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蛮子 | 评论(0) | 标签:时事观点

日前,由杭州西溪蝶园、魅力之城、钱江湾花园3个小区5500户业主共同讨论总结的《邻里公约》正式发布。内容包括了乐于参加公共活动、邻居见面主动问好、关怀和帮助独居老人、邻居长时间不在家帮助照看等十九条约定。与此同时,一个专为独居长者而设的“平安扣”也和大家见面。

在当前冷漠事件频发并刺痛人心的背景下,杭州的这份《邻里公约》,有如冬夜里的一盏烛光,虽然微弱,但也让人感受到了一丝暖意,看到了人性中的一线光亮。这也说明,人性的向善有序,从来都不曾远离;世道人心的底色,也并非全是漠然与阴冷。

不可否认,将诸如“邻居见面主动问好”“关怀和帮助独居老人”等内容,形成书面文字写入公约,本身就是对这一时代的讽喻。回溯社会人际关系的传统,不难发现,上述这些行为规范,更多的是一种个体的本能反应。这种邻里关系,在传统“熟人社会”,似乎是非常自然、内化于心的行为。

但在如今这个“陌生人社会”,曾经的“远亲不如近邻”,正逐渐被“老死不相往来”所替代。对门不相识已成常态,即便偶尔在楼梯间碰到,也少有交流和沟通,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都显得那么奢侈,而更多的是“点头之交”。人们回到住所,大门一关,便“躲进小屋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有调查结果显示,在遇到突发事件的处理时,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会找家人、朋友,而不会找邻居帮忙。

“陌生人社会”的这种人际状态,在小悦悦事件中得以充分体现:在相邻铺主之间,有的在长达6年时间里,从未说过一句话;即便有过交流的,也是在2个月前。而稍早前,湖南娄底不到2岁的留守女童小梦,陪伴祖母遗体长达七天之久,都无人发觉,以致浑身爬满蛆虫,生命奄奄一息。如此沉重的悲情画面,令人不堪忍视。

显然,频发的冷漠事件为我们见证,人际关系的冷漠,正在戕害着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可以预见,当人际冷漠现象日益蔓延,以致成为一种“公地悲剧”时,人人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其中的受害者,这并非危言耸听。

毋庸讳言,社会人际冷漠症的形成,固然有生活节奏加快、居住方式发生变化以及社会结构多元化等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说是制度出了问题——当前社会生态的不断恶化,暴露出了人们公共生活的缺失,而这源于缺乏一套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协调人际伦理关系,以及切实保障社会个体生命、财产、权利、自由和安全的制度。

但显然,这套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并非朝夕之功。在此之前,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守株待兔,而无所作为。须知,制度大厦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点滴努力。应当相信,人是群居动物,天性中就有一种互相亲近的情感。人心是向善有序的,而非孤独、冷漠的存在。其实,人们看似陌生、冷漠的表象背后,内心还是渴望有和谐与温暖的邻里关系,只是少了一根爱的引信而已。

而杭州3小区的《邻里公约》,就是这样一根“引信”。这既是传统的居民自治精神的回归,又是培育现代公民的良好契机——这份公约,没有一条是用禁止的方式来写,而是立基于小区业主们的共同意愿;并经过多轮沟通和探讨,以及通过各种形式征得多数人的赞同。这些,正是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最好方式。显然,这种社区自治方式,有利于公共道德和公共伦理的滋长。

苗蛮子的最新更新:

“权滥思淫欲”与“领导幸福感最强” / 2011-11-08 11:51 / 评论数(0)官德源于权力制衡而非道德说教 / 2011-11-05 11:56 / 评论数(0)有病的教育才会给“差生”测智商 / 2011-10-31 23:00 / 评论数(1)“三代无大学生”是另类“底层互害” / 2011-10-31 23:00 / 评论数(0)副局长辞职是官场逆淘汰的样本 / 2011-10-28 13:11 / 评论数(2)

美国私立高中搜索引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