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力建 

在日前结束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当回答机构改革、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提问时,李克强总理表示:“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这是李克强总理继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后,再次表示“壮士断腕”的决心。但这次语气更为凝重和决绝:

“不是说政府有错位的问题吗?那就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

“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

李克强总理为何一再使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背心一战的气概”的决绝话语?盖因“要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极其之难!

为何“极其之难”?用王阳明的话就叫“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要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首先面对是传统意识形态的巨大阻力:在“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有些事只能说不能做”的特色制度下,意识形态常常成为体制头上的紧箍咒,极大禁锢和束缚官员的改革创新思维,并常常成为顽固派抵御改革的利器。对此,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去年11月与胡舒立的对话《“决定”的精髓与挑战》中感叹道:“在未来的改革中,意识形态障碍还是很大的,这就突显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所以,在意识形态依旧的条件下,要“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难度要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而“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的难度之大,也是超出常人想象的。首先,它的最大阻力来自制度的巨大惯性作用——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也译为“路径依赖性”(Path-Dependence)是当代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根据人类社会制度变迁总结出来的一个理论。它的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极难走出去。就国家政治而言,一种制度形成后,必定会形成某个既得利益集团。既得利益集团成形和成型后,“沉没成本”(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因素,使他们对现行制度有着强烈的依赖、惯性需求,只有巩固和强化现有制度,才能保障他们继续获得利益。

当今特色中国现状与如上所述十分吻合,严重性却远远超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不但规模十分庞大,既得利益集团之间还形成了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剪不断,理还乱”利害关系。例如,像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动、国家电网、各大银行……等等特大型国营垄断企业主要领导,皆是“三栖人才”——亦商亦官亦是“民意代表”!这些上通天庭、下接地气,年薪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既得利益集团代理人,无时不通过各种关系网直接、间接影响政府重大决策。

正因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剪不断,理还乱”的利害关系, “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必然面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和“明里一套,背后一套”的巨大阻力乃至变相对抗。对此,吴敬琏教授深有感触指出:“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反对的人不少,有些人是当面反对,比较诚实地提出来。还有许多人背后骂,都跳起来了。”

吴敬琏教授还谈到一个发人深省的现象:许多省、市级干部与他私下聊天时,都表示中国非走市场经济道路不可。然而在正式场合的言论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对此,吴敬琏教授认为其根源有二:一是要看上面的眼色,二是市场改革对于官员现在的行事方式、权力应用、利益格局冲击太大。

然而,只要细加思考,会发现吴敬琏教授对官员私下、公开场合两套话语的点评,是鉴于现实语境的比较委婉、含蓄的点评。事实上问题要严重得多:官员在私下和公众场合之所以使用两套话语,远不止是“要看上面的眼色”和“市场改革对于官员现在的行事方式、权力应用、利益格局冲击太大”那样轻描淡写,深层次问题正是路径依赖作用:浑浊的官场文化,“大政府,小市场”环境下的巨大权力寻租空间和灰色收入地带,导致官员对现行体制有着强烈的惯性需求;对触及核心利益的改革有着本能的驱斥心理——朝着“小政府、大市场”方向改革,必将使官员权力寻租空间、灰色收入空间大大萎缩。

而路径依赖问题的严重性,绝不止上述所言:三十多年间,现行体制不但滋生了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还形成了一个畸形的、病态的国民经济体——从历年世界企业五百强上榜的中国公司、企业中,从历年中国企业五百强名单中,可以十分清晰看出:这些上榜的公司、企业,绝大多数是有着浓厚的官方背景、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关系,人称“政府亲生子”的能源和垄断行业。这些公司、企业,并非靠科学管理,靠高品质产品、高品质服务赢得市场和利润,而是靠垄断能源、资源,靠政策倾斜,靠价格垄断。其落后的、半衙门化的企业管理方式造成了惊人的腐败和浪费;而其占据的极其庞大的资源、能源份额和贷款份额,又把民营企业逼上非常狭窄的生存空间。

所以,本届政府遭遇的一个极大难题是: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然而当今庞大的国有垄断企业,犹如一艘艘庞大臃肿的巨轮,对现行体制有着强大的依赖惯性,政府一旦“断奶”,后果难于设想。是誓言改革的历届政府不敢啃的“硬骨头”。之所以不敢啃,既有“公有制为主体”的政治制度因素,有权贵禁脔因素,还有一个绝不容忽视的制度“维稳”因素——任何实质性的改革,必将使这些企业陷入困境乃至破产境地。果真如此,这些企业庞大的现有员工和退休员工的出路出问题,势必成为政府难于承受之重。

进一步而言:十八届三中全会最重要的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六十条的内容。而决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表述,无疑是六十条的重中之重。也是本届政府经济改革最重要的战略目标。而凭借政策占据极其庞大资源、能源、贷款份额的国有垄断企业,理所当然是改革的最重要对象,否则要在预期内达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目标,结果可想而知。然而,如果要用壮士断腕决心和手段予之改革,必将引起难于预测的反弹和消极效应。在国有企业占国民经济份额仍极大的条件下,弄不好,甚至会危及“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综上所述,本届政府改革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裁减几个部门、消减一连串行政审批手续容易,要真正触动核心利益极难。这就是李克强总理立誓“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的原因所在。

李克强总理的雄心抱负令人敬佩,但对改革难度有着极为清醒认识的吴敬琏教授这一番话也发人深省: “未来必须克服各种障碍,将改革方案落到实处。要做到这一点,在制度的构建和规则设定上,要有很高的专业素养。改革推动的力量一方面要有勇气,还要有智慧——所谓智慧,指的是要有专业水平和运作艺术”

吴敬琏教授上述一番话信息量极大,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利益再分配的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顽强抵抗,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相信本届政府既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也有化解改革面临棘手难题的智慧。——决心和智慧的有机统一,才是战胜困难的法宝。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中国数字时代亚马逊镜像(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