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乌克兰的流血冲突和政局变化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权力斗争从街头转入中央拉达后会给乌克兰带来什么样的命运?短短3个月的时间,乌克兰国内形势发生如此突变,原因究竟何在?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从乌克兰地缘政治特点及其国内东西部文化背景和心态差异等因素中寻找线索。本文从历史角度分析独立以来的乌克兰对外政策特点与国内政局变化,阐述乌克兰当前政治动荡的原因,美国、 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博弈及各方底线,重点分析乌克兰对外政策东西摇摆的原因。

   【关键词】乌克兰政局 美国 俄罗斯 欧盟 平衡

   乌克兰当前政局突变

   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岂料,这一决定引发了乌克兰国内各种矛盾爆发和大规模的抗议,并演变成为流血冲突。2014年2月21日,亚努科维奇总统与反对派的三位领导人(祖国党的亚采纽克、打击党①的克里奇科、乌克兰自由运动的季亚尼博科)签署和解协议,但换来的不是政治危机的暂时缓解,而是政局风云突变。

   短短3个月的时间,乌克兰国内形势发生如此突变,原因究竟何在?这场街头运动是由亲西方的祖国党、自由民主运动和打击党主导的,主张加入欧盟,背后有美国和欧盟的暗中支持。希望搭上欧盟经济发展快车的愿望是好的,但内乱进一步打击了乌克兰不景气的经济。欧盟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自顾不暇,许多成员(冰岛、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发生主权债务危机,放慢了东扩的步伐,对乌克兰的援助和支持口惠而实不至。

   加入欧盟的后果,就是失去占乌克兰出口额1/3的俄罗斯市场,失去俄罗斯价格优惠的天然气供给和独联体传统的经济关系。如果在维尔纽斯签署与欧盟的联系国协定,就会失去这一好处,实际对乌克兰不利。而亚努科维奇与普京签署的两国新协定给了乌克兰两大利好:一是俄答应购买150亿美元的乌克兰国债;二是以低于欧盟的价格向乌克兰提供天然气。

   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宣布暂停签署与欧盟的联系国协定,当晚就在乌克兰议会引起反对派议员的抗议。11月24日,在基辅市中心有大约5~10万亲西方政党组织的群众抗议活动。季莫申科的女儿到现场宣读母亲的亲笔信,号召民众坚持到11月28日欧盟与东欧国家峰会召开。此前,代表亲西方力量的季莫申科联盟,因其领导人季莫申科被亚努科维奇总统打压而不满。季莫申科被检察院指控越权与贪腐,使乌克兰蒙受200亿美元的损失,被法院判处7年监禁。她在狱中患病,得不到有效治疗,引起亲西方力量对执政当局的愤懑。季莫申科被当局打压,非但人气没有受损,其政治资本在欧盟支持下反而得以提升。季莫申科因经营乌克兰天然气生意而成为富翁,有乌克兰”天然气公主”之称,在乌政坛上更是风生水起。她曾任尤先科总统主政时期的首任总理,后来与尤先科因权力分配纷争分手,不但没有淡出政治舞台,而且意欲问鼎总统宝座。

   基辅市的克列夏季卡②街的独立广场是乌克兰的政治中心,历来是政治斗争的漩涡地带。面对反对派发起的街头抗议运动,亚努科维奇总统处置失当,坐失化解矛盾良机。独立广场的反对派营垒得到欧盟和美国的支持,规模越来越大。而亲政府的力量没有很好动员起来。2014年2月,亚努科维奇以退让寻求解决这场政治危机,先是解除政治盟友阿扎罗夫的总理职务,让第一副总理担任看守政府总理。但反对派不同意建立联合政府,要求由反对派组阁,组成清一色的反对派内阁。在僵持不下之际,2月1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接见反对派领导人,他们回来之后就提出修改宪法,要求恢复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恢复到议会总统制,激进反对派更要求总统下台。2月18日警察清场,与反对派发生流血冲突,双方都有伤亡(反对派也使用了武器)。

