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wenzhan

89岁的陈文展,关节就像气象台一般精准一变天,他就得靠吃药缓解疼痛。69年前,他击毙日兵立功,荣升为全师最年轻的少尉军官,意气风发。而如今,风烛残年的他,却背着一身伤病,要为每个月的医药费而发愁。前年厦门给抗日战士每人3000元一次性抚恤金,他却因为是国民党老兵无法领取。

为了吃饭 当上娃娃兵

老陈是厦门枋湖村人。1938年5月10日,日军从五通登陆,13岁的陈文展乘船逃难到同安,饿了四天肚子,第五天福建保安第8团路过同安。部队开饭时,陈文展盯着饭锅直流口水。一军官看这孩子可怜,递碗稀饭给他:“小地瓜,要不要当兵?管你饭!”

差点成饿殍的陈文展,就这样当上娃娃兵,部队到南昌改编为国军第25军40师120团3营。“上前线前,每个人发了400发子弹,八枚手榴弹,一把刺刀,两套军装,一双草鞋,一双布袜”。

出生入死 前线立战功

1938年底,日军进犯江西九江,陈文展所在部队奉命在观音桥阻击。刺骨的寒天中,陈文展在齐腰深的水田中行军3天,从南昌赶到九江观音桥布防。他没想到,这次艰苦行军给自己留下了伴随一生的关节炎。

这支福建子弟居多的部队,在一个月内打退了日军两次进攻,“我们用战车防御炮,掀翻了鬼子4辆坦克。”陈文展自豪地说。

一周后,日军飞机在国军阵地上抛了毒气弹,陈文展所在部队伤亡惨重,两位厦门籍战士壮烈殉国。“林后的老乡薛永图,殉国时才15岁。安兜后林人林省,是我们的老大哥,也伤重牺牲了”。时隔75年后,陈文展借导报向薛永图、林省的后人问安,“他们是好样的!当年我们相约过,等赶走鬼子一起回厦门”。

1939年,陈文展随部队在南昌机场一带防御日军进攻。日军阵地上有一架白朗宁双管重机枪,布置于一座碉堡,给国军造成很大的伤亡。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陈文展和5位战友组成了一支敢死队。找来二十斤的石灰,分装两袋,每袋各自塞进两枚手榴弹。借助夜色掩护,前去炸堡。瘦小的陈文展率先摸到日军碉堡前,将炸弹往里面一扔,“当场炸死6个鬼子!”随后,他们进入了碉堡,还俘虏了两个日本军官。

被“摸哨”的日军,随后出动飞机轰炸报复。有一枚炸弹就落在陈文展不远处,弹片就划过他的后腰。“幸好当时腰上有一条弹药带,手指粗的子弹被弹片切为两截。”陈文展逃过一劫。

1943年,陈文展在安徽青阳县被日军炸伤,手术时,在他的肛门附近取出了两块米粒大的弹片。这也留下了后遗症,陈文展至今仍被便秘缠身。

药费不菲 支付成难题

抗战胜利前夕,因为军功的累积,19岁的陈文展被擢升为少尉军官。解放后,他参加了厦门市公安局的“国民党复员在乡人员登记”,这张证件至今仍被他保留着。

前年,陈文展听说,国家给每个抗日战士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抚恤金。生活拮据的陈文展,去了厦门市民政局,结果被泼了一头冷水。“国军抗日战士不在抚恤金发放范围之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他。

陈文展很是无奈,他说:“出生入死,跟日本人打了7年的仗,到老了却连医药费都没法解决。”现在,患有关节炎、便秘、皮肤病的他,每个月药费近千元。前几天台风天,老陈的关节又犯病了,采访中他不时地按着自己的膝盖,忍着痛。

视频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