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海证券报》报道了邯郸民间融资资金链断裂,“据媒体报道,邯郸初步摸排涉及金额达93亿元。其中,仅金世纪一家,所涉及的集融资规模近30亿元,涉及投资人约5000人。”这些钱,主要流入房地产业。

正如新闻中所说,从鄂尔多斯开始,同样的剧情在越来越多的城市重演,以我所见所闻,从小县城到一线城市,陷入高利贷风险的人,并非只是个例,风险也到了密集引爆的时期。

邯郸民间融款(高利贷)给出的利率是:5至10万年息1.8至2毛(18%至20%);20万到30万年息2.5至2.8毛(25%至28%);只有资金达到50万以上,才可以享受3毛(30%)的高息。

我对高利贷并不反感,它也只是一种市场行为,利率本应市场化,高利高风险,低利低风险,双方合意,风险自担,与其他交易并无区别。我的财务保守,坚信“不损失本金”是一切财富的源头,绝不相信有人能给我高利回报,像我一样的人也很多。这也是市场的好处,它为不同偏好的人提供了不同的交易,各得其所。

中国人热爱储蓄天下闻名,一点也不冒进。这也是中国经济近几十年高速发展的动力。储蓄率高,资本供给多,利率就低,分工愈加精细,形成良性循环,财富一直累加。

储蓄除了是财富的发动机,更深层的意义是普遍提高人们的理智及道德水准:坚信财富缓慢增长的本质;更有规划,更有未来感;明白超高利率往往意味着不负责任及犯罪,因此不易狂热,风险不容易扩大;个人及群体,都生活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

可是储蓄现在却变成了一个笑话,有个聪明的段子揭示了原因:“33年前,假如你往银行里存了400元钱,当年这笔钱能盖一套房子、买400斤猪肉、1818斤面粉、727盒中华香烟或50瓶茅台酒。今天,你取出这笔钱,连本带息835.82元,仅够买420斤面粉、40多斤猪肉或1瓶茅台。——通货膨胀,就是这样疯狂吞噬着财富!”这段话里的智慧,是许多经济学家或决策者缺乏的。

是通胀使人放弃了储蓄。钱印得越多,储蓄显得越不理智,人们越无耐心。这十来年,印钞机加上“土地财政”的双引擎推动,疯狂战胜理智的故事一再上演,在颠倒世界里站久了,人们就习惯了颠倒,高利贷风行不可避免。

通胀说来话长,简短点:它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它厌恶储蓄,鼓励浪费。

比如,我跟你借100万,答应你年息50%,一年后还你150万,我有很大的机会是一个赌徒、鲁莽的低智者、不计后果的投机客、甚至是骗子。在币值稳定的社会,我几乎不可能一年赚50%以上的利润,多数人也知道这个常识,所以我借不到钱。

通胀来帮忙,就不一样了。假如一年通胀50%,明年还你150万,我等于一分成本也不必付出;这100万,我首付两成,买了套价值500万的房子,一年后,通胀成750万,我卖掉,扣掉150万借款及一年房贷,无中生有,净赚百万。

借助政府垄断土地供应及超发货币,这种疯狂的“财富神话”一再上演,人们由最初的不屑、不解,到了怀疑、犹豫,最后以为这才是正常、牛逼,终于飞蛾扑火。

而一个理智者,一个务实的企业家,量入为出,不愿意接受危险的负债率,更不敢承诺超高的利率。在持续通胀的背景下,他的财富增长慢,甚至缩水,工作和储蓄都变得反常。

赌徒常赢,实干者常输,骗子总是成功,诚信者饱受嘲讽,这种激励机制一建立,人们就趋向于认同、模仿赌徒与骗子的行为模式,劣币驱逐了良币。说通胀是赌徒与骗子的帮手,一点也不夸张。也正是通胀,毁了中国人的耐心。

从美国到日本,将通胀视为脱困良药的政府,不在少数,这符合政府的利益,等于欠的钱一笔勾销,中国要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要保有国民的财富,不能再学他们的坏样,通胀的毒,早戒早好,是时候恢复中国人的耐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