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冰因病缺席校庆聚会,未料两天后竟溘然辞世,这是我们班第五位逝者。这些天,一直想着为他写点什么,却踌躇难以落笔,忆封冰避不开文革–这是个初想清晰实则模糊的话题。

  他与我两度室友(大学和文革后进修班),是我们班最有故事者。

  一

  封冰来自江苏农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温和随性、达观乐天。我记忆里,想不出他与谁有过争执或争论,不记得他和谁比较亲密或疏离,没见过他着急变脸,也未遇到过他生气失态。记忆里,总是微笑、友善地面对同窗。在血气方刚的年轻集体中,他的从容沉稳有些另类,却讨人喜欢,别具一种洒脱。面对各类政治活(运)动,封冰总能淡然处之–不激进,不落后,不伤人,不损己。想来奇怪的是,他高中即共青团员,在大学却从未担任学生干部。那时,蒋南翔校长已经将培养目标从”红色工程师”,调整为”党和人民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大力培养学生党员,鼓励学生担当社会工作,限定每人一种职务(活动)等。那时的清华学子,除了病号,”白身”学生甚少,何以封冰竟然例外?只能猜测,封冰钟情平和宽松的环境,享受心无旁骛的学习境界。也许,这就是他骨子里的理想生活。

  依照轨迹前推,封冰会度过平静闲适的大学生活,会拥有平静祥和的婚恋家庭,会享有平静安定的职业生涯。

  然而,”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改变了一切。

  二

  1966年6月2日,第一节课是《物理化学》考前答疑,我们正在新水利馆等待上课。突然,一个女孩子在门口喊:”北大聂元梓写了大字报,人民日报发评论了”。大家互相探询地望望,仿佛受到什么暗示,都意识到课上不成了。短暂犹豫后,纷纷离开教室。没有动员,没有通知,大学学习生涯就这样戛然而止。长达10年,残酷曲折,影响深远的”大革命”,就这样糊涂开幕了。

  清华园热闹起来。6月5日,刘涛等7人贴出反蒋大字报,触发了”反蒋””保蒋”攻防战。我们班也贴了大字报–那种写在废报纸上,有观点无论据,有声势无思想的表态大字报。封冰一如往常的超脱,不记得他写什么特别大字报,想不起他有什么特殊言论。6月9日,蒋南翔突被停职。同日,513人的庞大工作组进驻清华,国家经委副主任叶林任组长。我们班也派驻了一名工作组员,来自冶金部,大家称他老邓。老邓住进我们419宿舍,封冰主动腾出床位,搬了出去。

  拐点是”6.24″辩论:1966年6月19日,王光美在清华公开亮相,并到七饭厅给学生打菜,引起全校轰动。那天我无缘目睹盛况,但听说了很多细节,包括她怎样盛土豆。

  接着,发生了一件酿成大变故的小事:王光美要去化902班听取学生意见,然而,实际去的不是王光美却未加澄清。蒯大富等十人写了大字报,质疑工作组套取学生情报。为证清白,工作组于6月24日晚组织自由参加的”大辩论”,以批倒蒯大富。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但工作组的过分自信和傲慢害了自己,辩论会全面失控。礼堂上千学生不论是否赞同蒯大富,都一边倒地不满工作组态度和表现。封冰参加辩论会回来,熬夜赶写了署名大字报《叶林讲话糟的很》,连夜贴到7号楼东山墙上。大字报直点工作组长大名,直斥叶林权势压人,尖锐、直白创东区之最。全班第二天才听说去看,那里已贴满了大字报,都是针对封冰大字报的,支持反对的都有。我清晰地记得,正反两方都没有我们班的名字。

  工作组迅即展开了有组织的反击。6月27日召开全校学生大会(大礼堂派代表凭票参加,各班分教室集中听转播),全校铺开”反蒯斗争”,各班都在批判”蒯氏人物”。封冰荣列重点批判对象,工作组组织策划了我们班的批封班会。仔细搜索记忆,已想不起具体细节,只觉得那是一场形式大于内容的批判会,全班奉旨批判、表态。主导批封者,就是十几天前封冰好心让出床位的老邓。政治的宿命,竟如此巧合残忍。

  至今不知,批判对封冰造成什么伤害,对封冰人生有多大影响。几十年来,从未听封冰提过那场批判。但我相信,回避正说明记忆犹在,静默也说明伤害隐存。我不希望忘掉一切,或假装什么都未发生。相信坦诚面对、直面一切,才是强者的处理方式。我们班还有两笔”良心债”:一是,批陈南平教授在我们班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他的原意是要我们珍惜清华学习机会,被批为散布资产阶级成名成家思想;二是,批辅导员董E执行蒋氏路线,有同学动手按董E低头(这是我们班唯一的”触及皮肉”)。批判会的策划过程和具体细节都已遗忘,但事实却忘不了。几十年后,牛JM同学几经周折,努力联系董E未就–她不愿接任何电话。那么精干聪慧的学姐,发生过什么事,何至于此?我们全班的愧疚、歉意竟无以送达,可叹。我们班属清华文革比较温和的,彼此伤害量小度轻,想来真是万幸。

