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ney riot aftermath

哈克尼区暴乱过后,照片来自StolenGolem,依据创用CC BY-NC-ND 2.0授权使用

星期六晚上起发生在英国伦敦和其他城市的大规模劫掠暴动过后,一般市民正寻找着让他们的城市复原的方法。

星期二上午推特上 #为伦敦祈祷#为暴动清理善后的标签已然取代 #伦敦暴动,反映出人们亟欲继续向前的心情。

#为伦敦祈祷的标签也是向三月日本地震之后广为流传的 #为日本祈祷标签致意。世界公民(包括在推特上拥有一千一百六十万追踪者的青少年超级偶像贾斯汀.比伯)用这个标签表达他们和伦敦人民团结一致。

从最近其他危机事件得到灵感,Crisis Commons这个维基网站用于救灾的地图标示,现在也有了伦敦暴动的专页

伸出援手

  1. 为暴动清理善后的标签提供了集合地点资讯给想要帮忙地区商家清理善后的伦敦人。
Riot clean-up team in Peckham. Photo © Emma Jane Richards (used with permission)

佩克罕区的清理善后队伍,照片 © Emma Jane Richards,经同意使用

美术杂志编辑及闲置商店创意改造创办人 Dan Thompson(@artistmakers)发起了这个行动,之后这个行动开始自行进一步发展。

@artistmakers:#为暴动清理善后没有政治目的,仅仅是推特网友的好意。明天必须有所行动,作为伦敦绝不支持暴动的象征。

对于Riotcleanup.co.uk网站(目前离线)和推特帐号 @riotcleanup,Thompson 表示:

@artistmakers:谢谢所有帮我处理#为暴动清理善后的人 —— 我不知道谁设立了这些网站和帐号,并不是我

有一个公开的谷歌表格,里面列出了一部分集合时间。

@artistmakers:听到来自康登、路易斯罕、哈克尼的消息,清理善后的工作顺利进行中;我们有志愿者随时准备协助需要帮手清理善后的商家。

Thompson 的讯息串也显示有大量感兴趣的媒体,在不同地点都有电视摄影小组和志愿者一起出现。

脸书上也有民众在主动寻找帮助的方法,像是暴动后清理善后:帮助伦敦恢复伦敦,以及较小规模的清理善后

伯明罕诺斯菲尔德出身的工党议员理查.博顿从推特上得知一个当地的清理善后行动,他用 Audioboo 录下了给民众的声明。

Richard Burden welcomes #riotscleanup (mp3)

极度震惊中寻找解答

记者及得奖博客作者 Penny Red(@pennyred)在星期一深夜写了一篇文章,描述她在自家客厅电视上看着燃烧的伦敦的感受。这篇文章被大量转载连结,到星期二早上已有超过一百五十则回覆。

文章最后写道:

暴动是关于力量、关于净化。跟父母失职、提供给青年的帮助减少无关,也与其他由媒体专家抛出的任何片面解释无关:像今天我一个朋 友说的,结构性的不平等不会因为几张撞球桌就解决。人们参加暴动是因为这么做让他们觉得有力量,即使只是一个晚上。参加暴动是因为一生中都被说是一无是处 的人,然后他们意识到集合起来就能做到任何事 —— 没有夸饰,的确什么事都可以。从来不被尊重的人参加暴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也没必要尊重他人。这种想法像炎热夏夜的火头一样扩散开来。现在有人失去家园, 整个国家被撕裂了。

没人预料到这种状况。所谓的领袖们花了整整三天才从海外渡假地点回到已陷入火海的国家,他们没有预料到。统治英国的那群人完全不知道情势变得多么危急。他 们以为经过了卅年的极度不平等,还能在经济衰退时拿走人民最后的小希望,福利、工作、高等教育机会、援助组织等等,而不会造成任何后果。他们错了。而现在 我的城市在燃烧。除非我们停止披头盖脸的责难和盲目推测,并试着去了解引起国内动乱的原因,不然火是不会熄灭的。给你们点提示:不是推特的问题。

我现在困在家里,因为乔芳路发生的暴动。伊灵、克莱普罕、达斯顿区正被捣毁。记者在大街上被攻击殴打,少数地方有镇暴警察露面,他们也在撤退。全国各地的 警察局被放火。今天早上当烟雾散去,睡醒的人将面对一团混乱的国家。我们醒来将面对恐惧、种族歧视、对左翼和右翼的责难,这些都无法阻止事情再度发生。新 闻报导末尾颤颤巍巍的是对第二次股市大跌的预测。现在是我们选择的时候了。我们是要选择仇恨,还是放下偏见并共同努力。现在是我们决定想要住在怎样一个国 家里的时候了。请追踪推特上 #为暴动清理善后的标签,并且互相照顾。

校对:Soup

作者 Solana Larsen · 译者 Hsu-Lei Lee · 阅读原文 [en] · 则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 Instapaper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