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自鸦片战争始多次机会被清政府错失

   晚清有反复讲的必要,因为中国的现代化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从1840的鸦片战争到1911年,有70年的历史,实际上给了清政府很多次机会,但清政府完全没有把握住机会,一次又一次地丧失了时间。这是为什么呢?

   鸦片战争在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战争,它签订了一个条约,开放了几个港口和几个城市。在中国历史中,一些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有冲突,割土地一割就一片,多少个城市都割了,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很多,所以清政府根本不认为鸦片战争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是一种现代化的开始。清政府之所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要从我们的历史讲起。清王朝始终抱着中国传统的天下观,觉得我就是天下,华夏就是世界的中心,只有华夏文化才能称之为文化,其他的都不是。我们知道,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周边所有国家的历史都没有中国的悠久与灿烂,周边国家都以中华文化为标准的。而且只有中国的君主才能叫皇帝,越南朝鲜等国的君主只能叫国王,这些国家的新国王继位,要由中国皇帝册封。

   但是中国还以为自己是天下中心的时候,欧洲国家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知道英国等欧洲国家,经过了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尤其是英国,经过了工业革命与资产阶级革命,生产力在飞速发展。大家都知道资本家最注重的是赚取利润,而他们也知道,中国地最广人最多,是个巨大的商品市场,他们就看中了这个市场。但中国基本上是个封闭的社会,除了在广州开了一个口岸允许少量的对外贸易外就没有什么与外界的商业往来了。英国这些国家急于打开中国市场,在1793年乾隆皇帝80大寿的时候,英国国王派了一个叫马格尔尼的使臣给乾隆皇帝祝寿。

   他带着很多礼品坐船从英国经过大西洋来到了广州,又坐船到天津再到北京。他到广州的时候,中国海关很高兴,他们认为这样一个遥远的国家主动向我们称臣纳贡,要成为我们的藩属国了,得赶紧报告给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也非常高兴,这个国家我们都不知道,现在主动要成为我们的藩属了。当时接待藩属国的机构叫理藩院,在现在的通州一带。马格尔尼在理藩院住着,问理藩院的官员,见皇帝行什么礼,中国人想当然地觉得天下所有使臣见中国皇帝都是双膝下跪。但马格尔尼当然不同意双膝下跪,乾隆知道了这个事情以后非常愤怒,他这时才知道,原来你不是要我称臣纳贡的。

   双方想了很多办法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马格尔尼说,我带有英国国王的画像,乾隆皇帝接见我们的时候,要把英国国王的画像放在接见的座椅旁,等于说我给你们的皇帝下跪,你们清朝的官员也得给英国国王下跪。中国大臣说,我们天朝上国怎么能给你这蛮夷之邦的国王下跪,这绝对不行的。马格尔尼又说,我们给英国国王行的是屈膝礼,单膝下跪,国王把手伸出来,我们拿着国王的手吻一下。中国大臣说,你要拉着我们皇帝的手亲嘴,这绝对不可能的。最后双方没有达成一致,乾隆皇帝用上对下的口吻给英国国王写了一封书信,说我是天朝上国,我无所不有,不需要跟你互通有无,如果你仰慕我们的中国文化,想成为我的藩邦,这是可以的,但不需要互通有无。

   马格尔尼也很狡猾,马格尔尼走的时候说船出问题了,需要从陆路回去,中方也允许了。他就从陆路到了广州,走了大半年,把中国的情况看了个够,对中国的情况也就心里有数了。因为明朝就有欧洲传教士来,传教士为了让罗马教堂对中国派出更多的传教士,就把中国写成是一个人最多、最富裕、最强大国家。所以在欧洲人的心目中,中国确实是一个繁荣强大的国家。但马格尔尼这半年觉得,中国远不如英国,并且他觉得中国官员很腐败,所以他回到英国之后,在报纸上发表了他在中国的经历,说中国就像一艘在海上飘荡的腐朽的船,没有碰到礁石算它幸运,如果碰到礁石就可以把它马上碾个粉碎。他的这几篇文章对英国人改变对中国人的看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马格尔尼到中国的时候,带了很多礼品送给中国皇帝,这礼品其中有两件很值得说一说,第一个是地球仪,他想告诉中国人,地球是圆的,谁也不在中心。第二,他带来一支火枪队,中国在当时基本上还处于冷兵器时代,而欧洲已经是热兵器时代,他让火枪队进行了表演,清军的将领看了都觉得好笑,觉得这就是跟放焰火放炮竹相似的一种东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新式的武器。后来在嘉庆年间,英国国王又派了使臣给嘉庆祝寿,还是同样的结局,中国皇帝也把他们给赶走了。

