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让人良久沉思的作品
——读长篇小说《原谅我红尘颠倒》
王国华

一位来自穷困乡村、穷困家庭的小男孩,经过自己的勤奋努力,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考上了大学法律专业,毕业之后又在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开放城市当上了颇有名气的律师,并且经常在当地的电视节目频频上镜,是著名法律栏目的主讲嘉宾,要么讲授法律知识,要么解答观众提出的的种种法律疑难,成为该城市的公众人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事业蒸蒸日上、金钱名利俱全的律师,最后却走上了厌世悲观以致杀人灭尸的犯罪之路……这就是慕容雪村的长篇小说《原谅我红尘颠倒》所叙说的一场“红尘大梦”。这是一个令人颤栗的故事,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罪恶、阴谋、堕落、势利、虚伪、凶残、歹毒、肮脏、矜持、善良、固执……各色人物性格形象万千,栩栩如生;律师、法官、干警、老板、艺人、电视节目主持人、原告、被告、监狱看守甚至寺庙僧人等等,都在这个错综复杂的故事里活灵活现。他们形象生动,性格迥异。尤其是那些蝇营狗苟之徒,其德行与嘴脸描绘得是那么地令人憎恶,司法界某些行尸走肉的人性堕落与道德腐化是那样地令人震颤。
整个故事是一位名叫魏达的律师以“第一称”自述的口气开场,作者慕容雪村以他超强的讲故事技能,一下子牢牢地抓住了读者,似乎作品具有那么一股神奇的魅力,能够让你产生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的念头。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强烈的阅读效果呢?是由于读者的猎奇心理?还是人们向来对于这类题材的敏感?我们认为,这并不是《原谅我红尘颠倒》的故事有多么奇特,也不是他的文辞有多么华丽,究其原因,大概有如下三个方面:首先作品涉猎了一个过去很少有作家敢于深入探寻的司法领域,一个非常敏感的领域。在当下的社会环境里,人们对于诸多社会腐败痛恨尤加,对于司法监督和法律惩处的不严以及司法方面的种种漏洞等多少有些微词。所以,当作品以一个司法界的局内人身份描写业内种种腐败行为和道德沦丧的细节时,往往会引起读者特有的关注。其次是作者特有的叙述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给作品平添了不少的色彩。整个作品是以主人公那种略带调侃的口气和那种玩世不恭、悲观厌世、多面矛盾的性格再现,使得读者阅读作品时仿佛在细细倾听一个曾经沧海、走过艰难历程的疲惫旅者在忏悔、在诉说、在感慨的心灵展现。金钱、美女、名利,慈善、修行、奋斗,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一切都在这位曾经沧海的律师胸中翻滚、在他的眼中闪现……只不过所得出的结论将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再次,作品所描写的故事中主要人物大风月场上的不雅之态,大大激发了读者的逆反心理,偏要执著读完看个究竟!当然,也许还有其他让读者欲罢不能的原因吧。
这部长篇描述的一场“大梦”长达洋洋二十万言,写了一个执业十五年之久的律师对社会、人生、金钱、女色、人情世故的种种感受,尽管充满着不少男欢女爱的描写以及主人公对世态炎凉的感叹,却往往从他的内心独白、精神反省中看到主人公和作者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态度。多少年来,司法部门和司法工作者的职业特征与行为做派等等,对于大多民众来说,是一个十分神秘、陌生而又有些令人略感惧怕的敏感问题。加上长期以来文艺作品中对于司法领域的描写,尤其揭露某些司法漏洞以及司法工作者腐败行为的作品,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即使偶有涉猎,也多为歌功颂德之作,哪怕描写了某些司法工作者的很小一点不良行为的作品,往往都会以“影响政府形象”、“影响司法形象”为理由而被禁止发表,这种现象表明过去我们的意识形态过于不自信、过于缺乏法制意识的弊端。《原谅我红尘颠倒》则一反常规,大胆揭露当下司法领域的种种弊端,以看似悲观厌世、恶行满贯的主人公心理独白以及最后走向犯罪而受到法律制裁的经历深刻地告诫人们:天底下自有公正良心,善恶终将得到报应!这一点也许是《原谅我红尘颠倒》这部作品值得称道的一大特点。
