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有人对苹果的app store收入分成做了一个小小的研究,研究结果是,平均每个应用(收费),开发者拿7成,苹果自己拿13%,信用卡金融公司拿16%,而做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只拿到了剩下的1%。这就是做数据通道商的悲哀,也是国内外运营商拼了命想要躲过的命运。

早期在做短信业务的时候,运营商切到的收入蛋糕是相对较小的。这里面有一个比较复杂的分成算法,但大致就是如果这个短信服务很便宜(每条1毛),运营商的比例较大,但如果这个短信服务很贵(比如每条高达2元),运营商的比例就开始变得微不足道。故而SP模式运行了一阵以后,中移动亲自下场捣鼓,无它,利益驱动罢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渐次展开,运营商亲自下场做增值业务,变得越来越有些力不从心,因为应用是海量的。和过去时代不同的是,移动互联网不会只有一个短信这样的应用。当随着应用越来越多之时,运营商痛苦地发现,这些应用都是在他们辛辛苦苦地建立的网络上被使用着,但他们,却仅仅切到了一块很小的蛋糕。甚至,有些应用,直接冲击着他们的所谓基础服务。

Kik、viber、talkbox这类应用就是通话这个基础服务的竞争者,whatsapp则是短信服务的竞争者。利用这些服务,使用者可以完成过往的通话或短信收发却无需缴纳一毛钱电话费。运营商眼睁睁地看着用户利用他们架构起来的移动互联网让自己原本固若金汤的基础服务变成免费。在国内,从米聊到微信,在到最近出来的基于通讯录的微视服务,都存在侵蚀运营商既有市场的可能。

虽然3G和移动互联网并不完全是一回事,2G网络理论上也可以加载起一个移动的互联网,但基本上没有3G的支持,这个网络慢到也就只能看点纯文字的网页。故而,3G网络是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助推器这话是成立的。在中国,中移动、中联通、中电信运营着三个制式不同的网络:中国自行研发的TD-SCDMA、来自欧洲的WCDMA、来自美国的CDMA2000。技术上而言,中电信的CDMA2000最强,成熟度而言,中联通的WCDMA适配的硬件商最多,而中移动的所谓民族主义大旗,实在是有点乏善可陈。

先来看一则数据,对三大运营商在3G网络上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截止到今年5月,根据三大运营商自己公布的数据,中联通大概保有2209万用户,中电信则为1967万,中移动最多:3199.8万。就5月份单月增量而言,中联通增长173.8万,中电信新增260万,中移动增加261.6万。

中联通:网络基础设施仍需努力

实话讲一句,如果不是iPhone,中联通在移动互联网,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玩家。

中联通承接的WCDMA,是最成熟的网络,所谓成熟,就是指生态环境比较好,有大量的手机制造商制造WCDMA制式网络的智能手机。于是,在各个数码城里售卖的很多智能手机(水货),对于3G网络的支持,都必须是联通卡。

但联通除了这一块比较有优势外,其它基本就极度薄弱。联通的网络是出了名的有问题,很多人奔着iPhone去且换号以后,就会发现,连最基本的通话都成了问题。对于中联通而言,网络质量都无法保证的话,那么,即便只是想做一个管道商,都有可能不得了。中移动、中电信都在iPhone上下功夫,期望能够让这款梦幻手机支持自己的网络。

很多中电信、中移动在干的事,对于中联通而言,恐怕都是下一步的。眼下的当务之急,是网络建设。

中电信:放号拓展用户

从未做过移动业务的中电信,优势其实还是不少。多年经营强大的固网系统,为它带来如下的好处:

其一,大量的设备供应商由于合作日久而产生的互信关系,中电信可以推动它们做手机供应,华为就是一例。当年的国内四大邮电设备商“巨大中华”之一华为,与中电信合作,搞了一个千元智能手机:即搭载android系统价格不超过1千元的智能手机。这对中电信很重要,因为CDMA2000出身于美国军方技术,既然是军方技术,硬件供货商就一定不会多。中电信对3G网络的期盼远远超过中移动的——因为它以前向无移动业务——手机硬件的匮乏,将会严重影响中电信的3G布局。对于中电信而言,有效放号是当务之急。

