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雅

第五章 一个失踪在“红色起点”的人

从2006年2月开始,笔者开始搜索这个毛泽东“金案“的“人证”。

这个人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第一、这个人必须与毛泽东的早期活动有密切关系;

第二、这个人1920年6月,应该与毛泽东同在上海,而且又没有去法国;

第三、这个人应该早于毛泽东谢世,否则,在新一轮的党史资料抢救中,他会像中共一大代表中的幸存者那样,以当事人的身份,给我们讲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而不用等到章含之的“遗产继承危机”出现,才以“恩惠者”的后代的身份,来间接地披露“历史真相”。

笔者通过对一大堆封尘史料的搜索,注意力开始聚焦到一个名字:

彭 璜

对于这个名字,今日中国的青年精英几乎一无所知。即使在中共党史研究者那里,能记得他的,大概也不过百分之一。而那些专门从事湖南地方党史研究的专家,或许还能说出一些此人事迹的片段,但对于他的去向,也是一片模糊……

“彭璜”这个名字,之所以鲜为人知,并非因为他的平庸和无能,而是他在历史上闪过的时间——1919至1921——太短暂了……

他——作为一颗耀眼的青年之星,的确曾经放射过强烈的光芒!

耀眼的流星

到目前为止,笔者搜集到的彭璜的资料,出处比较原始的,有如下几种:《新民学会文献汇编》、《新民学会资料》、《毛泽东早期文稿》,以及宋斐夫为《湖南省志.人物志》、《湖南党史人物传记资料》、《三湘英烈传》等撰写的“彭璜传”数种。其中宋斐夫的文字,可以说是彭璜这个人物研究的最权威、最系统的资料。综合数种版本的记载,我们可得到这个当年曾“叱咤风云”人物的基本印象:

彭璜,又名殷柏(亦作荫柏),湖南省湘乡县珍莲乡崟塘小坳(今桃林乡)人。1896年11月生。家庭经济拮据,因得亲戚的帮助,得以完成在湖南省立商业专门学校的学业。

彭璜的名字,第一次在革命文献中出现,似乎是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期间。1918年8月27日,已经从湖南到北京、预备留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在给长沙新民学会会友的信中就提到:“彭璜亦请带一笔为幸。”[1]至于“带笔”的内容,已经无法知道,大概是一个问候的意思。

1919年,彭璜在就读于商业专门学校时,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会议”——“巴黎和会”召开。在会上,新兴帝国主义国家日本要就近接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财产,作为“战胜国”成员之一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拒绝在条约上签字,北京学生爆发了“五四”游行示威,支持中国代表的行动,以学运“为外交之后盾”。这个消息传到湖南,彭璜异常兴奋。随后,他以满腔的热情投入了这一运动。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在随后成立的“湖南学生联合会”中,他被选为会长。湖南学联的会址,就设在他所在的商业专门学校内。

当时的商专,设在长沙市的一条老街上,地名叫作落星田。……

湖南学联成立后,为与北京学生采取一致行动,随即发动了长沙全市学生的总罢课。发动者号召学生“力行救国之职责,誓为外交之后盾”。在此期间,彭璜等人带领长沙各校组织的讲演队、戏剧队和检查队,每天轮流到街头和沿江码头进行活动。由于彭璜出身商专学生,所以,湖南五四运动的主题,即是围绕“抵制日货”这个中心展开的。在学生们的鼓动下,这个运动在长沙古城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并波及三湘四水的许多城镇和部分乡村。期间,彭璜也曾奔赴外地,同湘南学生联合会骨干夏明翰等人一起商讨措施,使衡阳和湘南各县的爱国运动掀起高潮。

 

在此期间,彭璜邀请刚从北京回湘不久的毛泽东主办学联会刊——《湘江评论》。对此,彭璜的商专同学、学联成员暨新民学会会员易礼容,曾有一段回忆:

“当时商业专门学校学生彭璜任湖南学生联合会会长,由他出面商请毛泽东主编湖南学生联合会会刊,定名《湘江评论》。学联会设在长沙落星田商专校内,学校头门墙壁上高高挂起木刻湖南学生联合会会牌。毛泽东住宿在商专教员宿舍内。记得一天早上我去他的住室看望他,朝阳正照在他的夏布蚊帐上,他还未睡醒(当然是夜间工作误了睡眠),我揭开他的帐子看,不料惊动了几十只臭虫,它们在他用作枕头的暗黄色线装书上乱窜,每一只都显得肚皮饱满。想来,不止一夜、十夜,臭虫们饱尝了主编《湘江评论》的人的血!”[2]

