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堆爱的故事的堆积。各种头绪,像胡乱堆积的线,琐碎得让人难过,却怎么都无法让人躲闪。

从女主角的母亲的分娩开始,一段一段的琐事在生活里铺开。尽管开始时的一段旁白几乎让我以为这是一部关于90后爱情故事的文艺电影。可导演的意图却只是在”爱情”这个昂贵而无奈的词语上打了个闪,然后又慢慢地回到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爱”上来。这一回,没有任何让人称道的桥段,也没有让人记忆犹深的对白。所有的情景,都只是为了表达爱的各种状态:挣扎、恐惧、犹豫、责骂、承受、面对–所有处在这些状态的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从这一家子来看,我看到更多的就是挣扎。年轻的来春似乎从来没有犹豫过去怎么爱别人,也似乎从来不会想未来会是怎么样。她需要这样的一种爱:被关怀,而且不是无声地被关怀。她需要那些能被说出来的爱,被注目的爱,像个孩子,需要光鲜漂亮的衣服。她一路挣扎着,逐渐成人。作为来春的父亲,这个市井中最普通的男人,则挣扎在他的亲情世界里–“责任”二字像幽灵(或者精灵)一样缠着他,至死方休。而他所存在的另一面,则像一个荒诞而统一的矛盾体一样:大男子主义、摆谱、在妻子身上实施暴力。不知道他的身上,除了亲情这个绑带,还有什么在心底是柔软的?

那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弱智叔叔,反倒是看起来是这部电影中惟一的正常人–至少他那傻乎乎的情感,对这个世界还存在着各种彩色的幻想,也算是一种”爱”–比如对那只小鸡的纯粹的喜爱。只是这样的爱无力,在那些”正常人”们看来就更加显得无聊。或者也正是这个不算实际意义上的男人,让来春逐渐感觉到了外界不曾给她的关爱。于是,导演给了观众一个光明的尾巴。使荧屏外的人免于”失去爱”的绝望。

整部电影丝毫没有”爱”的明快色彩,充满昏沉、阴郁,连音乐都配合得让人郁闷得发指。影片也从最初的子华这个上一辈生孩子开始,到来春这个后辈生孩子结束。或者在到了最后的白鸽飞舞的情景,人们会燃起希望的颜色。

只是我们往往忘记了,生活要比电影难多了。现实中可能根本没有白鸽,多的只是阳台上的鸡屎。当然,我们也没办法想象,一个人的生活如果像电影那般复杂迷离,那恐怕真的只有找二斤豆腐,一头撞死算了。

当爱去的时候,人们说,你就真的长大了。祝福那些来春和她的孩子们。当爱来的时候,你们能再有赤子之心,不管这生活多么琐碎和扎人。

2011年2月5日、6月2日

相关日志

建议使用Feedburner订阅本Blog | 在豆瓣九点 | English Blog | 墙外Blog:瘦人志


Some Rights Reserved |小刀周遠的瘦人民謠 |Permalink | 暂没有评论| Add todel.icio.us |关键词: , | faydao@twitter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