   2014年2月19日夜,亚努科维奇与反对派领导人达成两点初步和解协议:第一,双方和解;第二,通过谈判解决分歧。但20日的冲突进一步加剧,反对派没有退出广场,当局动用防暴警察,致使伤亡人数上升,既有示威者,也有警察。反对派的抗议最终酿成乌克兰独立以来最大的流血冲突,民众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21日,总统与反对派的三位领袖,在德、法、波三国外长和俄罗斯观察员的见证下,签署了三点和解协议,亚努科维奇完全满足了反对派全部要求:答应组建联合政府、对宪法进行改革恢复议会总统制、2014年12月进行总统选举。

   在反对派得势的情况下,地区党有30多位议员退出议员团,议会力量对比发生变化。2月22日,议会发生权力结构改变,议长雷巴克辞去职务,祖国党图尔奇诺夫(季莫申科的政治盟友)当选为议长,乌克兰中央拉达会议以328票赞成的决议,罢免了离开基辅的亚努科维奇总统的职位,反对派领导人图尔奇诺夫代行总统职权。随后的政局变化更是急转直下:季莫申科被赦免,22日晚就到独立广场宣布竞选总统;乌克兰议会改组了重要权力部门的领导人,内务部、最高检察院都换成反对派的人当政,”金雕”防暴特警部队被解散,乌克兰外长等一些官员被解除职务。乌克兰24个行政区的领导人有18人遭解职。代理总统图尔奇诺夫在中央拉达发号施令,议会通过了对亚努科维奇的通缉令。在得知亚努科维奇在俄罗斯现身后,又提出引渡要求。至此,2月21日达成的和解协议被改变,政权变革完成。原定的3个月组成联合政府提前至2月25日,由于季莫申科的婉拒,后又推迟到27日,由亚采纽克组阁。原定12月的总统选举,提前至5月25日。

   亚努科维奇先是在哈尔科夫现身,宣布议会的决定非法,后在俄罗斯的罗斯托夫举行记者发布会,宣布他是民选的合法总统。2月28日,在罗斯托夫举行的记者发布会上,亚努科维奇再次宣布自己是乌克兰民选的合法总统,乌克兰议会通过的所有决议都是非法的,季莫申科与俄罗斯签署的天然气协议使乌克兰遭受200亿美元的损失,她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他希望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局势有所行动,对普京的谨慎与沉默感到惊奇。亚努科维奇呼吁回到2月21日的协议,西方国家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出路。但是乌克兰的民众对他的声明与表态反应不一,有的民众说他已经失去信任,也有民众认为他是被西方国家欺骗的受害者。

   事实上,俄罗斯政府已经采取了外交、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行动。普京总统下令2月26日俄罗斯西部军区进行战备检查是前兆。这次军事演习已经在3月3日结束,部队返回基地。2月28日,俄罗斯的黑海舰队的装甲部队控制克里米亚贝尔贝克军用机场和辛菲罗波尔国际机场,扭转了被动局面。乌克兰当局指责俄罗斯入侵。俄罗斯外交部否认,说是按两国协议的正常调动,是为了保护黑海舰队的安全。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也说,事前通报了乌克兰。被乌克兰内务部解散的金雕特警部队队员大约有1000多人,重新集结到克里米亚,组成人民自卫队,协助俄罗斯军队控制了辛菲罗波尔机场和交通要道。乌克兰议长图尔奇诺夫已经下令军事动员,但乌克兰18.4万军力不足以抗衡俄罗斯军队,何况乌克兰军队已经分裂,一部分军队(一艘驱逐舰、三个导弹团和一个空军基地)宣誓效忠克里米亚临时政府。克里米亚的安全已经逐步被人民自卫队接管。

   乌克兰已经发生分裂。西部的利沃夫议会宣布独立;东部的哈尔科夫、顿涅茨克、第聂伯彼得罗斯克等表示不服从政变上台的乌克兰新当局的决议;乌克兰南部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要在3月30日就自治共和国扩大权力问题进行全面公决;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总理向普京求援,俄罗斯总统府发表声明予以积极响应,不会无动于衷。

