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气爽,吉日将至,天下大赦,举国同欢。眼看着帝都的天色与日俱蓝,街上车马愈稀,低格君不由得飘飘欲仙,感恩戴德。本期低格必读就为我党大襄胜利纪念日之盛举献上一份薄礼,更要为读者亲友们提点些姿势——在天朝古代,究竟什么样的皇帝最喜欢玩大赦?

皇帝大赦

 

越是明主,越爱大赦?

拜犹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的三俗历史剧所赐,本朝群众虽未曾亲历,却对“大赦天下”这个词儿和这件事儿都不陌生。大赦,顾名思义,就是对举国之内全部或部分犯人的刑罚加以赦免。按理说,这种赦免是凌驾于法律之外的,不符合社会契约的精神。但在帝制时代,这事儿常有,而且名目之奇葩、次数之频繁、用意之诡吊,恐怕都会超越您的想象。

最早从《春秋》里,咱们就能找到诸如“春王正月,肆大眚(shěng,罪犯之意)”的记载,但那只是井田时代诸侯小国一亩三分地里的事儿,撑死也就算个“小赦”。等到大秦一统天下,“中国”概念形成,然而作为铁腕大帝之典范的秦始皇是绝不搞什么大赦的,他儿子秦二世登基时玩过一次,也只是小打小闹,减些徭役罢了。

皇帝大赦2

真正以帝王之尊、黄纸黑字将大赦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的,是汉高祖刘邦。在他当皇帝的12年里,一共大赦过9次,纵观天朝历史,这频率也算是“好赦之君”榜上的前茅了。从汉代往后,大赦之风一吹两千年。历代君主出于各种目的,争相在中华帝王大赦拉力赛中全力奔跑,一共留下了1200多条辉煌的大赦功绩,平均两三年就要搞一次。

口说无凭,来点儿干货,低格君选出天朝史上最重要的五个朝代,您且看其大赦频率的槽点:(资料来自徐式圭《中国大赦考》)

朝代 国祚 大赦令 平均赦率

汉朝 418年 186次 2.24年/次

唐朝 289年 184次 1.57年/次

宋朝 319年 203次 1.57年/次

明朝 276年 55次 5.02年/次

清朝 267年 19次 14.05年/次

看出点儿啥了没?以开大赦之风的汉代为标准值,在后世公认中华封建文明最顶峰的唐宋两代,大赦天下的频率高得吓人,一年半载就有一次。而末法时代专制严厉的明清,倒是赦得小心谨慎。这是 不是说明,世道越清平、人君越开明,就越爱大赦呢?——噫吁戏,若结论如此,本文就真成歌功颂圣之辞了。以诸位对低格君的了解,这可能吗。

赏罚无常,引人吐槽!

当然不可能。躺在数据里的大赦频率,那是糊弄后人用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躲在圣旨下的大赦理由——这也是本文的揭发重点。然而想要探寻政令背后的帝王心术,何其难也!幸好这脏累活儿用不着低格君来干,早有前人当雷锋了。清末一位叫沈家本的法学家,把历史上的赦令分门归类,总结出以下20多种大赦理由:

践祚、改元、立后、建储、后临朝、大丧、帝冠、郊祀、祀明堂、临雍、封禅、立庙、巡狩、徙宫、定都、从军、克捷、年丰、祥瑞、灾异、劭农、饮酹、遇乱

低格君非常佩服这位法学雷锋,这堆天花乱坠的名目,普通人光是读一遍就晕了。这么多理由,其实就等于没有理由。您想,大赦的规矩是人定的,且是天底下权力最大的人定的,那么这“规矩”,不就是他的心情吗。今年大灾,龙心不安,大赦;明年丰收,龙颜大悦,又大赦。这种比“女朋友为什么会生气”还难解的行为,把坚信法理精神的法国佬儿孟德斯鸠气得火冒三丈:

中国皇帝是不讲道理的一群人,做事全无逻辑性。在帝制之下,皇帝本人就是最高法官,既然给人判了罪,怎么能又去赦免他?

这位满脑子法兰西式民主的启蒙思想家,虽有开创“三权分立”的万世之功,却不能理解古老中国重重宫闱背后天子们的南面之术。

皇帝大赦3

 

表面上看,皇帝们动不动就赦一赦,玩弄法律于股掌之中。但实际上,除了个别错生在帝王家的逗比昏君,大多数皇帝也不是完全脑袋一热就开赦的,每一次大赦背后都有着明确的现实目的和意图。那么问题来了,在名目繁多、花样百出的大赦意图中,哪种才是皇帝们的最强“刚需”呢?

越虚越赦,越稳越狠!

开门见山地说吧,一般而言,在皇帝觉得自个儿的统治不太稳定时,最爱玩大赦。口说无凭,且看实证。咱们仍以发明大赦功能的汉朝为例,一说到汉政之清明,小学生都知道“文景之治”,其“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施政纲领似乎与大赦天下的宽容德音不谋而合,按一般理解,文帝景帝应该是汉朝大赦次数最多的皇帝了吧?