慕容雪村也是一位具有多年律师经历的老司法工作者,他在作品中倾注了他自身对于司法领域的深刻思考和经验智慧。《原谅我红尘颠倒》可以说是以其自身的大量生活积累为基础,通过律师魏达在他短暂的十四五年的律师执业经历,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魏达、肖丽、胡操性、潘志明、曾晓明、任红军、邱大嘴、李法官、杨红艳、赵娜娜、刘亚男、马明峰、冯佳、陆中原、海亮和尚等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以调侃、幽默、犀利之笔墨,对当下司法工作者和司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作了深刻、精辟的描写,使人读完作品之后,对司法体制以及当下社会道德风尚、国民价值观等诸多问题有了细致而形象的认识。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看,《原谅我红尘颠倒》是一部浓缩了的特定历史时期的司法领域的编年史。作品中的许多细节描写,完全可以作为改革我们司法体制、加强司法体制建设、打击司法腐败活动的参考资料。许多在司法部门工作的读者认为,这是一部对所有司法工作者开卷有益的特殊作品,是一部批判性、启示性和可读性较好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语言简洁、生动、感染力强,使人开卷之后非一气读完不可。作品有许多对话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同时夹杂着大段的背景叙述,有时通过人物的对话以及大量的白描,将人物的个性以及各种矛盾冲突展现得栩栩如生。魏达的沉稳、练达,潘志明的固执、倔强,胡操性的老谋深算,邱大嘴的刁钻、阴险,肖丽的聪慧、善良与矫情,李法官的专横与霸道等等,都是作者通过他们的对话与行动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体现了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和谐结合的艺术特色。
《原谅我红尘颠倒》在行文风格上是采取嬉笑怒骂、揶揄嘲讽的笔法,而埋藏其间的则是作者对于当下司法领域种种弊端的深邃思索。整个作品在揭示矛盾冲突与交锋过程上深刻而真实,有使人能掩卷沉思的艺术效果。在种种利益纷争的矛盾纠葛中,在纷繁复杂的人事纠葛和同行之间的恩恩怨怨的描述中,在看似粗俗不雅的男欢女爱的叙述中,深刻反映出当下司法系统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利益纠葛和权势争斗引起的,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司法潜规则、种种复杂错综的人与人之间的亲此疏彼不良习性,一方面说明我们当下的司法领域还大量存在着“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另一方面“以权代法”、“权法不分”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司法领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谁的权力大,谁就有真理,谁就高水平。陆中原、胡操性、李法官、曾晓明等之所以专横跋扈,主要是由于司法领域里的组织机制不够健全、民主监督体系欠缺等原因所造成的。作品通过一系列人物群像,展示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现代司法领域的生活剖面图。
值得商榷的是,整个作品过于沉重,主人公的偏见和颓废、厌世的心理,几乎把这个世界都看成一个尔虞我诈、相互倾轧、口是心非、令人胆寒的世界。作为优秀的艺术作品,它的主要宗旨还是要鼓舞人、激励人,给人以振奋、昂扬的生活激情和奋发向上的动力。《原谅我红尘颠倒》如果再进行更细致的人物形象提炼,也许会成为一部十分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尽管如此,对于许多涉世未深的青年人来说,特别是许多在司法界工作的青年人来说,这部小说无疑是一部生动形象的教科书,读后不仅使人明智,还使人明是非,知善恶。因而这是一部值得认真品味的文学佳作,也可以说是一部“现代司法领域启示录”式的作品。

王国华    男    湖北省黄梅县人,经济史博士。现为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文化产业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等机构的兼职教授。兼任国家建设部中国国际城市建设案例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海南(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长期从事文化产业实践和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出版过学术著作:《从旅游到旅游业》、《现代企业文化研究》、《社会转型与学术转型》、《现代企业咨询概论》、《文化产业的经营与管理》、《文化产业发展散论》。主编出版了《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税务文化通论》、《中国学校文化建设概论》。发表过《来自世界文化产业的反思》、《网络规则与社会规则》等学术论文八十多篇。曾以北京工业大学教授身份在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和《新闻会客厅》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问教》栏目做过专题节目。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