   中国人把盲目排外当爱国原因何在

   英国始终觉得我应该打开中国的市场,后来英国商人找到了一个商品,是大家都知道的鸦片。鸦片对中国造成了很大危害,包括人民体质的下降,还有大量的白银向英国流去,而且国家还收不到税。清政府该怎么办,是禁还是不禁,这时候双方有两种意见,林则徐为代表的禁烟派取得了胜利,政府派林则徐到虎门去禁烟。林则徐在当时是最有见识的中国人之一,或者说在中国人之中对世界的看法最清晰的,但是我们看看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当时他完全不了解英国人,也不懂怎么跟英国人打仗,但是中国人又喜欢造谣,这种谣言也查不出来是谁造出来的,反正就有,大家都信。我看史料上说,由于马格尔尼见乾隆皇帝不肯下跪,中国人觉得他不是不愿意下跪,而是他不能下跪,生下来膝盖不能打弯儿。这种传说很多,很多人都信。我们看林则徐的奏折上也反映出这种观念,他到前线看了看,发现英国人膝盖还是能打弯,所以他就在奏折中写,英国军人的装束太紧密了,从脚脖子到大腿都被绷带打得很紧,所以膝盖不容易弯曲。有人向他建议准备几千根长竹竿,双方交战的时候拿长竹竿一捅,英国人掌握不好平衡就会摔倒,而且膝盖不能打弯,一捅就站不起来了,我们就肯定赢。这是林则徐最开始的看法。

   我再讲一个人。打了几次败仗后,清政府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失败的原因在于英国已经进入现代化,而中国还是一个落后国家,他们觉得是指挥员不行,就派了湖南提督杨芳去打仗。杨芳到了广州后还没正式接防,第二天英国军舰就来了,他自己去观战。观战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英国军舰在水里颠簸,炮也随之颠簸,但都打得很准,威力还很大,他觉得这用的是邪术,我们要破邪术。他的方法是在在广州征集马桶,因为最脏的东西能破邪术,他还征集了什么呢?中国传统文化里歧视妇女,他就征集妇女卫生用品,也就是月经带。等下一次英国军来了,他就把把这些马桶、月经带扎在竹排子上面放出去。他觉得把邪术一破,英军就败了。

   当然根本没用。杨芳的想法是当时中国人普遍的看法,中国人都是这么想的。实际上,杨芳的马桶阵是有来历的,明朝时期欧洲的传教士把火炮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人感到很神奇。少数民族与农民在造反的时候看到火炮,不知道这是什么,应该怎么办,于是就觉得要用最脏的东西去破除。当时认为妇女的生殖器是最脏的,所以少数民族或者农民在和官兵打仗的时候,就抓一些妇女来,衣服扒光,对着敌人的土炮。由于当时土炮技术落后,土炮有几次还熄火了,所以当时的人觉得这方法还挺灵验。

   所以杨芳并不值得嘲笑,他反映出整体中国人的观念,中国人对世界就是这么看。再讲到林则徐,他经过这个战斗觉得,国外是一个我们完全不了解的领域,于是林则徐就违反了规定,悄悄地让一些广东的知识分子搜集了英国的各种资料,地理书,报纸,编了一些书叫做《四洲志》,他知道这是犯忌的,他就没敢公开,但后来还是传出去了。当有人质疑他为何要搜集这些资料时,林则徐说我为了”悉夷”,熟悉外国。很多人就攻击他了,说你是长敌人威风,我们的华夏文化是最好的,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治国之道、伦理纲常,我们就能把英国打败。正是因为林则徐主张抵抗英国,还要主动了解外国,林则徐就被流放了。

