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动力》之:出手大方的孙中山

 

 

 

学荣


 


 

“中国近代史发展到节骨眼的时候,发挥关键作用的,往往不是伟光正的主义,而是赤裸裸的金钱。” -
《隐动
力:中国史中的金连载作者 学荣 自序


 


 


            
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军队实行的不是“征兵制”,而是“募兵制”。“募兵制”有这样的一个特点:老百姓依法没有当兵的义务,无论你是谁的军队,湘军也好,毅军也罢,甚至是革命军,只要你想招兵买马,你都得靠金钱来吸引人,没有钱,就没有人给你当兵。


           
在当年,当兵的待遇可是不错的,西北系出身的军人刘汝明,靠当兵吃粮,竟然使家里从贫农变成了富农,还雇了长工,翻身做财主了。关于详情,各位可以自个儿去读《刘汝明回忆录》,在此不赘述。


            
正是因为当年实行的是“募兵制”这种制度,当年的中国人,将当兵这活儿,当作一份工作、一门职业,所以当年的中国兵,有许多绰号,例如什么“丘八”、“兵油子”、“军头”、“吃粮的”、“粮子”,一大堆。这些绰号,都是当年“当兵”这门职业的外号。


 


          
我就这么说吧,在清末民初那会儿,你若想征兵,在城门底下摆个摊儿,竖上“保家卫国”的旗号,吆喝半天,恐怕你都招不来几个。但是,只要你将“月给二十块大洋”的旗帜一挂,那来应征的队伍啊,一定会排得很长、很长,你想招多少,就能有多少,只要你有钱。


 


         
这就是历史。


 


         
这也是你从中国内地的影视剧、报刊杂志里面所看不到的历史。真实的历史是接地气的,根本不是荧屏上面那么“伟光正”。


 


          
今天,我来谈谈孙中山。


 


          
谈到孙中山这位“钦定”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我想各位一定会说:“国父招兵,一定是靠的爱国主义,而不是靠的金钱利诱。”


         
  可是,历史往往会令你大吃一惊。历史的真相是:孙中山为革命军招兵买马,金钱是他的主要手段之一。否则,试问他到南洋筹那么多款,干什么用的呢?


 


           
我先来举个例子:策反程
璧光


 


          

1917年7月,张勋复辟,被段祺瑞出兵镇压。段祺瑞镇压张勋之后,拒绝恢复1912年孙中山组织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是,孙中山在广州举旗“护法”(即“保护临时约法”之意)。这段历史,称为“护法运动”、“护法战争”。

 

        
在这场“护法运动”当中,北洋政府的海军总长程壁光,率领第一舰队,南下广州、支持孙中山的“
护法运动,而且,在第一次护法运动的过程中,程壁光及其海军,成为了孙中山主要依靠的实力之一。

 

       
 程壁光的“反正”举动,在南方革命阵营以及一些舆论当中,赢得了一些喝彩,程壁光其人,也因此赢得了一些“伟光正”的光环。

 

       
可是,
身为北洋政府海总长的“部级干部”程璧光,为什么会公然带领军、背叛自己的老家北洋政府呢?原来,早在1917年6月23日,中山派人程璧光送去了30万元巨款。不久,程璧光率海南下、参加革命”了


 


        

30万元在当时,可不是小钱。


 


        
我知道有些读者可以说:就算
程壁光拿了孙中山的钱,那也不代表程壁光不爱国、不“革命”。可是,这个问题不妨反过来问一问:如果孙中山不花这笔钱,程壁光会来吗?当然,这个假设性的问题,也许是没有答案的。


 

        
程壁光收钱一事,当然不是笔者杜撰,读者可以
参考《广州文史料第43:海军总长程璧光像筹建始末》


 


        
不但孙中山出钱招兵买马,北洋政府那一边,也是这么干的。以下,我给大家讲一个孙中山和北洋政府利用金钱,争抢人才、互相挖角的事例。


 


          
1922年“六一六事变”之后,
为了对抗陈炯明,中山策反部。事前,中山15万元。于是,屁颠屁颠地来了。


 


          
可是
不久,部下有两猛将:池生、。这两个人,被北洋军阀吴佩孚挖走了。因吴佩孚出价更高:40万


 


         
这个挖角的故事,出自于
广人民出版社《广文史料第42:中国国民党一大史料专辑》第234-235


 


         
读者可能觉得这些还听得不过瘾。那么,我再来给大家讲一个。


 


         
陈济棠大家知道吧?陈济棠曾经是陈炯明的部下。陈炯明和孙中山闹翻之后,孙中山开始了挖角的动作。于是,孙中山派出了一个名叫“
李仙根”的人,给陈济棠送了港三千元,目的是叫陈济棠背叛陈炯明、投奔孙中山阵营。


 


        
当年的港币三千元,和今天的港币三千元,可不是一个概念。


 


        
那么,孙中山对陈济棠的挖角行为,成功了没有?成功了。陈济棠果然投入了孙中山的怀中。


 


        
可是,令人掉眼镜的是:陈济棠将自己接受孙中山钱财的事情,光明正大地、没心没肺地写进了自己的
陈济棠自稿》里面。诸位可以参考陈济棠自稿》第10


 


         
陈济棠真是个诚实的孩子。如果历史人物都如陈济棠,那么我们这些后人挖掘起历史来,就不用那么费力了。

 


         
举例不过三。今天我举了程璧光、杨希闵、陈济棠三个例子。余下的,就要靠各位自己去读了。当然,在历史上跟随孙中山的所有英雄志士当中,是否个个都是为钱而来?那倒也不是。


         
正是因为孙中山在屡次收买军阀的实践中总结了经验:用钱买来的,总是不可靠,于是才决定组建黄埔军校、自己培养军人,后来在黄埔军校挂出的“
升官发财请往他生怕死莫入此”门联,实际上就是“这里工资待遇不太好”的宣言。


       
可是,即便是自称“工资待遇不太好”的黄埔军校,仍然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子弟过来就读,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农民子弟,没有出路,对于这些吃不饱饭的农家子弟,能到黄埔军校混口饭吃,也就心满意足了。笔者曾经到广州黄埔军校遗址馆中参观,看见许多当年的学生档案的“家庭经济情况”一栏,填写的是“赤贫”两个字。


        
黄埔军校第五期有个名叫“
陈恭澍”的,后来在军统里面当了知名的杀手、并参与了远赴越南河内刺杀汪精卫的行动。这个陈恭澍,就在他的回忆录《英雄无名》里面坦言:自己当初报读黄埔军校,就是因为自己在广州街头失业流浪、走投无路的缘故。

          
扯远了。 下一篇,我再接着讲。


 

冯学荣
20131026日 写于 中国 香港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