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六十八 来源: 博客 这是相当著名的一张南昌会战的油画,作者是日本人,本来是想说明日军坦克部队的英勇无畏。却从侧面说明了东北军49军官兵的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画中是南昌会战中日军森田部队(第三十六旅团独立战车第一大队)的松本轻战车中队的故事。其中一辆九四式战车突破中国军队的铁丝网堑壕阵地时,被国军敢死队拼死冲锋后炸毁。此次作战的勇士是105师315旅第一团的12名敢死队员。他们手持集束手榴弹冒着日军坦克和步兵弹雨冲锋到坦克边,将其炸毁。此战中12名敢死队员全部壮烈殉国!

随着二二事变王以哲军长被杀,东北军内部严重分裂。主要领兵的六个军长宣布同意乙案,归顺了南京政府。十七路军孤掌难鸣,只得也同意接受和平,所部接受改编。中共则没有受到两军的影响,依然得到了很好的结局。

事变中最惨的就是东北军这个团体。张学良在南京被软禁后,由于元老派和少壮派的激烈斗争导致二二流血事变。67军军长王以哲被杀后,东北军彻底分裂。各军军长分别率部投靠南京政府,分驻豫南、皖北、苏北等各个战区,完全被割裂开,由此东北军这个称呼彻底不存在了。

4月到6月,南京政府对东北军的6个军进行整训、缩编,由每军四师的甲种军缩编成每军二师、每师二旅的乙种军编制,仅东北骑兵第2军保留三个师。

东北军原本有5个步兵军和1个骑兵军,分别是105师(实则为一个军的兵力),51军,53军,57军,67军和东北骑兵军。抗战中蒋介石除了将105师升级为49军,将东北骑兵军的番号改为骑兵2军,其他军的番号一律保留。

由于各方面原因,东北军部队的战斗力普遍不强,不过这些部队仍然具有相当旺盛的抵抗日寇的意志和决心。东北军各军都在抗战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也有相当大的战果和惨重的牺牲,他们都是民族的英雄。

最悲情的东北军部队105师

105师师长是刘多荃。刘多荃虽然是西安事变捉蒋的总指挥,蒋介石事后却认为刘只是奉命行事,后期也率部归顺南京政府,并没有大错。刘多荃在事变后并没有受到什么处分,反而被提拔为中将军长,105师也被升级为49军,下辖第105师(师长高鹏云)和第109师(师长赵毅)。

105师原来是张学良的卫队师,装备最为精良,兵员素质也是最佳,是东北军的王牌部队之一。可惜这也只是东北军的王牌,和日军相比仍然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刘多荃率领49军去河北战场增援。结果在沧县等地和日军甲种精锐第10师团的第10联队狠狠打了一场。双方激战数日,49军不敌日军猛烈的火力,阵地没有守住,还遭受了不小的伤亡,全军被迫撤退下来。

此时淞沪会战正在激烈进行,日军为了获得战役的胜利从国内大量增兵。国军这边深感兵力不足,从后方调大量部队进入淞沪战场,49军也是众多增援部队的一支。淞沪会战是抗战前期最可怕的一场战役,号称中国的凡尔登绞肉机。

老将军冯玉祥曾说:我们参加淞沪会战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师不到3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师支援5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无数部队填进去就迅速熔化了。

最终投入淞沪战场的60万国军中伤亡了20万人,也造成参战30万日军中约10万的伤亡,双方在当时还并不大的上海市内鏖战了三个月。

49军刚到上海就被投入前线,刘多荃命令105,109师立即进入防御阵地,结果还没站稳脚就立即遭到日军优势兵力猛攻。

在上海的日军可不比华北的日军,他具有海陆空三方面的巨大火力优势,49军除了遭遇日寇步兵进攻以外,还遭遇重炮和飞机铺天盖地般的攻击。

49军在阵地上坚守了2日,遭遇了相当大的伤亡,其中109师几乎全军覆没,四个团长阵亡了三人,营长还活着的只有三分之一,至于连排长大部分阵亡,整个师失去战斗力,被迫再次退了下来。

105师稍微好一点,却也阵亡了一个团长。

淞沪会战以后,49军奉命在后方休整,准备参加武汉会战。蒋介石将预备5师交给刘多荃补充伤亡殆尽的109师,刘非常高兴,并且调用东北军之前私下库存的一部分军火将该师武装起来。