   他从家乡福州到新疆的路途中,在镇江碰到了他的好友魏源,两个人谈了很久,他就把鸦片战争的情况对好友说了,他觉得中国要好好了解世界,于是他把他《四洲志》交给了魏源,他希望魏源来帮他完成心愿。魏源花了几年时间搜集资料编出了《海国图志》。这本书是当时介绍外国情况最全面的一本书,每个国家的历史、经济、军事,尤其介绍这些国家的武器,轮船、军舰。按照林则徐的观念,这种做法叫做”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说,他们还是觉得中国的一切都好,包括传统与制度什么都好,就是在武器这一点不如人意,所以我们要学习国外的武器。

   林则徐除了”长敌人威风”的罪名外,还有一个罪名叫”溃夷夏之防”,就是说中国人长期认为华夏和夷狄之间有一道文化防线,而林则徐则溃败了这道文化防线,换作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破坏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安全。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个罪名。当时有一个士绅叫梁廷枏,他多少了解一点英国的情况,他写过一本书记录鸦片战争的情况,他写的这本书热烈地赞扬了林则徐抵抗英国是如何地正确,批判了其他一些人,如耆善、杨芳。但他在最关键的一点,”师夷长技以制夷”,对于这个理念他就不敢歌颂,他只敢说这是违反了正统,违反了大道的。

   所以在当时普遍的中国人不接受《海国图志》这本书。但这本书很快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反而在短短两年内翻刻了二十一版,而且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起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日本通过这本书了解到世界需要什么,觉得他们自己也应该维新,应该图强。我们知道,日本恰恰是经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国强军的道路,反过头来一次又一次地侵略中国。林则徐启蒙中国人的书,中国人不接受,无意中启蒙了日本人,日本反而因此强大,反过来又侵略中国,这个历史的悲剧,我觉得是很值得吸取的。我们再想,究竟是杨方那种就是坚持中国传统,哪怕战败也绝不能向狄夷学习,不能向西方学习是真正的爱国,还是像林则徐那样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被指责为溃夷夏之防的心态是真正的爱国?为什么中国人都把盲目排外算是真正的爱国呢?

   太平天国使清朝的汉人第一次掌大权

   晚清总共70年,但要不要向外国人学习使用现代化的枪炮,都耽误了20年,这个王朝我觉得他太没有见识了。他是传统的包袱太深,觉得我是天朝上国,只能你学我,不能我学你,为什么耽误20年之后可以学了?这就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崛起,他们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了洋枪洋炮的厉害,所以就提出来要造洋枪洋炮,这时候他们想起来当年的那本《海国图志》,于是把雪藏了20年的《海国图志》重新拿出来大量翻刻,希望官员和读书人都读这本书。

   曾左李要造洋枪洋炮,要用枪炮来打侵略者或者镇压农民起义,这对清王朝是一件好事,但是他们遇到的来自朝廷内部的阻力也是极大。为什么会有这个阻力?我们知道清朝是满族入关统治了汉族,满族人比汉族人要少很多,所以清政府一直警惕汉族,不让汉族人有地方大臣,有总督巡抚,军权都在满族人手中。但是太平天国的运动证明了清朝的国家军队不堪一击,镇压不下去,只好让曾国藩自己的湘军去镇压,曾国藩也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军权。左宗棠的楚军,李鸿章的淮军都取得了相当大的军权。我觉得太平天国一个重要的后果,客观的后果就是使清朝政府入关两百年来,汉族人第一次有了相当的权力了。

   曾左李要造枪炮,遇到朝廷内部的阻力有多大,我举个例子。打仗要传递信息,当时还靠马来送情报,在1868年的时候,外国已经有电报,李鸿章向朝廷申请说,要发电报。朝廷坚决反对,这是狄夷的东西,跟当年说林则徐一样,狄夷可以用,我们不能用,所以就是不让修电报。李鸿章提了好多次,每一次都被反驳回去了。朝廷列了一个理由,是什么呢?中国讲祖宗崇拜,我们世世代代祖坟都埋在地下,而电线当时是埋在地下的,埋在地下会有电流通过,电流通过就惊动祖坟,就会使祖宗不安,祖宗不安就是不忠不孝。所以朝廷拒绝用电报。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历史学 > 历史学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75176.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中国数字时代亚马逊镜像(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