其二,在国际互联网资源方面,电信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海外POP点上,中国电信有13个,中国联通有10个,中国移动只有2个;在国际互联网流量方面,中国移动也远远落后于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

其三、中电信在国内互联网上作为过去基础资源供应商,它的一些拓展也能得到数字网络巨头的积极响应。比如最近中电信就在和腾讯合作。与中移动一直警惕腾讯的蚕食不同,中电信由于从未有过移动业务,反而变得更为轻装上阵。

最近,中电信搞了一个“CDMA产业链高峰论坛”,就得到设备商和内容供应商的捧场。在腾讯、华为、中兴、天宇、宇龙、海信七个重量级公司的配合下,发布了六款天翼QQ智能手机——与中联通成熟网络相比,中电信推出新手机很重要。因为中电信发展道路上最先一道关口就是用户不足,手机设备不足。

中电信内部还在试验CDMA2000网络上的iPhone。借助iPhone而迅速扩大用户群体的可行性已被中联通证实,中电信应该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和中联通一样,中电信的用户数不够。但比中联通稍胜一筹的是,中电信的网络基本没有问题。故而,中电信的移动互联网之路,比中联通好走良多。

中移动:四处出击中

虽然连中移动自己的人都对TD甚有微词,以至于它更愿意在4G和WIFI上布局,但中移动是今天中国移动互联网中份量最重的一支力量,这句话恐怕没人会否认。

先来看TD-SCDMA,这是一个由我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即3G),属于全球四大3G标准之一,也有着足够的设备供应商愿意支持。但这个技术有着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比如对移动性支持不够。WCDMA可以允许终端设备有500公里每小时的移动,但TD只能支持到120公里/小时。能支持TD网络的终端设备也不如WCDMA多。更要命的是,由于TD新技术特点,网络建设中一些问题设备提供商、专业的网络规划院都没遭遇过,很多解决方案只能靠中国移动摸索着解决。这使得TD网络质量备受指责。

中移动的网络建设重心其实已经在向4G倾斜。一方面,多年来的2G移动业务收入丰厚,转入3G后,匆促之下,有点自己挖自己墙角意思。另外一方面,就是这个网络技术上实在无法和另外两张网抗衡。与其在TD-SCDMA上缝缝补补,不如直接迈入4G,故而中移动当下一个很大的动作,就是进军TD-LTE,力争在技术上领先对手一大步。

但4G明显属于未来,当下怎么办呢?中移动对WIFI部署也很热衷。中移动的手机用户足够多,使得大比例的人群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来获取WIFI上网密码。中移动的基站部署也足够多,WIFI热点部署就变得相对容易。在我看来,WIFI很有点中移动为了应付当下TD-SCDMA网络技术不足的意思。

除了网络建设以外,中移动比它的两个对手,做了更多的事,它所处的环境也允许它做这些事,毕竟移动用户市场上,它是当仁不让的老大。

即时通讯业务,是中移动涉足很深的领域。运营商抱着通话和短信业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越来越普及,可能份额会越来越少。试想如果大家都用QQ进行文字以及语音聊天,还有通话和短信什么事呢?中移动有着自己的一款通讯软件:飞信。

到目前为止,飞信可能是中国排名第二的即时通讯软件(也有说阿里旺旺排在它前头),次于QQ。中移动对飞信寄于厚望,从不断升级的飞信版本来看,这个软件可能是用户接入其它业务的一个入口。目前,飞信已经涉及到媒体服务、社交服务、广告服务,而且用户在持续增长中。

内容运营上,中移动主要通过12530和12580展开。前者被称为中移动的iTunes。07年推出音乐全曲下载,当年无线收入就突破100亿元,是传统唱片销量的50倍。12580则是中移动用来和中电信号码百事通竞争的本地服务工具,自07年创办以来,短短四年间发展成一个年收入4亿多元、净利7000万元的企业。另外,中移动的手机报也很有名,拥有不下5000万的订户。不过,这些服务主要基于2G网络展开,技术上迁移到3G网络上是没有问题的,但3G的速度,支持一些竞争性应用。比如豆瓣电台,就可能是12530的有力竞争者。