大家都知道东北军的装备很精良,刘多荃此次为了重建109师,把老底子全部翻了出来。该师重建以后有大量的轻重机枪,还有一批迫击炮,在当时国军中算上第一流部队了。

可惜刘多荃没高兴多久,由于华北前线急需增援,重建后的109师被蒋介石调到华北前线作战。

接着又给了刘多荃两个新组建的师作为补偿,分别是118师和预备9师。可这两个师基本都是新兵,武器装备也很差,战斗力较弱。刘多荃之前已经将所有的库存轻重武器都给了109师,现在也没有多余的武器再来武装这两个师。所以49军元气一直就没有恢复。

1939年49师再次参加赣北的南昌会战,这次会战中49军出了大问题,也导致49的声名一落千丈。

南昌会战之前中日两军隔修水对峙,蒋介石命令防御修水的部队修建坚固工事,要坚决阻击日寇渡河,为后方军队的增援争取时间。

49军防御的修水防线却没有守住,而且基本是一溃千里。

当时日军101,106这个战斗力并不怎么样的师团在3月20日晚强度秀水(这两个师团在之前的武汉会战中被国军重创,106师团还差点被全歼)。当时正好是赣北的多雨季节,修水的水位陡然增长了3米,加上修水宽有30多米,防守的国军总数也不少于日军,照常理来说防守1,2天还是有可能的。

结果对岸的49军和79军仅仅防守了几个小时,在日军第一轮约3个小时的炮击以后(还用了毒气弹),49军防线已经崩溃。尤其日军使用毒气弹以后,49军等部就立即陷入混乱中,官兵一部放弃阵地逃走,余下一部分士兵也失去了抵抗意志,结果自然是全线崩溃。

其实日军的毒气弹在之前的武汉会战中已经使用过多次,虽然可以造成国军一些伤亡,却不可能有决定性影响(并不是沙林那种神经毒气)。

此次国军事前既没有对毒气弹进攻有所准备(没有防毒面具,有条沾水的毛巾也可以勉强抵挡),被攻击以后从上到下张皇失措只顾后撤,确实有很大的问题。

随后日军强渡的时候,国军防御火力已经很弱,用日军的话来说:当炮兵按计划延伸射击后,步兵一齐进攻,突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

到21日拂晓,日军已经将49军击退,占领了对岸2公里的纵深阵地,还在河上架设了浮桥。不但将两个师团全部运到对岸,甚至还将日军坦克部队也运了过来。

由此,各路日军迅速合围南昌,尤其日军坦克部队高速开进。

由于修水防线丢的太快,加上日军坦克部队猛烈冲击,国军第二线的防御完全陷入被动中。固守的部队挡不住日军优势兵力进攻,增援部队又跑不过日军坦克部队的速度。

结果5天以后,日军坦克部队就冲到南昌城下。国军守军拼死抵抗,在日军炮火下伤亡惨重。蒋介石见南昌已经保不住,再打下去就是被日军合围歼灭,下令南昌各路守军迅速突围。

由此,南昌被日军攻陷。

此次南昌战役前后不过10天时间,日军不但攻陷了南昌,还在战斗中造成国军4万多人的伤亡,日军自己伤亡不到1万人,可以说是抗战中期一次相当耻辱的失败。

稍后蒋介石下令反攻南昌,国军各部都向南昌全面进攻。结果国军集中部队狂攻了半个月,虽然造成日军相当的伤亡,但始终不能攻下南昌,国军自身伤亡也相当惨重。

此次南昌会战之所以大败,损失又如此惨重,在蒋介石看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49军等部队防御修水阵地不利,仅仅2,3个小时就丢了。以一个军的兵力还占据地形上的优势,却这么快丢掉阵地,这根本就不是战斗力不行。

实战中东北军士兵还是相当勇敢的,甚至组织敢死队去拼日军的坦克,绝对是标准的民族英雄。但49军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惨,明显是指挥官指挥失措或者能力不足导致的。

愤怒的蒋介石在南昌会战以后下手令将刘多荃的军衔降为上校,仍然担任49军军长一职,要求其戴罪立功,才能官复原职。

同时蒋将105师师长王铁汉撤职留任;副军长高鹏云、参谋长秦靖宇相继调离,另派黄埔系将领林耀堂和凌振仓分别继任。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处分并不算重。之后反攻南昌战役中,第79师师长段朗如因为所部伤亡太大,擅自改变进攻方向,被蒋介石下令以贻误军机罪立即军前正法。

将领的调配和之前士兵的大量伤亡,可以说南昌会战以后东北军49军中已经没有多少东北籍官兵了,实际已经不能算是东北军了,只是还保留一个番号而已。

之后49军又参加了上高会战和第2次长沙会战等战役,期间再次伤亡惨重。

1941年11月军长刘多荃升任第10集团军副总司令,12月兼任热河省主席,该军军长之位由师长王铁汉继任(也是原东北军的军官)。

之后该军参加了了第3次长沙会战和浙赣会战。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49军赴杭州受降,后进驻江苏北部,此时该军除了军长王铁汉还是东北人以外,其他官兵已经和普通中央军部队没有什么区别。

