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vs“美恩街”

作者:刘植荣

   
2011年9月17日发起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到10月15日已蔓延到82个国家,华尔街(Wall Street)几乎世人皆知。那么,为什么起初要占领华尔街,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

  华尔街500多米长,11米宽,在这狭小地带上云集着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纽约期货交易所等众多商品证券交易所和银行及保险公司。2007年,以华尔街为主体的曼哈顿区证券业从业人口占纽约市就业总人口的4.7%,工资却占纽约市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的20.7%,是其他行业的5.5倍。现在,人们通常用“华尔街”泛指金融投机客倒腾钱的金融市场。

  还有一条街鲜为人知,这条街就是“美恩街”(Main Street)。“美恩街”并非专指某条街道,而是泛指劳动阶层工作、生活、购物的地方,它与“华尔街”相对,“华尔街”的人挥金如土、生活奢靡,而“美恩街”的人入不敷出、生活清贫。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时,奥巴马和麦凯恩多次提到“美恩街”(见《美国历届总统竞选辩论精选》第3版),认为用纳税人的钱去救市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这本质上就是对金融机构高管和金融投机客贪婪、渎职行为的“奖赏”。从此,“美恩街”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1982年,德国沃纳·吉思等三名经济学家做了个叫“最后通牒博弈”的分配心理实验。这一实验的核心内容是:受试者两人一组,一人为分配人,另一人为接受人,给每组发100元,由分配人负责在他与接受人之间分配这100元,分配方案只允许提出一次,不得更改。如果接受人同意分配人提出的方案,则就按此方案分配这100元;如果不同意,分配不出去的这100元则交回,两人均分文不得。

  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大多数分配者会把这100元劈开平均分配,拿出50元给接受者,接受者当然愿意接受这样公平的分配方案。后来,在法国、德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印尼等国家做这个实验,结果是惊人地相似。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不管在何种文化、何种制度下成长、生活,人都能意识并感知到公平与否。如果分配人想多得,从100元里拿出20元给接受者,则他会意识到这是不公平的,会遭到接受者的拒绝,自己反而分文不得;拿出50元给接受者,这才是最公平、最保险的分配方案,皆大欢喜,每人都可以得到50元。

  但是这个实验没有考虑外部因素,如果分配者和接受者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地位不同,这就出现了“华尔街”和“美恩街”的情况,一方面是1%的人希望尽可能多地占有社会财富,另一方面是99%的人呼吁公平分配。配第、斯密、李嘉图和马克思等学界泰斗都承认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一切价值来源于劳动,但在分配上却争论不休。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提到工人阶级“为了一碗红豆汤而出卖自己的长子权”,意思是说,工人为了养家糊口这个眼前利益,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如果一个饥肠辘辘的人参与“最后通牒博弈”实验,分配者给他10元他也愿意接受,因为这10元就可以让他饱餐一顿,不至于饿死。所以,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尽管“美恩街”的人对“华尔街”的人的贪得无厌感到愤怒,但为了生活也只能忍气吞声,万般无奈地接受分配不公这一残酷的现实。

  可见,“最后通牒博弈”之所以一直进行下去,“接受者”没有拒绝“分配者”的分配方案,原因就在于人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地位不平等,到政府游说的是“华尔街”的人,政府听不到“美恩街”的声音,制定的分配方案当然就有利于富人。

  我们可以把富人和穷人比喻成磁铁,富人是西瓜大的磁铁,穷人则是芝麻大的磁铁。社会财富就是撒在桌子上的铁粉,让西瓜磁铁和芝麻磁铁都到桌子上滚动,最后,铁粉几乎都被西瓜磁铁吸走,芝麻磁铁吸附的铁粉微不足道,因为西瓜磁铁的吸引力太强大了,芝麻磁铁根本无法与之公平竞争。所以,在拳击、举重等体育比赛中,为了体现公平竞争,要按体重分组竞赛。富人凭借手里的巨量资本操纵金融市场,在“华尔街”倒腾几下,就把大量财富吸走了。穷人则不同,只能在“美恩街”做小本生意,赚的钱勉强糊口度日。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华尔街就是游戏赌博场所,这里的组织越进步,投机支配企业的危险性就越大,投机和人性的弱点是引起经济动荡的根源。

  社会财富在某一时间是一定值,“华尔街”的钱多了,“美恩街”的钱必然就少了。如果政府制定鼓励钱从“美恩街”流向“华尔街”的政策,那必然就会出现“双城记”,一边是富人,一边是穷人,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这不是发展经济的目的。社会是个共生体,如果不能帮助99%的穷人,那它最终也不能保全1%的富人。(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irong 本文发《新金融观察》2011年10月24日第07版)

从“占领华尔街”反思股市
“占领华尔街”的启示
国外慈善怎样管?
对慈善的反思
到非洲搞“希望工程”有必要吗?
论投资与投机
钱,是财富吗?
货币的材质上通胀的内因
中国中了美国国债的圈套
通胀,无一例外都是货币现象
税收增长30%,说明了什么?
高铁,在傲慢中跌落(附2011年7月10日以来高铁故障和事故统计)
高铁,收回成本希望渺茫
发展高铁不可回避经济效益
高铁热下的冷思考:高铁能耗是飞机的1/12纯属胡扯
中国高铁故障/事故统计(更新中)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