很多使用iPhone、iPad或android手机的人,都对应用商店有很深的印象。在PC上,我们获取软件的方式要么是店铺购买,要么是网上下载。但应用商店是软件下载及支付的统一体。全球目前一共有1300多个应用商店,2010年全球一共完成应用下载109亿次。作为移动互联网中的重点:应用,应用商店的重要性是无可争议的。

国内三大运营商都有着自己的应用商店。根据DCCI在2010年的《中国移动开发者调查》显示,38%的开发者都尝试过中移动的Mobile Market,这个比例位居第一(甚至超过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中电信的天翼空间以15.7%居于第四,联通的沃商城8.6%居于第六。到今年6月,易观发布数据说,中移动MM是应用数最多的商店,已接近5万,天翼空间则不到它的一半,至于沃,基本可以忽略。但中移动应用商店的应用增量却不容乐观,6月份为负增长,中电信则有20%的增幅。

整体上而言,相对于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中国运营商的应用商店的成绩是较差的。这可能和支付方式有关。运营商的用户支付方式是“短信确认”,也就是用户下载应用后,会得到一条短信,回复确认后完成扣费。这其实是借道话费的路径来完成支付,对于用户比较省事,但对于开发者而言,却不如信用卡支付来得那么清晰。开发者对于自身利益的关切,使得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相对透明的平台。

故而,在2010年市场整体规模达202.5亿同比增长31.1%的移动支付领域,中移动也有涉足。不过,它的重点可能是在标准之争上。

事实上,三大运营商都介入了手机支付领域,但电信和联通用户基数低,可以毫不犹豫地投入到银联的13.56MHz这一更安全的标准中,但需要用户可能至少要换手机,而中移动更倾向于2.4GHz,因为这个标准使得用户无需换号也无需换手机,这有利于拥有庞大用户基数的中移动。

中移动和银联论争多时,最终还是加入了银联的手机支付产业联盟。但中移动做惯老大坐拥数亿用户的心态,使得它不会轻易放弃2.4GHz。中移动可能会走这样一条路:个人用户采用迎合POS机和一卡通的13.56MHz标准,而企业用户则继续推广2.4GHz产品。

中移动最为雄心勃勃的计划是BAE平台。由于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相对于PC上windows一统天下而言显得十分杂乱,BAE的目的就是希望在这些系统上形成一套应用的操作系统,使得应用能够得以部署在跨平台上。它的本质是一种浏览器,而又高于浏览器。这个计划有些过于雄心,大量的周边企业未必能够接受臣服于一个平台之下。

小结

整体上来说,三大运营商过去从事的都是“电信业务”,而不是“互联网业务”。它们胜在资源上,特别是中移动和中电信。但在互联网业务的运营能力上,三大运营商都是匮乏的。特别是运营商多来形成的内部利益格局(这点中移动尤甚),有时候会形成拖业务后腿的力量。

在电信业务上,背靠国家相关政策,运营商天然就是垄断的:比如通话业务,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搞这个业务的。但互联网业务上,基本是开放的,类似viber、kik乃至qq这种工具,是个企业都能介入。过去,中移动依靠SP的裁判兼运动员角色,还能在短信业务上做得风生水起,但在互联网领域,这些手法,恐怕会越来越难以奏效了。

中电信和中联通,基本上还在建网、放号、发展用户和机型上做文章,只有中移动近年来在诸个跨界领域中四处努力。但就我个人看来,有些既有的思维模式不改变,要么就是运营商本身越来越边缘化,要么就是借助政府力量结果把中国移动互联网搞成一个怪胎。当年拆分邮电,引入竞争,使得中国移动市场得以蓬勃发展(想想邮电一枝独秀时一个移动电话有多贵就知道了),恐怕未来,运营商需要更多的竞争性的运动员思维,而不是行业管理式的裁判思维。

—— 《北大商业评论》8月号约稿 ——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浏览我收集的信息图 关注我的微博 访问我的分享

无觅猜您也喜欢:


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运营商的管道化


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机会


Google要做运营商?

无觅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