  封冰陷入一生最黑暗的时期。直到8月22日,周总理在东大操场宣布”工作组批斗学生是错误的,是挑动群众斗群众”,封冰才得以平反。此后,清华权柄再度易手,”井冈山兵团”一统清华,封冰成为我们系 “头头”之一。很快,文革的无情无常、反复反常,耗尽了最后的激情和热诚,同学们纷纷加入”逍遥派”–装收音机、打牌、读书、恋爱……,一起沦为了文革大潮看客。而封冰很少参与和过问班级事物,也没有觉察到他好恶亲疏的些许变化。

  想到一个插曲:工作组撤走后,不知是好奇还是没过脑子,封冰进城顺便溜达进冶金部,去拜访整他的老邓。听说封冰来访,老邓”吓得脸都白了”。两人见面,一个谈笑风生,如遇故人,一个满腹狐疑,似撞”还乡团”。最后,两人共进晚餐,珍重相别。大概封冰潜意识里,只要有过接触–过节也好,情谊也罢,都算有缘人吧。他可能从未深想,假如有”假如”将意味着什么。能够时而冒出”没心没肺”般的糊涂大度,是封冰可爱之处。

  三

  清华园越来越乱,”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剩下”团”、”四”两派缠斗不休。最终(1968年4月)兵戎相见,论武功定输赢了,清华学子惶惶然逃离校园。

  我班有三位半同学参与了武斗。封冰作为 “系头”,只能留校尽责,无可逃避。另两个同学:一个恋情正浓,唯厮守清华才不致南北相望;另一个无钱买票回家,在京仅有女同学而无法借宿,只能冒死留校。留校就得站岗放哨尽义务,逃脱不了武斗。有趣的是,文革后我班同学大多脱离专业,而这三位同学却都成为材料科学的杰出学者–说不清是偶然巧合,还是另有冥冥规律。最后半位,仅持长矛数天,便逃离阵地离校,从权算半位吧。

  清华武斗主要限于教学区,广大校园都是”和平区”,可自由往来。我避难的矿院与清华相邻,常为领粮票、取信等杂事进校,偶尔去看望封冰等人。枪炮声中,校级机关瘫痪,而后勤部门依然运转,工作人员依然敬业。东区后勤部门都搬到临时地点办公,粮票、助学金、信件都可以方便领到。我们7号楼的服务员,定时定点摆信件如地摊,守着摊儿纳鞋垫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1968年7月27日,一个闷热的星期六。我因厌食乏力到校医院看病,离开医院时间尚早,就到6号楼(”团派”东区驻地之一)找到了封冰。两人在四层他的住处聊天。我告诉他其他同学的情况和各种消息,他则讲经历的武斗故事。封冰说起第一次拼长矛:几十人对攻,他只紧张地盯着面前对手的长矛,只看得见矛尖晃来晃去,宛如身处真空,其它仿佛都消失了。一仗下来,浑身衣服汗浸的拧出水来。另一次战斗,武功运气皆差,左臂被刺一枪。光荣负伤,卧床修养,有人照顾,还有女同学慰问,温颜软语,轻歌曼舞。说到此,封冰淘气地笑起来。

  中午打饭边吃边聊。互听楼外人声喧闹,楼内脚步杂沓。探头外望,才发现六号楼被手执横幅、标语的工人团团包围,两个女同学站在西门遮雨挡板上,向工人喊话:”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你们不要上当受蒙蔽,回去吧”,其势若”五四”街头演讲青年。楼内紧张起来,封冰只想隐藏一把匕首。这才体会到藏东西是个智慧活,箱子、抽屉、床底、被褥里、书架后……,一个个想法提出来旋即被否定。我突然想到,楼道吸顶灯罩内,可以藏匕首。两个人搬桌子在楼道藏好匕首,还没来得及得意,立马发现:一开灯不全暴露了吗?无奈又取出来。这时,传来什么命令,封冰嘱我不要出去,自己跑下楼去。我走到四层楼道东尽头的窗口,那里视野宽阔,7、10、11号楼、9饭厅、东大操场一览无余。大致下午3点左右,看到大批工宣队员冲进10号楼。不久,10号楼三层窗口冒出浓烟。下午4点左右,11号楼十余名武斗队员披铠甲、挺长矛冲出来,会合六号楼队伍,一起向10号楼冲去。很快,就看见工人纷纷从二楼跳窗逃生。10号楼北侧有2米多高的斜坡,跳楼人落地很难立脚,大多滚下土坡。看到有几人爬到楼顶,揭瓦片向跳楼者砸下,被击中者立即挣扎着倒下。不一会儿,那里躺倒一片伤员,这是我一生所见最揪心的惨烈场面。不久,大队工人被驱向东大操场,部分受伤”俘虏”被送进六号楼,有女同学忙着包扎治疗。有两个房间审问登记俘虏。一个小伙子坚不开口,一副硬汉模样。一中年汉子,连声认错,还主动做”劝降”工作–人和人真不一样啊。

