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 說

     「大佬戰爭:互聯網金融的棋盤」,8月20日《21世紀經濟報道》報導;「覬覦16兆(人民幣,下同)活期存款,基金鏖戰互聯網金融」,8月9日《第一財經日報》報導;「互聯網金融不能觸碰底線」,8月6日《上海證券報》報導。近兩年,互聯網金融風生水起,從2012年互聯網支付市場規模超10兆,到今年6月上線的餘額寶,僅僅兩個月銷售量就達到200億元,愈來愈多的各方人馬宣布進入互聯網金融產業。

     台灣觀點

     大陸互聯網金融的火爆讓在台灣的我們又一次看到了大陸新產業產生的狂妄不羈。譬如一直緩慢增長的第3方基金銷售平台,今年迎來爆發式增長。東方財富網旗下的天天基金網、數米基金網的銷售業績已經超過了去年。阿里巴巴支付寶旗下的餘額寶更像一條鯰魚,攪動低迷已久的基金銷售,被視為互聯網金融目前最大的創新產品。

     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活動持續不斷,信用支付、移動支付、手機銀行、P2P網貸、虛擬貨幣等層出不窮。在互聯網金融上,各路人馬紛紛放馬逐鹿。既有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傳統金融機構,又有阿里、騰訊、京東、百度等互聯網、電商企業,移動、聯通、電信等營運商也非常活躍,即便是恒生電子、金證股份等IT公司也不甘寂寞,每個企業都在創新商業模式,都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夠在互聯網金融大潮上分得一杯羹。

     但我一直覺得悶聲發大財才是最幸福的方法。在大陸,一旦某個領域很熱,那麼會迅速變成紅海,這絕不是一個好消息。我認為,互聯網金融攪動的這股創業熱潮,到明年底前,這股潮就會褪色,90%的項目會死掉。而由於互聯網的規模效應,未來,互聯網金融領域規模效應依舊存在,仍然是大鱷們的天下。

     只有能夠提供一個流動性平台,才有價值。互聯網金融中能夠走出來的模式是中間性的平台模式。蘋果的App Store是這個模式,亞馬遜也是,大陸的淘寶、天貓、京東等等都是這樣模式。

     很多人認為互聯網金融的未來,是屬於互聯網公司的。而金融業則認為,互聯網金融30%是互聯網,70%是金融。誰是誰非,現在很難定斷,但隔岸觀火的台灣,好像仍然在爭吵是否開放第3方支付執照,是我們足夠聰明,知道互聯網金融深不可測?還是我們仍然一如往昔,以井窺天猶不自知?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