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國務院港澳辦前常務副主任陳佐洱12月14日在深圳出席該會年會時表示,無論持什麼樣政治觀點的香港同胞,對「佔中」都需要深刻的反思。在同一場合,身兼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張榮順說,要在港澳社會進行「一國兩制」的再啓蒙。

既然京官提倡「無論持什麼樣政治觀點」的人都要反思,筆者擬在此向北京提出它應該深刻反思的地方。

第一,為什麼在「强國崛起」日,卻是台港分離時?

首先中共需要解釋為什麼現在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夠更加自信、更加自豪地走在這個世界上」(習近平12月20日在澳門回歸15周年慶典上致辭)的時刻,卻正正是台港人民的中國認同感最弱的時候。在台灣,根據台灣中央研究院舉辦「國家認同」學術研討會披露,認同「祖國」是中國的比例下跌到只有3%。在香港,根據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11月10日公布調查發現,自覺是「中國人」的受訪者只有8.9%,跌至回歸以來新低。出現了一個「中國崛起日,台港分離時」的反常現象。

中共的慣性思維是將責任推給對方或第三者,因此才有「陰謀論」,才有「外來勢力」這種似是而非的論述。假如這種「外因論」成立的話,那麼它又如何解釋2006年內地網站「網易」的一項調查發現,高達65%的內地人民表示,「假如有來生,不做中國人」?顯然間,高比例的內地人來生不願意做中國人,同台港人今生選擇不認同中國人的身分,兩者應該有共同的原因吧?作為執政當局,難道不值得自己深刻反思嗎?

假如中共不檢討自身的問題而諉過他人,則它除了用强硬手段外(例如推出違憲的人大常委會8‧31決議),別無其他辦法解決它同香港人民的矛盾。

第二,為什麼回歸17年,卻重現港英旗?

面對這個尷尬的問題,中共的慣性思維是:香港人長期在殖民地統治下,缺乏國家觀念、缺乏民族自尊;與此同時,英國人離開後,沒有適時進行「反殖」工作,致使一有風吹草動就出現迷戀殖民地的思想。更有人以此來證明鄧小平當年如何英明神武,早就看透英國人「拆爛污」(鄧小平原話)的陰謀等等。這種思維,根深蒂固,由此而制訂的政策,必然非常錯誤。

6方面令人擔憂

中共應該謙虛地聽取香港泛民主派的意見(他們在香港擁有55%的選票,所以不是少數派),究竟在回歸後香港有沒有倒退?筆者個人認為,同1997年前相比,至少有6個方面的狀况是令人擔憂的:

‧新聞自由明顯受到威脅
‧法治開始展現包致金法官所說的「風暴」
‧廉潔度排名下跌
‧公務員政治中立的傳統不保
‧香港政府決策的自主程度日低
‧社會資源分配不公嚴重惡化

這些方面的倒退,同我時常指出的「香港回歸後最大的危機是『大陸化』」這個論述有很直接的關係,可惜篇幅所限筆者無法在此展開詳談。正是因為回歸17年後出現了這種很明顯的倒退,才導致有人再舉「龍獅旗」。如果中共不正視這些倒退,把再舉「龍獅旗」視為「人心未回歸」而重手以「國民教育」力壓下去,則香港將永無寧日。

除了反思外,京官說我們在「一國兩制」的問題上要「再啓蒙」。那麼,他們在此問題上又需要哪一方面的「再啓蒙」呢?

中聯辦第一任主任姜恩柱說過,「香港是一本難讀的書」。姜先生謙虛地承認,以共產黨的慣性思維是無法讀懂香港的。現在張榮順先生要對我們進行「再啓蒙」,似乎他已經讀懂了香港這本書,要來教我們了;否則「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就貽笑大方了。筆者採訪了整個香港前途的談判過程和《基本法》的起草過程,非常了解中共京官在香港問題上的根深蒂固的思維,使他們很難讀懂香港這本書。因此他們的香港政策也必然是不符合國家和香港的利益。例如:

扭轉京官對港的偏頗認知

第一,他們只看到香港是一個殖民地,於是就以殖民地的慣性思維來看待它(例如埋怨香港人沒有國家觀念、人心不回歸等等),卻看不到小小一個殖民地,居然能夠在過去一個半世紀內,推動中國走向現代文明。晚清70年,中國歷史上每一個重要環節,從西學東漸開始,到洋務運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北伐、抗日,香港人都積極參與。即便共產黨的革命,香港也作出了重大貢獻。可惜的是,因為有些京官看不到香港這些優秀的愛國傳統以及卓越的貢獻,才會像張榮順先生說出這種話:「有一些人到現在還找不到國家的感覺,不知身在何方」。所以筆者認為,扭轉京官們對香港的偏頗認知,是這場「再啓蒙」的一個重要內容。

第二,他們只看到在香港成功的各因素中,「器」的作用,而看不到「質」的作用,換言之,只看到香港功能性的一面,看不到香港的本質(是一個中西文明精華的結合體)。中國接收的,不僅僅是一個功能健全超卓的「器具」,而是一個在現代文明上遠超過中國內地的政治經濟體質。在中英談判開始時,在筆者接觸過的京官中,常碰到很多令人失笑的論述,例如:

‧香港有什麼了不起,不外是一個自由港而已。(大大低估了香港成功的因素)
‧香港人有什麼追求?馬照跑、舞照跳,不就可以嗎?(完全想像不到香港人有更高層次的理想)
‧香港只能是經濟城市,絕不能成為政治城市。(少數京官看到香港有推動中國發展的潛在作用,卻排拒這些作用)
‧資本主義好的東西我們要,不好的東西我們不要。(典型的只看見「器」,看不見「質」)

對香港的這些淺薄的看法,導致他們對香港的觀察往往把握不住核心。有一位南下收風的朋友告知我:其實中央也很惱火,為什麼放了這麼多人在香港,還總是把握不了香港的真正脈搏?我就如實告訴他因為他們的慣性思維妨礙了他們去認識真正的香港。

假如張榮順一類的京官,能好好在這些問題上接受「再啓蒙」,好好讀通香港這本書,則庶幾「一國兩制」才可以真正得到落實。而對香港出現的問題,才不至於動輒歸咎於外國勢力、歸咎於香港人的「殖民地奴性」。

镜像链接: 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2014/12/19 — 程翔:政治一國化,經濟一體化,意識形態一統化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12/15 — 香港獨立媒體:醫院懷疑政治打壓,香港越來越「符合國情」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12/07 — RFI:香港首席大法官“弦外之音”称香港法治人权不能与国际切割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12/05 — 《金融时报》中国政治的“一国两制”才刚开始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11/14 — 戴耀廷﹕反思公民抗命與法治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11/09 — 香港獨立媒體:生於亂世 有種責任——一個「中國勢力」的獨白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11/05 — 黎蝸藤:溯本清源——香港人如何失去公民提名权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11/03 — 香港獨立媒體:一國兩制病了 而香港政府沒有藥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10/31 — 別了,田北俊委員、梁振英同志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2014/10/19 — 《明報》為何警隊變成這樣子?–專訪學者何家騏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穿墙网站镜像索引 (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