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没做宰相是他的幸运吗?

丁启阵

 

《宋史》撰写苏轼传“论曰”的史臣,就苏轼先后得到仁宗赵祯、神宗赵琐两位皇帝的激赏,却终于没能得到大用——即没有被任命为宰相,执掌朝政——发表感慨说:“……相不相有命焉。呜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

史臣认为,没做成宰相是苏轼的幸运。摆出来的理由,有两条:一条是,因为欧阳修的赏识,苏轼得以与欧阳修齐名,他的才华得到了发挥,并没有遭到掩盖与抑制;另一条是,假如苏轼因为自我约束、韬光养晦,免去入狱、贬谪的灾祸,人生轨迹、所言所行发生改变,就不成其为苏轼了。

相信有不少人会赞同这种说法。

但我认为,这种说法不过是一种精神胜利法,它唯一的价值是安慰。安慰苏轼在天之灵,也安慰古往今来像苏轼那样怀才不遇之人。

苏轼与欧阳修齐名,跟后来苏轼曾否被任用为宰相,曾否因“乌台诗案”被投入大理寺监狱,曾否被贬谪到黄州、惠州、儋州,没有关系。早在那之前,苏轼已经写出了许多足以使他名扬天下的诗文佳作。即使没有遭受那些坎坷、灾祸,以苏轼卓越的文艺天赋和融会释道儒三家思想的人生观和心胸襟抱,他也一定还能不断写出优秀的诗文篇章。苏东坡的文艺风格与创作路数,跟屈原不同,跟庾信不同,跟杜甫也不同,并非磨难越多,就越能写出名篇佳作。“诗穷而后工”,苏东坡的情况有些例外。苏东坡的文思,不论其人生境遇的是顺利还是坎坷,都有如万斛泉源,能够不择地而出。

苏东坡能否做宰相,执掌朝政,能否避免一系列灾祸,自我约束、韬光养晦并非充要条件。王安石不是自我约束、韬光养晦之人,但是他曾两度拜相,推行新政。苏东坡因其高才狎侮诸公卿,固然不足为训,但也不见得是导致他没能做成宰相、屡遭贬谪的主要原因。苏东坡一生坎坷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站对队列,卡在新旧两党之间,两面不讨好。再者,以苏东坡的禀性,即使后半生仕途通达,甚至做到宰相,他也未必会“易其所为”,变成另外一个人。

说史论世,感慨作文,不能没有一点儿理想主义成分。希望苏东坡和古往今来像苏东坡那样有才能、有品位的人,一生顺利,位居津要,有更大更多为社稷黎民做事的机会,有什么不好呢?信守“历史不能假设”的教条,对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贤士遭逐、小人得志之类社会现实一概逆来顺受,照单全收,窃以为,决不是明智正确的态度!

                                                    
2011-11-6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