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乃光 | 评论(0) | 标签:卡梅伦, 英国政府, 黑莓, 社交媒体

英国伦敦早前发生暴乱,首相卡梅伦及其政府內阁被猛烈评击。不少政府在遭受压力或批评时,都会使出一招「转移视线」,英国政府亦不例外,找到了两只代罪羔羊,一只名叫社交网络,另一只就是黑莓(Blackberry)。

不过,推卸责任容易,但结果影响可以非同小可,卡梅伦未知曾否考虑,但损害已经做成了。卡梅伦说,资讯自由流通「有时可以是个问题」,可以用来做好的,也可以用来做坏的事,「当有人利用社交媒体鼓吹暴力时,我们必须阻止。」

这样的说话,谁能反对?然而,问题在於后果。有些原则,是必须放在更高的地位,否则,便会因小失大。

你放水,我点好意思唔抽水呀!

卡梅伦一出此论,要求黑莓、Facebook和Twitter「合作」,最快有反应的,却是中国官方英文《环球时报》。西方国家政府「转呔」,最开心的就是被批评监控互联网的极权政府,且看新华社在八月中的评论文章中如何描述英国政府的行为:

「这个强硬的做法,反映英国已经没有更好的方法阻止这数十年来最大型的暴乱。」

「卡梅伦建议封锁社交网络网站,正粉碎了西方政府经常站在道德高地,批评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自由,这西方最基本的言论自由概念。」

「民主和言论自由也需要有实制的內涵…英国的新態度,对处理东、西方的就互联网管理的爭拗,可有和谐的作用。」

「对於中国,支持互联网不受限制的发展的人,应该再想清楚…动乱必须引起自省,否则只会只会自己走向灭亡。」

同时,英文新华社的评论文章(註一)更说:

「英国政府曾经是互联网绝对自由的支持者,现在就对网络监察態度完全改变。二月时在科威特演说时,卡梅伦还坚持要尊重表达自由,现在火烧眼眉,英国政府终於接受自由和监察社交媒体要取得平衡。」

「我们可能会想,为什么西方领袖一方面会不问因由便批评其他国家监察互联网,现后自己却向互联网同样监控。」

「互联网是双刃利器,为了公眾利益,適当的网络监视是合法和必须的。」

一念之差,自打嘴巴

卡梅伦就是想稍为转移视线,已经被外国极权政府疯狂地「抽水」,但却无助自己面对暴乱的背后原因,结果就落得与中国政府在新疆封网的行径无异。问题是,卡梅伦政府根本没有足够的客观证据,证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真的是暴乱的原因甚至至少是帮凶,也无法证实任何监控可达成效,更没有考虑任何副作用和反效果。

每年警方出来报告年度罪案数字,必定会指出网上犯罪如何增加,但当网络用户数目和用户的用量不断增加,这又有何足怪。根据CNN报导,不久前一个调查发现,英国的年轻人中有百分之三十七都选用黑莓,但这不代表这手机的讯息系统,以及流行的Facebook和Twitter,就必定比其他媒体或通讯工具更大程度地被用作鼓动暴乱,当局亦未能拿出足够客观证据证明这因果关係。

面对英国政府企图加强监察,Facebook、Twitter和黑莓在八月底与卡梅伦政府会面相討,虽然这些企业尚有其反抗政府插手的「企业社会责任」,但始终难挡政府要求监管的意图和实制订出实行法例的可能,只能尝试保留最后一条底线:要管的话,让我们自我监管。

保障网络自由,由你我开始

笔者一向都关注温水煮蛙式的收紧网络自由,亦一向都指出,网络自由的敌人不只是极权国家,西方民主国家也是问题的一部分,而且他们也的確是宽己严人,在这点上中国和新华社等的批评是没错的,而西方国家的网上言论和表达自由同样备受攻击。不过,结论和出路不是如中国等政府所想,西方政府也应该一齐加强监控,因为最终极权政府目的不是真的只为阻止真的网上犯罪,而是为了打击异己,巩固自己政权。

结果是,我们只能只求多福,自己保护自己,不能依赖任何政府施与,必须要坚决地抵抗对互联网自由的任何侵蚀。

註一:Britain's U-turn over web-monitoring (Xinhua)

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2010/indepth/2011-08/12/c_131046237.htm

Squelching social media after riots a dangerous idea (Rebecca Mackinnon)

http://edition.cnn.com/2011/OPINION/08/12/mackinnon.internet.britain/index.html

莫乃光的最新更新:

英国也封网,中国笑呵呵 / 2011-09-06 02:16 / 评论数(0)港中小企網絡不設防 / 2011-09-03 17:25 / 评论数(0)孙局长,可以邀请你去看一部电影吗? / 2011-08-30 03:06 / 评论数(2)「安全港」真的安全吗? / 2011-08-27 19:10 / 评论数(0)谁玩转了大龙凤? / 2011-08-23 00:07 / 评论数(8)

美国私立高中搜索引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