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 2013年9月24日

實在難以相信學者出身的郝鐵川竟然沒有以整體性看待問題、並加以分析的能力。最近他寫了一篇論述相對整齊的文章(〈講道理 說「佔中」,刊9月20日《明報》〉,作用卻不是分析形勢,或提出解決困局的見解,而是一如他的職稱,文章只屬「宣傳文體」。

身為官員,這是他的工作,寫反對「佔中」的文章是「交差」,只是身為有別於一般官吏的學者官員,這篇提出三點質疑的文章,根本無助解開困局,連拋磚引玉的功用也不大。

「三點原則」全不到位

當一件事情的發生已屬不可避免,成因有其複雜的歷史和政治因素,是否還可以抽空這些因素不理,只片面地空談三點所謂原則?郝鐵川引用盧文端一篇文章(〈 「商討日」易以偏概全〉刊8月23日《信報》)的三點原則,具體地放入今天的「佔中」運動,作為依據,也是完全不到位的;郝文引用盧文「公民抗命的三點原則」是:

一、「公民通過訴訟(司法覆核)來表達自己對政府決定的不滿」。

郝部長應該知道《基本法》並無授權香港的法庭可作違憲審查,這一點本身無法理依據,若然郝部長敢以憲法學者的身份撰文,支持香港法庭有權決定政制的問題,相信大家是歡迎的,但他知否1999年終審法院在解釋《基本法》時所引起的風波?

二、「公民通過合法的遊行示威集會來表達自己對政府決定的不滿」。

這也是令人失笑的。 港人為民主自由十多年來的遊行示威還不足夠? 人數還不夠多?郝部長的鴻文也提供了具體數字,香港一年示威六千次,但效果極差,這是人所共知的。若說大陸公民「不先示威就抗命」是不對,這也許有點道理,但放到香港的經驗,郝部長又一次不到位了。

部長已經解釋三點有遞進關係,由於第一及第二點已經多次驗證為無效,「佔中」發起人便直接跳到第三點的公民抗命,自然十分合理。

三、「在所有法律手段都用盡之後,再用違法手段表達自己的不滿,但這違法手段不能針對其他公民」。

郝鐵川指公民抗命理論第三點有「公民抗命不得影響其他公民權益」的要求,但這也是「佔中」發起人一直強調的,是和平理性、充滿愛的行動;而且行動尚未發生,郝部長無權以一己猜度,為運動的結果定性。

基於假設的情況而作出假設的評論,這也沒有什麼討論的價值罷!

大家到了這一刻要有勇氣打開天窗說亮話。香港人不蠢,至少有部分人(包括筆者)並未蠢至以為在中環和平地坐一坐,就可以爭到民主,參加者都明白這是一次起義,這是一場革命,大家期望這會是一次不用流血的革命。

作為開始,參加者都要有犯法坐監的心理準備,這是十分清楚的。這次不會、也不應再是一次和平示威,這類示威港人已經「玩」了十六年,沒有再玩的意義了。
「佔中」的目的,就是要癱瘓中環,要直接有效地令極權政府感覺到人民力量的威力,要令騎在人民頭上取盡社會利益的「地產霸權」、財閥和官僚明白,你們的榮華富貴若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將會一夜之間化為烏有;人民只是要求有較合理的社會,這個要求的起點,就是政制的民主化。

明白到「佔中」的本質是一次革命,再談什麼「公民抗命三點原則」,就更加不到位了。就算以低層次討論第三點,「佔中」就算影響到中環打工仔的利益,也只是眼前的少少利益,爭民主是為子孫利益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的義舉,個別市民不明白,是自己反智,但相信「佔中」勢成之日,不單再無人反對,中環人更可能成為罷工罷市的先鋒。

港人多年受盡愚弄

身為上了一點年紀的人,筆者並不浪漫,到這一刻還是未敢對「佔中」樂觀,但身為普通港人,明白「佔中」的深義在什麼位置,港人與中共的關係,十多年來受欺騙、受愚弄,愈來愈多人對所謂「理性對話」已失去信心,對話無效就只好起來對抗;拿刀拿槍的對抗幹不來,不合作運動總可以了罷,不合作運動要成功,首要是人多,要是一項全民運動,明年的「佔中」就是走向對抗的開始,也成為歷史的分水嶺。

人民一旦起來行動,要求就會愈來愈高,發展下來會一發不能收拾,不再以運動發起人的意志為轉移,亦不以專權者的威嚇為終結,這一點大家明白,亦須理智面對。
中共的談判技巧是把「讓步」放到最後一刻,這一着在中英談判時如是,三年前與泛民交手之時也一樣。筆者也不判斷這類枱底交易的密室政治是否高明,只是三年前民主黨嘗不到甜頭反而吃虧的結果,催生了今天的「佔中」運動。中共若是重施故伎,效果只會適得其反,因為今次的對手是人民而不再是幾個小政客,當運動成勢之時,泛民的幾個小政客根本無力取消運動。

要防止或是最少淡化「佔中」的規模,不能靠幾個「愛」字頭組織的威嚇行為,更不能依靠幾個根本無支持度的「名人」出來組織一些反「佔中」的活動,發表一些類似郝鐵川所寫的一類不到位文章。郝部長對港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並不了解,發表的見解亦不到位,隨着時間的過去,「佔中」愈搞愈成形之時,愈難要港人接受一個低度民主化的特首普選方案。

中共對港的政策考慮,首先在於應付英美勢力及其代理人在港的活動,其次在於泛民的小政客,過去十多年算是行之有效,但今天人民已經藉「佔中」的出現站上台前,不再依靠代理人爭民主。

簡單地說,政改的底線在什麼地方?有多大程度的民主?港人有權知,亦有權經過共識參與政治,說不定在知悉和有參與的前提下,港人現實和保守的一面將令中共十分意外。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