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美国作家何伟(Peter Hessler)说,中国官媒断章取义报道他的采访内容并将其说成是他专栏文章的观点。中国日报日前曾刊登了一篇名为“何伟:埃及与中国的比较”的文章。何伟是在其脸书上对中国日报的做法发表评论的。

何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和两千年后的将近十年中担任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波士顿环球报和纽约客杂志)驻北京记者。在那之前,他曾作为美国和平队成员在重庆涪陵教英文。

何伟和家人在2011年10月移居开罗,但他仍是《纽约客》杂志特约撰稿人,《国家地理》杂志特约作家。何伟著有四部关于中国的著作,被称为中国通。

中国日报那篇文章援引何伟的话说,“在埃及生活的经历改变了我对中国的看法。我对坚如磐石的中国制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不是以好坏做此判定,我只是想简单地指出中国制度是相当稳定且深入人心的。”

“当你审视中国的国家力量时,你可以从正面和负面两个角度切入。因为国家政权的强大和深入、政治基础的稳定和有效、人民在体制下生活的经验,中国更可能成功完成大变革。到埃及后,我更加赞赏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虽然有很多不足,但基础教育令人印象深刻。而这却是埃及的一个核心问题。埃及文盲率超过25%。”

有人认为,何伟这些文字明显是为中国政府和中共体制唱赞歌。

但何伟本人(1月20日)在脸书上澄清说,中国日报记者曾经采访过他,主要让他谈谈过去一年的思考和感想。他没有写过中国日报上刊登的那篇文章,而且中国日报断章取义地在文章中引用了他的言论和观点。

何伟说,中国日报的文章删略了他谈话的关键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何伟认为在中国做出政治变革更加困难,因为中国的体制比埃及更为牢固,因此缺陷也更加根深蒂固。何伟在脸书上写道,“我说的话是,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目前的反腐风暴将会失败,因为中国没有解决其体制缺陷。”

美国之音记者发现这篇专栏文章已经从中国日报网站上撤下,但是在新华网等中国官方中文媒体上,这篇文章仍然还可查到。

中国日报报道全文:

何伟:埃及与中国的比较

2011年10月,何伟与家人移居开罗,这让他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这个在过去三年里经历革命和动荡的中东国家。在本文中,海斯勒将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中国与埃及的不同之处。

在埃及生活的经历改变了我对中国的看法。我对坚如磐石的中国制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不是以好坏做此判定,我只是想简单地指出中国制度是相当稳定且深入人心的。

长期以来,埃及政府的管理都很孱弱。在开罗大部分地方,你几乎看不到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的存在,而当你到埃及南部地区旅行时,你会发现当地几乎都是由部族管理。这让我想起即使在中国的一个小村落,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是由政府主导。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村民的生活很明显与更大范围的政治体系和国家事项相互关联。同样,我对改变一个地方有多困难有了更深的认识。埃及革命是个巨大的失败,现执政当局比穆巴拉克政府还要严酷,但是大部分埃及人都已厌倦了抗争,接受了现实。我开始认识到我们见证的不是一场革命,而是一系列先反对穆巴拉克政府,后反对穆尔西政府的政变。

当你审视中国的国家力量时,你可以看到正面和负面两个角度切入。因为国家政权的强大和深入、政治基础的稳定和有效、人民在体制下生活的经验,中国更可能成功完成大变革。

到埃及后,我更加赞赏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虽然有很多不足,但基础教育令人印象深刻。而这却是埃及的一个核心问题。埃及文盲率超过25%。我认识一些很聪明却不识字的埃及人,因为他们从未上过学,也没有任何的学习资源。我在中国没有接触到这类人。

最后,我不认为埃及模式适用于中国,也不认为中国会经历一场自下而上的革命或是颠覆旧制度的运动。我的观念是中国的变化可能是微妙的、递增的、自上而下的。不过,埃及革命失败的另一个教训则是这些变革的结果很难预料。

作者:何伟(PeterHessler),是《纽约客》(TheNewYorker)杂志特约撰稿人,《国家地理》(NationalGeographic)特约作家。他共有四部关于中国的著作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