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不仅是一种感觉
文/魏英杰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和工众网联合搞了一个“农民工幸福感”调查。其中一个选项颇有意思:如果再给他们(农民工)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们会怎么做?答案是,46.2%的受访者表示依然会留在当前的城市。
这个调查比例说明,不足半数农民工愿意呆在当前的城市。换句话说,超过半数农民工在心理上并不认同当前的城市。这个调查准确与否且不说,但许多农民工在城市里感到自己被拒绝和排斥,这应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对一座城市的认同,来自于这座城市对外来人员的接纳程度。一个人在异乡,首先要满足的是生存的需要,进而才谈得上其他。因此,在这座城市里好不好找工作,收入怎么样,以及收入能否满足日常生活需求,这是关系到一个人对这座城市认同程度的硬指标。在这份调查中,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整体农民工幸福感排名”排在十名以外。这大概就在于,当前大城市的工作、生活压力普遍比中小城市大。大城市资源日趋紧张,农民工难以从中受益,这符合当前国内城市的发展状况。
幸福感既是一种个人感受,也体现为一个综合指标。但从城市发展角度,幸福感并不仅是一种感觉。对许多人而言,幸福感是一个很实在的东西。幸福感不仅是个人对生活的满足程度,还包括他对未来的信心程度。因此,要让生活于城市的人感到幸福,光有认同感还不够。一个人要有幸福感,除了吃喝拉撒睡,还需要有必要的社会保障。今朝有酒今朝醉,这更多是一种借酒浇愁,而不是什么快活似神仙。这就涉及一个城市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
在这方面,国内城市无疑普遍比较薄弱。目前,无论你在哪个城市打工,就业、收入与日常生活这些基本条件且不说,基本的劳动保障,住房保障以及社会保障,对农民工来讲都属于奢谈。劳动保障也许有一些,但真的发生什么事情,农民工要讨要自己的正当权益,恐怕还得费劲一番周折。曾经与一个患病出租车司机交流,他听说我是记者,就咨询我怎么上央视反映问题。原来,当初单位要他交钱参加社保,其实钱收了却没给他交上,后来一听说他患了尿毒症,反倒把他给开除了。一个患尿毒症的人,不仅还要工作,而且要为维权四处奔波。这已足以说明问题。
这项调查其实更该叫“农民工认同感调查”,而不是什么幸福感调查。当然,这仍然反映了若干问题。比如,农民工的生存状况,以及城市的发展与公共投入不足现状,等等。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走过三十几年,农民工群体却大多难以融入工作所在城市,这是摆在目前的一个严峻问题。与上述调查形成对比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显示,80%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即便不放开户口也将长期留在城市。可见,大多数农民工并非不愿意呆在城市里,而是城市难以让他们产生认同感。
以前说,城市化就是解放生产力,让农民进城,转变成为城里人。眼下的情形是,城市化吞噬了大量农村土地,却不能给农民工一个温暖的家。只要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就很难说城市化彻底取得了成功。不是说城市经济总量越高,居民(包括农民工)幸福感就会越强。只有城市能够提供给一个人的生活和发展机遇越多,个人才可能从中感受到幸福。还是那句话,这不光要看蛋糕有多大,更要看蛋糕怎么切。
2012年4月25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