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税收的角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利益相关:我是国税局专门负责国际税收中反避税和股权转让的,在税务局的岗位中应该是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我所在的城市是西部某省会城市,算是三线城市吧,并不能代表全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但可以算是西部内陆地区的基本状况。

外资撤离我所见的主要是有三种情况。

第一大型企业,政府考核指标改变后中方不愿意继续合资。早些年政府招商引资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政府为获得政绩不得不把最好的资源拿出来合资。而这些合资企业并没有提供更好的技术,管理方法和销售渠道,例如我市的自来水厂合资后就多次发生上% %头条的事故,同时他们每年获得的利润却经常高达投资额的 30% 以上。所以内资企业在合资期到达后在没有政绩考核的情况下一般都选择不继续合作。例如我市一石油设备企业在结束合资后将原合资企业作为核心进行重组去年上市后连续二十多个涨停。证明该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后完全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而付出更少的成本(外方每年强制性所有利润分红,上市后反而可以自己控制留存收益了)。

第二是减免税政策取消后一些假合资企业为收回股权变更为合资企业。以前外资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中房地产合资企业五免五减半。这些政策取消后一些已经享受完外资减免税收的企业在追回期过后(享受减免税政策十年内撤资会被追回减免的税金)为了防止不必要的股权纠纷(外方可能没有任何投资而拥有 25% 以上的股份),陆续变更为内资企业。

三是通过多层资本结构将外资企业变为内资企业。这几年我国反避税工作的加强使得外资企业在税收上的风险大于内资(除了偷逃税外还要被进行避税调查),外资企业更愿意通过多层次的股权结构将投资企业注册为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等内资公司标志而不是以前常用的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企业,甚至可以为此放弃其一贯的企业名称标识。而且利用国内各地的不同税率进行关联交易和使用间接股权转让等避税手段时更为隐蔽。

以上三种情况在统计时都会使外资企业相关数据降低,但对我国经济都没有任何实际影响。

至于说成本上升,税收环境恶化把企业逼走这个目前还没有发现,本地有限的几个单一功能生产企业在反避税调查压力下从以前的跳跃性盈利变为长期盈利的情况下还在持续经营,有的企业还扩大了生产规模。

总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外企来华也是为了挣钱而不是为了缓解就业,我国企业自己在缅甸越南开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多,他们都没有想过人民就业还好像为国争光一样老外就更不要指望了。

我国目前的人口优势是有全世界最多的受过中等和高等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扩招)的劳动者,应该做的是加大产业工人培训,使得需要一定技能的产业占据绝对优势(如已经做的不错的机械,电子行业)。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请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萤火虫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