  下午六点,下起了大雨。雨停,外面也安静下来。找不到封冰告别,我独自走出六号楼。这才看到七饭厅前,到处是丢弃的横幅、旗帜、标语等杂物。

  绕道走到南校门,校门已封锁禁止出入。我找到一位貌似负责的解放军军官,解释说:我住在矿院,没有参加武斗,今天看病被围,希望放行。那军官看看我–背心短裤,手拿药品,不似暴徒,但仍然冷冷回答:”敢打毛主席派的工宣队,是什么性质问题啊,顾全大局吧”。不被放行,只好站在路边焦急等待。大约10点左右吧,突然有大批工人列队出去,不知是调防还是换班。开始,我只呆呆地看他们前行,突然发现队伍有间隔,打的旗子也不同,想到可能是不同厂的工人。一个念头闪过,飘身插进一个队尾,昂然随行。天幸无人发觉,不到三分钟,混出了南校门。回矿院的大道上,挤满了工人队伍。路过东升乡,看到几十辆汽车大灯将精密仪器馆(9003)照射如昼,那里还在”战斗”。

  武斗百日,清华大学13人死亡(学生8人),30多人终生残疾。为制止武斗,北京市61个工厂三万多人,组成”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工宣队”),二十几个小时内,5人牺牲、731人负伤(重伤149人)。为着同一个目标,高举同一面旗帜,在本应文明的学府圣地爆发了原始的野蛮械斗。几十年后,有人醒悟:7.27″是清华大学百日大战的结束日,是显赫一时的红卫兵夹着尾巴退出历史舞台的纪念日。”其实,7.27只是序幕。很快,工宣队全面进驻首都59所大专院校,接着,全国上千万知青上山下乡。我误打误撞赶上了这个转折的关节日子,亲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也亲证电影情节确非全部臆造。

  第二天傍晚,接到封冰电话,低声嘶哑地说:逃到清河,设法回老家。不容我回问,立即挂断了电话。那样小心、慌乱的语调,活脱通缉中的逃犯。我亲眼目睹他们攻击工宣队,深感后果严重,但我依然担心他们安危–他们是我的同学,那样年轻,那样单纯,现在侥幸逃跑,前路又在哪里?

  四

  工宣队进驻清华园,迅速拆除武斗工事,修复受损建筑,恢复了学校正常秩序。旋即,通知所有学生回校”复课闹革命”。全体同学暑假返校”复课”,开始了工宣队领导下的新新清华生活。

  回校第一大事是”清查”,要求每个人交待文革言行,特别是武斗期间所作所为。我们班工宣队来自北京第二机床厂,七、八个师傅进驻。刚开始,气氛紧张,彼此提防。记得一次班会,大家围坐在7号楼下阴凉里,一位师傅动员开导,交待政策,大家默不作声,低头聆听。突然,一位年轻女工振臂高呼:”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大家一愣,来不及多想,也习惯地跟呼”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稍后,才醒悟是对我等喊话,是警告我等不可顽固心存幻想,此口号一向针对”敌我矛盾”,我们呼的真有些不伦不类。现在想起那情那景,仍觉有趣。只不知那位女工今日何在,是否还记得自己可爱的革命壮举?祝她一切安好。

  印象里,师傅们没有为难封冰,说清楚即了。想想也是,封冰所作所为都是尽人皆知的公开事实。何况:封冰参加文革,只挨过整,没整过人;参加武斗,只受过伤,没伤过人;那份大字报,总理平反,谁敢翻案?封冰有何可整,整他何为?于是,封冰很快过关,平安无事喽。

  想起一件事。清查后期一个晚上,有人找封冰。不一会儿,封冰沉着脸回到宿舍。问他什么事,开始支吾,后来悄悄说:是电九班赵德胜,央求他代认二校门枪击土坦克。

  1968年7月6日中午,(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笔会 > 散文随笔 > 往事追忆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65346.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