   乌克兰的流血冲突和政局变化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联合国、欧盟、美国、俄罗斯、中国等纷纷表态,但口径与支持对象截然不同。美国与欧盟支持新上台的乌克兰领导人,承认乌克兰临时政府的合法性。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在基辅公开会见季莫申科,对她获释表示祝贺。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2月22日就质疑乌克兰临时政府合法性,并以对象不明为由停止支付20亿美元的财政援助。2月28日,俄罗斯黑海舰队的装甲部队就出现在克里米亚的贝尔贝克军用机场;3月2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授权普京总统为保护乌克兰境内说俄语的公民和俄罗斯人安全采取军事行动,引起美国和欧盟国家的担心。奥巴马总统目前的反应是警告俄罗斯要付出代价。西方七国拒绝参加6月在索契举行的八国首脑峰会,扬言要将俄罗斯赶出八国集团。普京显出硬汉风格,西方国家不来就不来。如果俄罗斯经济遭到封锁,会让美国金融瘫痪。北约国家排除采用军事手段与俄罗斯对抗,只是威胁采取经济制裁和孤立手段对付俄罗斯,但法国和德国不可能中断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反驳了乌克兰驻联合国代表所谓”入侵”的指责,宣读了民选总统亚努科维奇请求普京出兵乌克兰的决定,令以”民主”自居的西方国家陷入两难境地。普京已经将乌克兰临时政府定性为”违宪篡权”。

   乌克兰对北约、欧盟的心结

   关于加入北约问题。乌克兰处于欧洲的中部,其国土面积、人口与法国不相上下,但其国际地位与法国相差甚远,究其原因,除地缘政治因素外(乌处于美国、欧盟与俄罗斯争夺的夹缝之中),更主要的是因为乌克兰国内东西部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心态。乌克兰独立以来,其西部地区对欧盟、北约有很深的入盟和入约的心结。同时,乌克兰对俄罗斯既离不开,又有保持警惕和拉开距离的心态。东部、东南部乌克兰,在民族、语言、宗教和经济上,都与俄罗斯有密不可分的情结。1990年10月19日,刚刚独立的乌克兰议会通过对1978年宪法的修改,规定奉行独立、中立、不结盟和无核化政策。实际上,除了无核化,中立和不结盟原则并未得以恪守。从克拉夫丘克开始,乌克兰历任总统都对加入北约和欧盟表现出积极性,只是程度不同,根据形势平衡东西方的手段有所变化。

   在克拉夫丘克任期内,乌克兰除了放弃有核国家地位外,并没有游离于大国与大国集团之外,其所宣称的中立与不结盟也并未做到。乌克兰与西方拉近关系的步伐迈得很快,与此对应,其与俄罗斯拉开距离的态势非常明显。这与克拉夫丘克主张与欧盟发展密切的关系,借助北约平衡俄罗斯密切相关。1991年,在克拉夫丘克领导下,独立不久的乌克兰就加入了北约的”北大西洋合作理事会”。自1992年开始,乌克兰积极参与北约的活动。1993年7月,乌克兰议会通过对外政策基本方针决定,加强与北约的合作关系。乌克兰承认北约是欧洲的安全保障,”北约东扩”是自然进程。1994年2月,乌克兰率先加入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但北约不是无条件吸收申请国,1994年起,西方开始重新评价乌克兰在欧洲安全体系中的作用,北约和欧盟都提出门槛条件,要求申请国进行改革。美国出于冷战后全球安全战略考虑,积极鼓励乌克兰发展与北约的关系。

库奇马执政第一个任期就表现出东西方平衡外交的特点,既与俄罗斯修好,同时也继续与北约积极发展关系。库奇马对美国在冷战后推出北约东扩计划予以积极响应。在双方互动下,1995年9月14日,北约与乌克兰的”16+1″特殊伙伴关系确定。1996年3月,库奇马在日内瓦宣布乌克兰不反对北约东扩。同年6月,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访问乌克兰,强调乌克兰在欧洲安全与稳定上的重要作用;7月,北约通过《1996~1998年乌克兰特殊伙伴关系纲领》,规定乌克兰参加北约230项活动。1996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国务卿奥尔布赖特都曾访问乌克兰,公开鼓励乌克兰西倾的外交选择。1997年3月,北约与乌克兰外长在布鲁塞尔举行第一轮双边谈判;同年5月,北约在基辅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设立全球第一家信息中心;7月9日,北约马德里峰会批准《乌克兰与北约特殊伙伴关系宪章》,双边特别伙伴关系通过这一宪章确认。(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国际关系 > 地区问题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73698.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中国数字时代亚马逊镜像(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