擅长于组织活动的彭璜,还提出建议,把五四运动中产生的湖南学联、救国十人团和国货维持会等小联合团体,汇聚成全省人民的大联合,仿效上海的办法,邀请泥木、轮船、印刷出版、瓷器、绸布、纱布等三十多个行业和基督教青年会、长沙县农会,成立了湖南“各界联合会”。在由彭璜主持的各界商讨座谈会上,他宣布:

学联发起组织各界联合会的政治目的,“专在除去障碍物,推翻武人政治,排斥官僚派及阴谋家,故拟组织各界联合会,造成真正的平民团体。”[3]

在彭璜的启发和共同实践的鼓舞下,毛泽东连续写下三篇《民众的大联合》。这篇文章在《湘江评论》发表后,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的关注。使《湘江评论》一跃成为五四运动中一份颇有影响的刊物,声名远及于北京、上海、成都等大城市;其发行量仅次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主编的《每周评论》;戴季陶、沈玄庐、李汉俊主编的《星期评论》。

同时,彭璜成为全国学联和各界联合会干事,并被吸收为新民学会的骨干会员。

这年暑假,彭璜通过学联,组织各校没有回家的学生,成立了十四个讲演团,到街头、码头、车站、居民区进行反日爱国宣传。这些讲演团的男女学生,冒着炎炎盛暑,四处奔走,把“抵制日货、保卫国家”的道理,随时随地详细向听众作讲解。他们还用朝鲜1910年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吞,沦为殖民地后,人民当牛做马,几户人家只许共用一把菜刀的悲惨境况,以及日本海军在福州登陆后,殴辱中国学生的事实,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和野心。他们演讲时感情激动,声泪俱下,大大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

当年8月中旬,湖南学联领导长沙群众,在省教育会举行焚烧日货大会。湖南当时的统治者——军阀张敬尧亲自率领军警、宪兵荷枪实弹哄至省教育会,用两名枪兵挟持彭璜跪倒在地,势欲加以凶杀!彭璜不畏强暴,言词拒绝。他的精神使在场的人深为感动,他的事迹也随之被广为传颂。

张敬尧无奈,悍然解散了湖南学生联合会。这一倒行逆施,使湖南各界原来以“爱国反日”为主题的“五四运动”,演变成为本省人的“驱张运动”。而湖南学联,也就成为了“驱张的主力”。此后,彭璜与毛泽东、何叔衡、易礼容等分赴上海、北京、衡阳、武汉等地,联络外地湖南乡绅、直系军阀及各种进步势力,使“驱张”势力,连成一片。该年12月,彭璜等人到上海,组成湖南驻上海各界联合会。

正是由于这些机缘,毛泽东到上海与章士钊接交款项时,彭璜有可能在场。

1920年2月1日,由驱张代表团创办、彭璜等人主编的《天问》周刊在上海问世。它继承了《湘江评论》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并以“民众大联合”作为驱张运动的主要手段,发刊词鲜明地提出了“民众自决”的口号。《天问》共出版二十四期,除发行全国外,还邮寄到日本、南洋和法国等地,在驱张运动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1920年6月11日,在湖南各界的舆论压力下,在直系军阀谭延闿、赵恒惕的军事威逼下,张敬尧仓皇逃离湖南。谭延闿由原来的驻地——湖南南部移师省城长沙,并主持全省军政大计。谭主政后的8月,彭璜和先后回到长沙的毛泽东等人一同筹备了文化书社;并参与发起成立湖南俄罗斯研究会,担任该会的会计干事,负责“驻会接洽一切”。在他发表的文字中,已经有了建立“劳农政府”的思想。

1920年11月,陈独秀函约毛泽东建立长沙共产主义组织,何叔衡、彭璜、贺民范为最早的成员。

注 释:

[1] 《新民学会文献汇编》,第12页。

[2] 易礼容《关于新民学会的史料数则》,1979年7月7日。载《新民学会文献汇编》第353页。

[3] 《纪昨日学生联合会之茶话会》,载1919年7月10日湖南《大公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5febc901016kgm.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