,等自己昏过去了再动刀,以减少痛苦?

    这些荒唐之处且不说,法律、伦理方面的问题也暂且搁置一边,咱们不妨假设彭教授的建议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也能为女同胞们所接受,那么,在实际操作中,这一建议是否可行呢?

    很多时候,别说是强奸,就两口子做爱,碰到两人都心急火燎的时候,都不一定有时间腾出手来拿套套。强奸都是临时发生的,有时候还会伴随着暴力、胁迫,哪位女士会提前预知到自己会被强奸?即使包里有套套,这时候大概也不知道被对方扔到哪儿去了,即使就在身边,你想打开包,对方会同意吗?万一你拿出来的不是套套,而是把刀呢?就是瓶辣椒水,甚至香水也不行啊。

    强奸不是做爱,强奸犯也不是老公,你怎么能指望他在实施强奸时做到和风细雨、怜香惜玉———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恐怕也就不会去强奸别人了吧?

    老鼠们开会,一只老鼠提议说:“如果咱们在猫的脖子上挂个铃铛,一听到铃铛响,咱们就知道是猫来了,就可以提前逃跑了。”众老鼠都称赞这是个好办法。高兴了半天,一只老一些的老鼠说:“那么,谁去挂这个铃铛呢?”

    是的,谁去挂这个铃铛呢?彭教授虽然读的书不少,理论知识也足够丰富,可惜,毕竟没有经历过强奸,所以,看得还是天真了些。 □张楠之

    女性被性侵犯仍需提供安全套?

    遭遇性侵犯已是不幸之事,还要自费主动递上安全套,就更加残忍和揪心。传统道德思想和教育教授我们的是要极力反抗性侵犯和呼救,以命相搏虽然不可取,但是依靠自身力量来抵抗阻止是必然的,更是一个人在遭受侵犯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来者不善无法抵抗之时再识时务者为俊杰也不迟,何况敌弱我强的情况比比皆是,何必遇敌就缴枪不杀任其蹂躏?如此非但得不到最后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犯罪行为,默许了性侵犯。性侵犯他人还有免费安全套服务,不仅使性侵犯者更加为所欲为,还会造成性侵犯者以为被害者默许其性行为的错觉,兽性大发,伤害更大。

    再者,遭遇性侵犯主动递上安全套,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司法的困难。道理很简单,甲强暴乙,乙非但不反抗还主动提供安全套,其乐融融,根据作案情节来看,他们像是性侵犯么?倒像是夫妻情侣间的正常性生活,既没有遭遇抵抗也没有任何抵抗的迹象,整个过程顺风顺水,结束后乙去报案,称被强暴了,你信么?证据呢?安全套么?别忘了安全套是受害人主动免费提供的,如何刑侦断案?退一万步来讲,哪个女性随身随地携带安全套?除非她是性工作者。安全套本属隐私物品,随身携带以备性侵犯,真是笑掉大牙! □李泽建

    生命VS贞操,“强暴递套”没啥不可以

    俗话说:“听锣听声,听话听音”。细揣彭晓辉的“强暴递套”论,其所要表达的是“生命第一”的观点。讲座上的“唇枪舌剑”和坊间的“狂轰滥炸”固然很热闹,但如此无聊的争论有什么意义呢?强暴来了,反抗是必然的,否则哪会叫强奸?但反抗如果威胁到生命,那要看智慧了,任何抉择都无关尊严和耻辱。我们这些局外人,对选择和结果只能保持起码的尊重,没有人愿意被强暴,无端的置喙和指责,既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其实,很多国家的单身女士都会在皮包里放一个安全套,据说这个安全套是为歹徒准备的,当她们不幸遭遇强暴而无法逃脱和反抗时,她们只好要求暴徒使用安全套,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自己在惨遭强暴后遭受怀孕或性病的二次残害,这种自卫手段,看似荒谬,大有慑于淫威而主动就范之嫌,但这样做事实上是对自己负责,其实任何受害的女性都不情愿有这种险恶的遭遇发生。

    罪犯心理学研究表明,当罪犯侵犯的是一个胆小、没有社交经验、惊慌失措的女子,他不但会肆无忌惮地对女人实施性强暴,而且女人的惊恐万状更能刺激他的欲望;而当罪犯侵犯的是一个从容镇静的女人,他不但不敢对你轻举妄动,而且女人的大义凛然之气还可以遏制他的性欲望。换句话说,“强暴递套”也不等于女性不反抗或者被强暴,从容不迫地递套,已经成功地从心理、氛围等等方面破坏了罪犯实施性强暴的方寸。所以,如果你实在不能理解“强暴递套论”,就去网上看看《比贞操更宝贵的是爱和生命》这篇文章吧。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