49军覆灭于1947年8月,由于东北战局危急,49军被紧急调到东北。可惜生不逢时,正好赶上林彪发动秋季攻势。刚到东北才20多天的49军连高粱米还没吃上几顿,就被黄永胜的8纵优势兵力围歼,49军的79师,105师全部被歼灭。仅仅王铁汉军长本人凭借一口熟练的东北话,谎称被拉来的当地民夫,侥幸脱逃。

至于军长刘多荃的结局也勉强算是还可以。

张学良卫队长出身的刘多荃在抗战后期被调离49军军长的位置后,一直得到一些官高却无权的职务。他在1943年4月改任第25集团军副总司令,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6月任第12战区副司令长官。

内战开始后,刘多荃在1948年1月任华北剿匪总部副总司令,晋升为陆军上将,为傅作义的副手。三大战役失败后,刘多荃脱离军职逃到香港,后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任了政务院参事,辽宁省交通厅厅长,辽宁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刘多荃回到大陆以后,还留在台湾的长子刘全礼被怀疑为共产党,以匪谍罪被处决。

文革期间,为了打倒政敌刘少奇,毛泽东指示江青等人捏造刘少奇的罪名。刘少奇在东北做地下工作时候,曾经在1929年被捕,这自然是最好的一个突破点。

为了制造证据,江青他们把当时在东北军中任上校团长的刘多荃抓捕,逼迫他写出刘少奇叛变的证据。当时专案组警告他说:你不要执迷不悟,如不老老实实写材料,就绝没有好下场。要老实交代,这与你自己及家庭、子女都有很大关系。

随即专案组没完没了地让刘写,白天晚上不让睡觉,不给吃饭,动辄怒骂呵斥。

刘多荃在1929年只是一个卫队团长,对此事自然是完全不知情,但专案组根本不理会,他们的目的就是制造出证据。已经是70多岁老人的刘多荃,被专案组关押折磨了4年之久才得以释放。

期间刘多荃由于被折磨实在无法忍受,出现精神恍惚等精神分裂的先兆。最后专案组从刘多荃写的大量材料中摘取并且篡改,稍后整理出了一份所谓刘少奇叛变的证据,然后强迫刘多荃签名。

刘当时实在忍受不了折磨,被迫在资料上签名(不然估计会和其他人一样被折磨死)。

刘多荃出狱之后,于1979年5月至11月两次写出更正材料,说他在1968年写的两篇证明材料都是专案组从自己在学习班被监护的整个期间,被逼写的几十万字材料中摘录的,完全是虚构的。

刘多荃1985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9岁。

在敌后几乎全军覆没的51军

第51军军长于学忠留任,1937年4月26日于学忠被任命为江苏绥靖公署主任,该军由甘肃调至江苏淮阴整编,下辖第113师(师长周光烈)和第114师(师长牟中珩)。

抗战开始以后,51军参加了徐州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

在1938年1月,51军的2.5万人死守蚌埠,和日军3个师团4万人血战8天,守住了阵地,歼敌9000多人,代价是自己伤亡7000多人。

接着51军急调到台儿庄增援,接连攻占韩庄、贾家埠、血战禹王山等要地,完成对日军的合围,是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功臣之一。

徐州大撤退时,51军被李宗仁安排殿后。殿后任务自然非常危险,51军完成阻击任务以后,该部被数十万日军机械化部队分割切断。好在日军兵力有限,东北军又是在国内作战,有人民的支持。该军在于学忠指挥下分成几股突围,从日军部队之间的无数空隙中从容撤走。此战结束以后,51军受到第5战区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传谕嘉奖,于学忠并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升任第5集团军总司令,这也是东北军几个军长中最高的军衔和职务。

之后51军参加武汉会战,突进大别山,进入敌后作战。

武汉会战以后,中日两军已经进入相持阶段,蒋介石派出大量部队进入各个敌后战场牵制日军,于学忠部也是其中的一支主力。

1939年2月于学忠被任命为苏鲁战区总司令,统一指挥山东、江苏两省的正规部队和地方武装。于学忠手中最精锐的部队就是51军和原属东北军的57军。51军从此开始在敌后的鲁南山区打游击,此时51军军长已经由原114师师长牟中珩担任。