错。汉文帝在位23年,一共才大赦天下4次。汉景帝在位16年,也就搞了6次。对比汉高祖12年赦9次的数据,这两位名垂青史的贤明之君真是赦得太抠门儿了。反之,西汉末年朝政糜乱之际的几位皇帝,汉元帝在位15年赦10次,汉哀帝在位6年赦4次,汉平帝在位5年也赦了4次,这数据就有点儿奇怪了。唯一的解释是:皇权稳定系数和大赦天下的频率成反比。

皇帝大赦4

 

这个结论乍看突兀,其实大家也都可以理解。手中权力不牢,圣上难免心虚,就像恋爱中的姑娘一样缺乏安全感,急需男朋友…..啊不…..老百姓的爱护和兹瓷。于是,定期赦一赦,不但能往老百姓的心眼儿里灌上一锅“好支威有”牌鸡汤,更能感化那些曾经的罪犯成为顺民,从此主动放弃给国家添乱,加入到奉天承运星辰大海的征途里来。

反之,在封建社会里,如果皇帝在龙椅上坐得稳,天下大权拿得准,他不但不会大赦,反而会充分发挥天子的合法加害权,对那些破坏安定团结的分子(俗称反贼)毫不留情地痛下杀手。这还需要举例子吗,君不见,绍兴和议已成而赵构斩岳飞?又不见,靖难之功既毕而朱棣诛孝孺?

皇帝大赦5

再多说一句,这种“杀法”往往带有杀鸡儆猴的意味,所以一出手就是诛三灭九。同时还要动用强大的舆论工具,把死者的名声搞烂搞臭。这样一来,皇帝的私愤就转化为大家的一致公愤,没有人会批评皇帝心狠手辣,反而会振臂呼道:杀得好!我支持!陛下威武!国家有希望了!

于是乎,天子的尊严得到昭示,法律的正义得到伸张,百姓的认知得到统一,社会的矛盾得到缓和,人人只想着努力生产,闷声发财,这,就是中华历史上各大王朝走向繁荣的重要前兆。

悖论打脸,如何自圆?

话说上面那段儿的结尾的调子收得太高了,低格君自己都压力山大,接下来不好继续了。文章至此,似乎已经得出了结论:心虚的皇帝最爱大赦。不过,在帝制社会中,还有另外两种情况让皇帝不得不搞起大赦来,低格君简单给您介绍一下。

一种是皇家有喜事儿时。皇帝会在娶了老婆、立了太子、改了年号、妈过生日(一般不给爸过,你懂得)等等他认为的“好日子”里大赦,表示一下与民同乐的心情。问题是,你想让民也乐,总得拿点儿实际好处出来吧?拜年还得发红包呢,不然谁上赶着陪你傻笑?可真要给,又舍不得。于是乎,御笔一挥,大赦天下,不花一两银子,就把要求大家和自己一起高兴的意思下达到全国人民中间,贤哉圣也!(话说这点儿门道,低格君也是出社会之后才渐懂的)

皇帝大赦6

另外一种情况正好相反,是有灾事时。这个大家在历史剧里看到的最多,天上飞彗星,地下蝗涝旱,说明你这皇帝作孽太盛,没有尽到“天子”的责任,你的老天爷爹爹发怒了,赶紧施一施仁政,积一积功德!说是顺应天意,倒不如说是笼络民心——毕竟,面对一个主动承认错误并甘受惩罚的人,大家多少会觉得他是条汉子。嗯,好人卡就这样得到了。

总之,甭管是皇权不稳,还是逢灾遇喜,大赦天下的潜台词只有一句:你们的陛下是个大好人,快来膜他吧!然而活在今天的我们回望历史,就会发现这是个无解悖论:如果皇帝要靠法律之外的大赦来显示仁慈,不就等于变相承认自己平时对百姓是残酷的吗?就好比形容一个领导下基层视察时“平易近人”,恰恰说明该领导的一贯形象是高高在上、难以近人。

其实,甭管是皇帝还是老百姓,对这个问题都心知肚明,只是大家都不说破而已。说破了,实在对大家都不好,皇帝的颜面一朝扫地,以后再也没脸搞大赦了,那么那些因为“恶了”权贵被下冤狱或者遭到无辜错判的犯人靠啥脱离水深火热?——别小看这个群体的数量,古代那种查案条件下冤假错案太多了,要不老百姓能那么喜欢小说演义中的包青天狄仁杰们吗。

皇帝大赦7

我是结语君
宇宙奇书《水浒传》里有这么一段儿:宋江杀了阎婆惜之后被发配江州,走之前他爹嘱咐他,说是我儿且去,一年半载等皇恩大赦下来,依旧回家做良民。以宋朝1.57年就赦一次的宽松政治环境,宋太公的盼望是很有科学依据的。可惜,宋江就不是做良民的料,在江州酒后写反诗,直接成“十恶不赦”之首的谋反死罪了。——甭管哪朝哪代,贤君昏君,意图颠覆政权都是杀无赦的,尽管,你判决书上的理由可能只是写了“莫须有”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