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国文:Facebook的中文译名问题

(2012-02-24)

早报导读

● 尚国文

文化视角

  著名的社交网站Facebook自2006年向互联网用户开放以来,便以其分享图片与交友评论等特色深受欢迎,至2012年1月,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吸引超过8亿活跃用户。如果有朝一日在中国大陆这个庞大的市场获得解封,它的用户总量必定会再次激增。互联网交友大行其道,有人把随着社交网络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群体,称作“Facebook一代”。

  Facebook几乎已经成为社交网站的代名词,然而它的中文译名却一直未固定下来,包括“面书”、“脸书”、“面簿”、“脸簿”、“脸谱”、“面子书”等各种名称应有尽有,甚至还有戏谑或双关语性质的音译名“非死不可”、“非试不可”等。到底以哪个译名为准,在华文圈子里一时难有定论。

  抛开那些不够严肃的音译名不说,其他译名一般倾向于把face译作“脸”或“面”、book译作“书”或“簿”。“脸/面”和“书/簿”分开来看都容易理解,但结合在一起则不甚理想,初次接触的人估计一下子很难透过“脸书”或“面簿”等词语的字面意义,知晓网站的大致内容和用途。在华语中,与“脸/面”组合成词的语素,多是说明脸的部位或特征的,如“脸颊、脸皮、脸色、脸红、面孔、面貌、面相”等,而“书/簿”的修饰语则多用来说明书或簿的功用,如“教科书、参考书、练习簿、记事簿”等。两者的关联很少,从而使得它们所形成的词语组合,在意义上很不透明。目前世界各地对于Facebook的华文译名都未给出明确的官方规范,大概就是考虑到,包括“面书”、“脸书”、“面簿”及“脸簿”在内的任何一个译名,都难以称得上形神兼备。

  笔者认为,不论Facebook最终的中文定名如何,有两个译名很不可取。一是中国大陆的“脸谱”。翻看《现代汉语词典》,“脸谱”指的是“戏曲中某些角色(多为净角)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任务的性格和特征”。例如作为中国国粹的京剧,其脸谱艺术已经成为中国文化里的一个重要部分。可见,中文的“脸谱”与分享图片和交友毫无关联,因此用已有固定的文化意象的“脸谱”来命名facebook,就显得不伦不类。

  另一个是马来西亚的译名“面子书”。虽然face在英语里可以指“面子”,但汉语中的“面子”常常指体面或情面,是关乎一个人的尊严或名声的东西。对于传统的华人文化而言,面子问题无小事,有时甚至可以凌驾于任何其他问题之上。把“面子”和“书”结合在一起作译名,Facebook给人的直观印象似乎是一本讲述面子问题的书。这离网站的核心功能就相距十万八千里了。网站上的照片与影像虽可以反映和记录个人的相貌,但与中文里所讲的“面子”还是大不相同,因此“面子书”这个名称也不宜成为最终的规范译名。

中英语码混杂使用

  此外,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美国一些大学的行政部门,会在学年伊始把印有姓名和照片的花名册(称作facebook)分发给学生和员工,旨在协助大家互相认识,Facebook的名字便源于此。那么,是否可以根据其历史来源把它译成“花名册”呢?显然不成,因为社交网站的性质早已超越“记录人名的册子”这个原始内涵,使用“花名册”反而更显得词不达意。

  我们注意到,新加坡的中文电视台在新闻播报里提到Facebook时,通常说成“社交网站Facebook”如何如何,采用注解式的“功能性事物名+英文名”来称说。显然,这种表述方式未提供中文名称,造成中英语码的混杂使用,对于讲求语言纯净论的专家学者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然而,在目前尚没有确切译名的情况下,这种表述不失为一个清晰明了的选择。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