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邓小平时代》有感之二

 

第一张:油印博士

 

这是小平16岁留学法国时留下的一张照片。他同周恩来、李富春、陈毅、聂荣臻、李维汉都是早期留法的中共领导人,他个头最小、年纪最小,负责印刷地下思想刊物,被称为“油印博士”。中共早期领导人中少有留学西方的,这为数不多的几位在1949年到1966年新国家建设期间,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张照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留学法国(后来到了苏联)对邓小平的影响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正是在法国,这位16岁的少年亲眼看到早期资本主义的贫富差距与不公平,促使他倾向苏联社会主义,称为坚定的革命家。这点有些像当今留学西方的一些左派与新左派,邓小平当年在法国感受到的屈辱与不公,恐怕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同样是这段留学经历,让小平成为中共早期最高领导人中少有的一个对西方有较深认识的人。这种认识远远超过不满与愤怒,也超越了革命,最终促使他“改革开放”——用改良的方法向人家看齐,向西方文明世界学习。这一点恐怕又同当今留学西方的“右派”们有颇多相似之处。看小平的一生,就是左和右的妥协与博弈。

 

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就是“开放”,向西方开放。小平是中共领导人中最热衷出国(访问),也是出访最多国家的领导人。他留学过的法国当时存在的弊端多少影响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但他却对法国有着很深的感情。他第三次复出后到美国参加联大会议回程经过法国时,还专门带回200多个法国牛角面包,分送给当时一起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同志。他掌握大权后访问法国,打开了与欧洲交往的大门。

 十张照片解读邓小平 - 杨恒均 - 杨恒均的博客

 

第二张:家国天下

 

小平一生一共有过三次婚姻。第一任妻子张锡媛,两人是苏联读书时的同学。他们很恩爱,但后来因为生孩子而去世了,小平很伤心。他的第二任妻子是既聪明又有自由思想的女革命家金维映。但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邓小平受到党内批评时,金维映也加入了对他的批判,并与他离婚,嫁给了批评他的人、法国的同学李维汉(金维映1941年在莫斯科的精神病院里担任志愿护士时被德军轰炸机空袭炸弹炸死)。小平连受两次婚姻打击后,终于迎来了最后一次婚姻:1939年,他在延安同当时的革命三姐妹之一的卓琳结婚。两人白头偕老,育有三女二子。我个人认为,卓琳是中国所有最高领导人中最称职最优秀的妻子与母亲,她从来不干政,对子女严格要求。

 

中共早期领导人的婚姻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合法与非法律内的婚姻比较多,甚至明显多过被称为腐朽的西方与台湾国民党高级领导人,我想这与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的思想比较解放有关吧,还可能因为革命战争年代的颠沛流离。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一个人的家庭认识他。

 

我始终认为,家、国、天下,一个人首先要搞好自己的家,你说你爱人、爱人民,但首先要爱自己的爱人与家人,要对得起他们吧?尤其是中国是一个儒家思想很重的国家。从这方面看,邓小平虽经历过三次婚姻,但他仍然不失为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小平可能是中国所有领导人中公开最多家庭照片的。在他落难的时候,卓琳和子女对他不离不弃;在他退休后,儿孙绕膝;当他感觉到保守势力如此强大,不得不南巡广东时,他带着自己的全家大小……

 

毛泽东一生中也有过三次合法的婚姻:第一任妻子杨开慧是他恩师的女儿,死在他政敌的屠刀下;杨开慧尸骨未寒,他有了第二任妻子贺子珍,不久,疯了,死的时候恐怕连一个普通农妇都不如;第三任妻子江青,毛泽东死后就被抓了起来,最后结局是在监禁中自杀……

 

打死我也不会相信,一位如此对待自己女人的人能够以国家与天下为重,能够热爱民众。邓小平热爱家庭,热爱自己的女人,从来没有传出过“绯闻”,身边也见不到女秘书与女保姆,同毛泽东不叫帝王却胜似帝王的生活相比,实在有天壤之别。老毛身边从来都是美女如云,只是那些美女都不是他自己的女人,弄得至今港台媒体还在忙着到处寻找“还珠格格”。如果两者必须选一个来做国家领导人,我想,正常的人一定会选这位家庭小男人——邓小平吧!

十张照片解读邓小平 - 杨恒均 - 杨恒均的博客

 十张照片解读邓小平 - 杨恒均 - 杨恒均的博客

  

第三张:小道大道

 

1978年小平最终复出前,三起三落,这是他被下放到江西南昌工厂里做工时常走的一条土泥路——现在叫“小平小道”。据说,小平每天都会在这条路上散步,思考问题——当然是思考中国的问题。小平在这条小道上,思考出中国的大道。

 

这件事也值得我们思考:小平很早就位高权重,成为党、政、军最高领导人之一,可因为他的自由主义思想,常常被毛泽东折腾一下,这本身对小平的思想成长(成熟)是不是很有益处?要知道,一个即将掌管全国的最高领导人,曾经同工人在工厂车间里一起劳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难得的经历与经验。

 

西方民主制度与目前我们的干部选拔制度还有一个显著的不同是:我们的高级干部都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做起,话听上去很美,但要知道,在这种体制下,一位从“基层”做起的领导人,早在上升到局级和副部级的时候,就被秘书与溜须拍马之辈包围,早就脱离了中国的“基层”,等到跻身最高领导人行列时,已经不食人间烟火久矣。期待这种人制定出符合广大基层民众利益的政策,难矣!西方则不同,且不说最高领导人(如总统)很可能不久前还是一位青涩的见习律师,且总统上台后任命的各部门最高长官,也都是非常基层,可能来自社会各个角落与阶层,使得政府永远都不会被一帮不知民间疾苦的精英所控制。

 

小平的三起三落,不但让他看清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也让他厌恶了政治斗争,更让他体验到从云端到地上,甚至被踩在脚下的感觉。他主政的八十年代,虽然有各种争论,左的势力也很大,但在我看来,小平始终最关心民生。这恐怕和他三起三落不无关系吧?

