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油费太高,他说瑞典更高;我说瑞典公路不收费,他说日本收费;我说日本工资高,他说俄国不高;我说俄国全民医保,他说印度没医保;我说印度没强拆,他说伊拉克还挨炸。

我问他为什么要把养老金领取年龄推迟到60岁以后,他说要与世界接轨;我再问他为何要实行公务员与普通职工养老金双轨制,他说是中国特色。

百姓还是闹不明白,怎么一说与国际接轨,就是让百姓掏钱呢?“国际”不是专为中国的社会消费水平和公众支付能力制订的,“国际”有“国际”的标准,我们有我们的国情。我们的人均GDP是多少,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是多少;我们的人均收入是多少,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多少,起跑线不一样,这轨如何能硬接?常说办一切事情都要从国情出发,然而为什么一碰到接轨就成了例外?

更不必说,有不少接轨早就接得让“国际”也看不懂了。比如以绝对价格看,中国的电价、油价低于发达国家,但若按照人均收入比算,中国的电价、油价则远高于发达国家。再比如房价,世界银行的“轨”是房价收入比在4倍至6倍之间,而我们已是十几倍。甚至一张电影票,以公众的支付能力为尺度衡量,也是美国的10倍。

中国还没有富起来,百姓也不会要求自己的收入一夜之间就与“国际”接轨。如果说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而这种接轨又应当是收入与支出双向同步的渐进。然而脱离了国情,令百姓难以承受的涨价,其实是已“越轨”在先,遑论接轨?

嚷嚷着要接轨的,几乎无一例外是垄断行业,垄断行业并不只是中国有,其它国家同样也有,然而既坐拥垄断带来的天然优势,又获得市场的种种好处;既享受政策的倾斜,又无所顾忌地“市场化运作”;要其讲一点公益的时候,它却只关心部门利益最大化——这样的左右通吃,难道也是与国际接轨?

老百姓最最关心的收入水平和福利水平怎么老是与国际接不上轨呢?拿着比人家低好多的工资,享受比人家差远了的福利,却要以与国际接轨的价格来买这买那,这算是哪一家的道理?眼看着往外掏钱的时候离国际很近,而往兜里挣钱的时候却离国际很远。老百姓不是不想与国际接轨,不管是民生还是民主,只要是对老百姓改善物质和精神生活有好处,俺们盼望接轨的心情也许比谁都迫切呢!

这一年迄今为止,国际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儿,有些和中国有关,有些看上去和中国没有半点关系,但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却一再被触动和被再教育着:原来我们司空见惯的某些现象,并非都是无可救药的不治之症;原来中外的某些差别,并非用单纯的“国情不同”就可敷衍过去。

中国人是最关注国际政治风云和海外大事的群体之一。而开阔的国际视野,在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理性地了解真实的世界之余,也常常会因发生在他国的各类焦点新闻徒增感叹: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中国……“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中国”的下文往往不是胸有成竹的骄傲和自豪,而更多可能都会伴随着一声叹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至今,中国的各行各业几乎都习惯了这样一个口号:与国际接轨。于是我们看到,中国各大商业银行收费多如牛毛,理由是“接轨”;居民日常必须的能源价格每次上涨,原因也是“接轨”;城市的楼房偏要盖成“欧式风格”或者小区名字带上洋味儿,更是有着浓厚的“接轨”意味。只是,当涨价和收费甚至建筑物外观一并与国际接轨的时候,更多应该接轨的事情,却一直乏人问津,甚至被刻意忽略着。

我说接轨就接轨(可笑的借口),我说脱轨就脱轨(可悲的国情),国人只剩下“卧轨”的份?我说你咋就不能学点好?除了唱赞歌抬杠啥都不会!

在这个神奇的国度有两大万能挡箭牌,一曰国际接轨,一曰中国特色。两大挡箭牌实为两块遮羞布,早该扯了!

 

摘编:雅虎网【双轨制–接轨不接轨,全在一张嘴】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