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元办张假证是谁的教训
文/魏英杰
河北唐山两名企业家花了500多万元,结果办出一张假探矿权证。但据报道,这张假证却是当事人从国土资源部政务大厅“领”来的。此前,他们在河北省国土厅官网信息公开栏上分明看到了国土部的调查函,而网站显示的信息是已办结。
这里头究竟有什么玄机?据相关部门调查,这件事和国土部并无关系,“就是有关人员利用国土资源部政务大厅这个平台,达成他们的目的”。虽说涉案部分人员已被批捕,但这一纸假证所牵出的代办矿产资源权证利益链条,仍然折射出不少问题。
两名企业家是通过一个号称在当地“手眼通天”的人物代办探矿权证,而他们之所以轻信这位神秘女性,又是因为听说她老公是省国土厅领导,很“吃得开”。
虽说这和当事人过于迷信权钱关系有关,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办理相关证件的手续十分复杂、门槛很高,所以企业宁愿花费高昂代价来打通关节。如果在这方面有章可循,基本不存在寻租空间,企业能够通过正常渠道办理(或放弃办理),当事人想必不会那么容易上当。
骗子公司之所以能够让企业上钩,还在于他们充分利用了国土部的政务平台以及省国土厅的人脉资源,让这一切看上去就像真的一样。证件是假的,可政务平台却是真的,骗子带他们宴请的省国土厅官员也未必全假,虚虚实实,确实让人防不胜防。正如事发后当事人所质问:政务大厅工作人员为何随便帮别人转交东西?这至少表明,国土部政务平台的工作机制以及省厅各处室的办事流程存在漏洞,让人有空可钻。
促使当事人汇出巨额手续费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他们在省国土厅网站上看到了相关办理信息。这却是涉案人员丁某找省国土厅工作人员“帮忙”发布的虚假登记信息。可见,如果没有国土部门人员的参与,这起大案就不可能做得那么“天衣无缝”。这也暴露了,省国土厅的信息披露机制以及内部监督存在重大缺陷。据悉,同样从国土部领出“假证”的至少有5家河北企业,而相关伪造文件均通过正常渠道进入省国土厅。针对上述案件,光批捕丁某一人并不足以对相关违法活动产生威慑作用,更难以堵住制度的漏洞。
抓住一两个骗子相对容易,可如果相关部门不能借此举一反三,认真反思和纠正相关环节漏洞,对内部涉案人员依法进行惩处,这一桩案件就谈不上已经完结。只要漏洞还在,就会有人禁不住巨大的利益诱惑,试图通过制度后门来达成目的。在这一案件中,表面看只是受骗当事人蒙受经济损失,可实际上,相关部门的公信力及其内部管理监督能力却不能不让人有所质疑。说穿了,当事人上当受骗仅是该案的一个结果,之所以造成这个后果,根源却在于手握公权力的相关部门。
2011年9月5日
发于《京华时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