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02日 21:36:33

  新时代需要新教育  
   ——《推动教育变革的榜样力量》书(序)
    
    
   许锡良
    
    
   与《教育时报》结缘已经有好几年时间了。但是,成为这份报纸真诚的读者与专栏作者,是最近二、三年的事情。我是从这里读懂中原地区的基础教育的,常常总有意外收获。
   河南虽然是作为内陆省份,不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但是,中原地区各省依托于《教育时报》的平台,汇聚了从国内到国外的教育思想先进教育思想与管理理念。在这里,视野开阔,思想解放,头脑活跃,敢闯敢干,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不时涌现出教改新人。这本书就是近几年来,从教育一线,从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精选出来的教改案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探索的过程也是没有尽头的。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
   教育自人类诞生就诞生了,但是,不同社会的教育是不同的。人类在发展,社会在变化。中国的基础教育究竟应该办成什么样?这是一个根本问题。在教育方向上如果出现问题,那么,无论作出大多的努力,也是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的。许多人在基础教育工作中,忙忙碌碌,常常两头不见阳光,却过的是无主题的生活,只是成为繁琐事务的牺牲品,看不到自己工作的意义。然而我们却可以从本书中了解到看似平凡的基础教育工作原来是这么有趣味,多么有意义。
    
   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面临几个严峻的问题,弄不好就容易出现教育的根本问题:
   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与传统的权力本位的巨大惯性之间的矛盾。教育是办给上级看的,还是围绕着孩子的成长而来的?前者常常将学校办成只有经济效益而没有教育效益的教育,实质上是将学校办成了养鸡场。其实,中央的精神早就定了,那就是以人为本为目标,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人性化的和谐社会,这是目前中国基础教育的大前提。但是,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因为管理体制上的原因,做起来常常会身不由已。要有所突破,必须要有教育的实践智慧。这是目前中国基础教育面临的一大困境。本书所选的案例,都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处处体现了人性化教育与管理的要求。
   二是传统的学习观与知识观与现代开放社会,特别是互联网为标志的数字新媒体的出现,对学习,对知识,对学校的教育与管理,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既对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手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又是一次绝好的教育革新机会,因为传统的以记忆与背诵为主要标志的学习方式与应试方式,已经远远不能够适应现代开放社会中对一个人独到见解与创意的要求。很显然,现代社会,见识远比知识重要,创造力远比记忆力重要。新课程与素质教育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可触可感可知的时代要求。中国有着千年的科举考试传统,对权威答案的敬畏与服从,常常使得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力。中国应试教育之害,确实是有根源的。只不过,以前没有条件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是到了解决的时候了。
   三是追求真理还是追求特色的问题。好的教育,世界上是通用的,特色的东西并不会很多。这正如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所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说明好的东西常常是有着共性的。也正如一个健康的人,其身体的各项指标总是在一个正常值范围内。只有不同的病人身体指标会出现异常。同样,好的学校,因为蕴含了更多的真理因素,因此,他们的共性常常让人感觉有惊人的相似性。比较欧、美、日、韩等国的基础学校,常常就难以感觉到有什么特色。开放式的学校,人性化的教学,小班制,在做中学,问题意识与体验式的知识等等是其学校的共同特点。中国的基础教育,目前重要的任务主要还是在开放中改革,在开放中学习。应该承认中国的基础教育相对还是落后了一些。特色只有在不违背真理的前提下,才得值得倡导的。目前世界的主流价值观是普适价值观与科学发展观,这两种东西,前者是追求人性化的社会,后者是追求逻辑工具理性。前者是价值理性,后者是工具理性。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人性化社会与科学发展,缺一不可以。这也是我们思考与实践中国的基础教育的前提条件。
   是为序。
   2011年9月2日星期五
    

上一篇: “书生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气?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27) 评论数(0)

0

本博文相关点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