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08日 21:28:21

  前不久,我去北京参加了一个年会,并通过那次机会,我与此前仅在网上联系过的几位中国朋友见面并交流了。北京之行的几次交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中国的“两电”世界。说实话,当我听到“两电世界”的时候,我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方向我逐字说明的时候,我才听明白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两电”,简言之,就是电视里的中国和电脑里的中国。在很多人看来,这俨然是两个世界。
 
   “电视里的中国”:晚上7点往往是我回家后准备吃饭的时间。每当此时打开电视的时候,我发现几乎所有频道都在播送同样的新闻节目。我也看过了几次,但渐渐发现每天的新闻内容都大同小异,以至于令我觉得该节目不会提高我对中国的认识。后来在7点吃饭的时候,我索性看时尚频道的“美食”节目。看了该节目我获益不小,让我知道自己所处城市里的很多美食餐厅。
 
   “电脑里的中国”:去年9月起,我开始写博客。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写博文时的兴奋。当时,我写好了博文后使劲点击“发表文章”,令人不解的是,博文却没有出现。后来我才知道通常在中国发表博文也要经过审核。即便如此,网络言论的开放性还是比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大得多。微博的出现以及演变是个意料之外的过程。一来,人们没想到微博会发展得如此迅速;二来,即便有人说微博也有审核,但是其言论的开放程度比传统媒体大得多。
 
   有时候,看着网上的言论,我不禁感慨: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批评有关部门,与电视里看到的言论截然不同,可以说相差十万八千里,甚至已经到了不看网上评论的外国人难以理解中国人的真实想法的地步。此前,我有时觉得对新闻报道或评论的留言比文章本身更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它能切实地反映出很多人的意见。现在,微博里的言论更加能够如实地反映人们的想法,并且它在逐渐变成一个重要的“公共”媒体。我认为微博继博客、帖子以及跟帖后,已经渐次成为“电脑里的中国”的主力军。我甚至十分怀疑不看微博的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是否正确。在不久的将来,微博或许会成为外国的中国研究者们的主要信息渠道。
 
   微博原先是私人领域的媒体,它怎么成为公共领域的媒体呢?在我看来,这可能与当下中国的媒体环境不无关系。换句话说,眼下中国媒体没有做好它的职责,或者它没有充分地反映出人们的真实想法。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言路堵塞,使得人们最终利用他们所掌握的媒体来表达他们的意见。韩国也不例外,尤其是推特(twitter)的影响力猛增。10月末举行的首尔市长补选中,它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借助推特的影响力,无党派竞选人朴元淳击败了执政党候选人而成功当选为首尔市长。推特之所以在这一过程当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也是因为包括电视、报纸等在内的韩国传统媒体没有如实地反映出首尔市民的声音。
 
   在我看来,中国的“两电”世界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微博无疑会继续成为主角之一。我想微博之所以如此备受关注,是因为我们渴望着人与人之间的、乃至与整个社会的沟通。作为有效的沟通空间,微博已然成为了最重要的媒体之一。古今中外,我们最需要的也就是沟通。老百姓与有关部门之间的诚恳的、畅通的沟通,才能拉近“电视里的中国”与“电脑里的中国”的距离。
 
   12.9 发于国际先驱导报 见报有删减

上一篇: 不是常识的常识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1448) 评论数(1)

1

本博文相关点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