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在人大宣布政改决定后见记者时雀跃不已,惟一众行会成员和问责官员神情各异,各怀心事。

梁振英在人大宣布政改决定后见记者时雀跃不已,惟一众行会成员和问责官员神情各异,各怀心事。

北京以雷霆万钧之势为普选落闸,显示绝无转圜余地,占领中环运动发起人戴耀廷承认失败,无法促使北京放行真普选,表面看来北京今仗大获全胜,但其实非但无助解决特区管治危机,反而衍生了三大问题。

人大常委会对香港特首普选落闸,设置三重关卡,确保任何北京不接受的人无法获得提名,这是一个非常不幸的错误决定,反映北京不相信香港人,这决定令中央政府和泛民主派都动辄得咎,进退失据,陷入双输境地。北京以雷霆万钧之势为普选落闸,显示绝无转圜余地,占领中环运动发起人戴耀廷承认失败,无法促使北京放行真普选,表面看来北京今仗大获全胜,但其实占中只是一个假想敌,解决特区管治结构困难才是真课题,人大常委会的决定非但无助解决特区管治危机,反而衍生了三大问题。

首先,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挫伤了港人的心。有建制派人士尝试归咎泛民,指泛民议员以支持占中来要挟北京,北京被迫取态强硬;更有人上纲上线,指泛民议员勾结外国势力,试图发动颜色革命,夺取特区政权,北京唯有落闸封杀。客观事实是,多个月来民调持续显示,支持占中的市民不过两成多,反对的却逾五成;保普选反占中大联盟发动的反占中签名运动,更声称获得百多万市民支持,远多于占中运动的全民投票人数。尽管香港市民是如此温和、理性、务实,北京还是不放心让港人自由选特首,坚持由1200人小圈子先作筛选,令香港的特首普选安排被讥为伊朗式选举,香港人心里当然不服气。

其次,人大常委会的决定释放了本土主义的幽灵。专上学联秘书长周永康回应说:「未来香港不会再有年轻人相信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未来不会再提民主回归,提出来的必定是命运自决,香港人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要怎么走下去。」这位23岁大学生讲的话,反映了众多年轻人的想法,虽然现实上香港不可能自决,但捍卫本土、拒绝与内地融合,将成为年轻一代的主流价值。

其三,人大常委的决定令建制阵营内较温和开明的人靠边站,信奉强硬斗争路线的保守左派抬头,这些鹰派人物只懂政治挂帅,不断制造敌我矛盾,消灭中间温和声音,令特区管治团队失去协调各方、梳理矛盾的施政能力,管治可能愈趋劣质化。在北京作出决策前,建制阵营内一些较开明的人士曾努力游说,希望人大常委会不要把普选框架定得太死,留出政治磋商的空间,但北京否决了这些意见,令开明建制派全面失势。

泛民主派方面,表面看来因为北京落闸变得空前团结,众口一词要否决政改方案,但未来半年民意走向充满变量,若建制派成功说服多数市民接受「袋住先」,温和泛民政党将陷入两难境地,坚持否决可能导致在2016年立法会选举中流失中间温和的选民,转軚支持则会被激进泛民政党狙击,流失趋于激进的选民。

人大常委会现时定出的普选框架,未必足以说服港人「袋住先」,但如果明年3月出台的政改方案规定,候选人须取得过半数选票才可当选,否则便要重选,意味若1200人提名委员会作出不合理的筛选,令港人失去有意义的选择,选民可以集体投白票,迫使政府推倒重来,这个港人用选票「守尾门」的安排虽然不理想,重选的结果亦可能令人失望,但一般港人或者会接受,认为较原地踏步为佳,届时温和泛民议员将左右为难。

总的来说,建制阵营和泛民阵营内的温和力量,都成了今次人大常委决定的输家,两个阵营内强硬的、激进的力量则占尽上风,这对香港未来政局发展是吉是凶,已是不言而喻。(阁道大参考 http://www.gedaodigest.com/ 选自《明报》,作者:刘进图)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