 

联想:是否应该感谢他三起三落?感谢毛泽东对他的打压与折磨?这是当今中国很流行的一种逻辑,一些当初被毛泽东下放到农村的“知识青年”升官发财上位了,反过来感激文革带给他们“不一样的经历与感受”,我呸!

 

看看小平怎么说吧:小平1979年访美时,在国宴上,雪莉(Shirley MacClaine )对他说,有个文革期间被下放到农村的中国知识分子很感激从那段种西红柿的生活中学到的东西,邓小平很快失去了耐心,打断她说;“他在撒谎”,然后,小平向她讲述了文革是多么的可怕。(P4,《邓小平时代》)

 

诸位,最近有一股怀旧风,什么文革啊,上山下乡啊,在他们眼中都成了风花雪月。看看小平的话吧。不能因为希特勒大屠杀让世人知道了人权的重要性,你就去感谢希特勒吧?正如你不应该去感谢一位强奸犯教会了你性爱一样。

十张照片解读邓小平 - 杨恒均 - 杨恒均的博客

  

第四张:牛仔小平

 

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外交是小平开创的,作为一个长期从事与关心中国外交的人,我不得不说:迄今为止,中共之前和之后的领导人在外交上没有谁是超越过小平的。或者说,当今领导人都是继承了小平的外交路线。当他们偏离时,中国外交就出现问题。

 

小平1978年上台后,做了两件事:一是“改革”,一是“开放”。所谓改革,就是在经济上给民众以自主与自由,释放中国人被束缚住的致富愿望与热情。并没有做更多了不起的事。“开放”则有所不同,小平掌握了主动,全面出击,访问欧洲(法国)、美国。在他执政期间,始终维系了同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友好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89年风波之后,中国遭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围堵与孤立,小平也从没感情用事,更没有煽动民族主义。他只是淡淡地说:“他们会忘记的”,然后等待西方人来中国做生意、抢市场。小平利用一切机会恢复同西方国家的友好关系,不让意识形态与民族主义主导中国的外交政策,目的只有一个:继续“改革开放”,尤其是开放,保持同世界交往,发展中国经济,改善民众生活。

 

同日本的友好关系,也是小平一手开创的。务实的小平在谈到中国同其它国家的领土争端时,主张把这些问题留给更加能干的后人去解决。他从来不会拿一些显然无法解决的领土争端去哗众取宠,去争取“民心”,去煽动民族主义。

十张照片解读邓小平 - 杨恒均 - 杨恒均的博客

   

第五张:一国两制

 

小平不但提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外交大战略,也同八十年代的胡、赵先后两任总书记一起,开创了对台湾、港澳以及西藏的新政策与新局面。尤其是在香港实行的“一国两制”,更是世界政治制度史上的首创,是最能集中反映“邓小平思想”的典范。本人有幸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参与到与香港回归有关的工作中,并从1992年到1997年在香港工作,能够逐步深入体会小平的“一国两制”思想。

 

可惜,当今一些人,却总是试图偏离邓小平的“一国两制”,企图限制香港人的自由,要把他们那一套洗脑教育推广到香港,且动不动就号召“收紧”对香港的“控制”!更有一些智囊,不知出于何种心理、何种目的,不停鼓噪中央对香港采取明显有违“一国两制”的举措,还夸大所谓的“港独”,简直是一派胡言,祸国殃民!

 

我几年前重返香港,有机会继续近距离观察,发现了很多问题,我在此要警告一些人:香港这种地方,在自由与民主的道路上,只能进,不能退,否则就会真正成为“死港”,就会出现无法收拾的局面。在自由与管制上,要记住小平三十年前说的一句话,也是“一国两制”最重要的原则之一:1997年后,香港人可以继续骂共产党,假如把言论变成行动,打着民主的旗帜同大陆对抗,北京就不得不进行干涉。

 

未来四年,有可能是香港最动荡不安的时期。抛开其它因素不提,仅仅2017年的双直选大饼,已经吊起了所有政治势力与利益集团的胃口。这对中央政府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一国两制”只能顺应潮流、与时俱进,而不能后撤、倒退。谨记、谨记!

 十张照片解读邓小平 - 杨恒均 - 杨恒均的博客

 

(未完待续)

 

杨恒均 2013/2/24 元宵节
于 香港

 

参考阅读:

 

中国领导人的传记为啥由外国人写?

 

爱你一生一世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购买美国国债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911十周年:站在十字路口的中美两国

 

钓鱼岛引发的不仅仅是领土危机

 

香港选举那点事儿

 

在香港感受“一国两制”的优越性


从“一国两制”到“再造几个香港”

 

把香港的制度引进到上海

 

洗脑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区别

 

中国为何没有重蹈苏联与埃及的覆辙?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