由此,也开始了51军最为艰苦的5年敌后抗战时期。

当时山东早已被日军控制,在得知国军正规军主力部队开入鲁南以后,日军立即调动4个师团各一部和一个独立旅团对沂蒙山区进行第一次大扫荡。

当时51军立足未稳就和数倍日军遭遇,他们利用沂蒙山地形和老百姓的支持粉碎了日军第一次大扫荡。但此战51军伤亡也相当惨重,其中114师新任师长方叔洪在冯家场战斗中阵亡。

之后5年内,国内外都知道所谓日军后方控制区的鲁南还有一支数万人的国军正规军存在,这也是让日军大丢面子的事情。加上51军和57军控制鲁南地域可以随时攻击切断日军主要的交通命脉——胶济线、津浦线和陇海线三条铁路干线以及横贯鲁南的台潍公路干线,对日军有着极大的威胁。

由此,侵华日军高层也受到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他们一再安排重兵对鲁南国军控制区扫荡,并且派大量部队对该部进行防御。由此,有4个师团的日军长期被51军和57军长期牵制。这个牵制可是真正的牵制,不是八路军那样的牵制。

后来经过仔细计算,这5年时间51军和兄弟部队前后造成日军1万多人的伤亡,还歼灭了数千伪军(请注意日军和伪军的比率,八路军的歼敌一般正好相反)。因为51军等部的存在,日军不敢随意调走一兵一卒,并且随时准备应付51军的进攻。由此,大约10万日军被牵制在山东对付51军等部,大大减少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不过也是因为此,51军受到日军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日军在多次扫荡失败后,制定了在山东必须击破于学忠部的计划。鏖战数年,51军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和日军激战。日军往往以1,2个师团为主力,出动数万部队进行大扫荡。

也许有人对这些没什么直观的认识,这里介绍一下。中共从1937年开始在河北省中部建立了冀中根据地,完全控制了24个县,部分控制了20个县,控制区域总人口800万。而此处八路军有正规军6万多人,民兵数万人。当时冀中根据地是发展最好的一个根据地,每村都有中共的组织,还有自己的民兵武装。但冈村宁次在1942年组织了一个著名的五一大扫荡,出动日伪军5万多人(其中日军3,4万人),不到一个月就完全瓦解了八路军经营5年之久的冀中根据地。造成冀中八路军正规军损失2万人,余部分散撤出冀中地区。老百姓则被屠杀关押5万多人,地方民兵几乎完全损失,地方中共政权也全部瓦解,也就是就是所谓的无村不戴孝。地道战中日军的大扫荡,说的也就是五一大扫荡。

本来由于冀中有大量八路军和民兵,日军主力都在南方进攻国民政府,留在华北的部队由于兵力不足只能固守要点,不敢随便下乡。五一大扫荡后,冀中完全被日军控制,此时的日军非常猖狂,几十个人,几个人甚至单个人都敢到处乱窜,等同于自己的后方了。

人口密集,兵员众多,相对富裕的冀中根据地尚且如此,51军所在的贫穷荒凉的鲁南地区就更别说了。

所以51军损失相当大,5年内大量官兵伤亡,连于学忠自己也于1942年底在苴县唐王山地区被日军合围,虽然侥幸突围,但于的右臂、右腿都被炸伤。

同时鲁南山区相当贫穷,无法长期保证一支大部队的生存。抗战后期山东大旱,国军士兵没有足够的粮食,只好吃树皮草根甚至观音土,营养不良引起的夜盲症、肝腹水等疾病在全军蔓延,非战斗减员不比战斗减员要少。51军的力量在敌后的激战中逐步被消耗。

加上八路军115师和129师在徐向前领导下进入山东,很快占领了一部分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后期双方由于互相抢地盘,几乎完全翻脸,前后有过多次交火。如1943年6月于学忠部被日军打出鲁南以后,国军李仙洲部主力奉命收复鲁南控制区。到了鲁南才发现该地区已经被八路军控制。结果国共双方在鲁西南发生激烈冲突,李仙洲部被歼灭5000多人,导致其元气大伤,被迫从山东撤走。1942年东北军57军的111师还被万毅拉走投靠了中共。

1943年3月,日军集中日伪数万主力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最终大扫荡。此时51军兵力已经十分虚弱,也就是名义上是一个军而已。

51军官兵奋力抵抗,结果该军剩余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两个师中的114师伤亡超过八成,113师损失也极重,师长韩子干被俘。由此51军已经失去战斗力。

关键字: 老萨说史 东北军 西安事变 栏目: 史海漫步 首页重点发表: Flash 作者: 萨沙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中国数字时代亚马逊镜像 (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