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_20150728.indd
【am專訪】香港經歷大時代,媒體亦受衝擊,有大起也有大落。前事不計,單在這個7月份,結業、暫停出版或裁員消息此起彼落,《新報》、《忽然一周》、《壹週刊》,還有《成報》。隨著有媒體退場,新媒體加入戰團,也許是傳媒先跌後回升之兆。最近大張旗鼓開鑼的,繼以眾籌集資成立的《Hong Kong Free Press》之後,尚有資深傳媒人領軍、籌備中的《香港01》與通訊社《FactWire》,至於盛傳由海歸派老闆投資的《端傳媒》亦將於下周一登場。本報專訪這家背景鮮為人知的《端傳媒》,了解金主因何從美國法律界進軍香港傳媒業,創辦面向全球華人的媒體。

記者:張麗珊   攝影:莊振邦
無論退場與入局,不免引起猜測,退場的除了關乎錢,還有政治社會因素,至於入局的,則從金主以至目的都惹人懷疑。據悉,《端》的董事是肖景,但他不親自解畫,交由編採部主腦,執行主編張潔平(圖2)出面回應。在鰂魚涌的辦公室內,張潔平與負責香港報道的總監李皚茵一同受訪,張指《端》的投資者主要為肖景,另有一至兩名不想公開身份的朋友合資。至於肖景選擇在港創辦媒體的原因,說得簡單是夢想,實際與他代表著內地海歸派精英那一輩人的心結有莫大關係。張潔平透露,主要投資者肖景大概40歲,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那一代出國留學的年輕精英,「他擁有中國大陸背景,在美國留學很多年,史丹福大學唸法律,然後一直做律師,負責IPO(新股上市)項目。」人在異鄉渴望閱讀中文報刊,但是好的報道都只在英文媒體,中文媒體質素欠佳,遂令他萌生創辦優質中文媒體的念頭。

張潔平續說:「他們這一代人出去之後,十幾年在海外看不到要看的東西,怎麼每次都要看英文媒體?自己明明能讀中文,為甚麼不能讀一個好的中文媒體?所以他帶著這個想法很多年,大概從去年開始,不停與各種各樣的媒體行家諮詢,覺得現在可能是時候了。」

不在內地開辦 因審查嚴重
至於為何選擇來港,張潔平解釋,內地的媒體仍然有新聞封鎖,只要存在審查,就不可能做出有實際意義的媒體,縱有再好的人與資本也不可能。至於海外因為讀者人數少,連市場也養不活;台灣則不及香港國際化。李皚茵在旁補充:「他(老闆)的self-identity是香港人,家庭都在香港,所以也很順理成章。」

《端》在港創辦的消息今年初傳出,當時只聽聞是以數碼形式發展,包括應用程式(Apps)及網站,後來盛傳資深傳媒人于品海投資創辦周報後,《端》也突然傳出會出版周報,遂引起猜測是打對台,但張潔平指,他們已為此討論很久,決定加入紙媒的原因,主要是香港對於媒體的認知仍然保守,沒有紙媒的話,立法會及記者會都不能進入,紙媒的作用是幫助他們建立credibility(可信性)。
無「紅色資本」 夠營運至少三年
曾有報道指,《端》幕後的大水喉是「紅色資本」,所以資金不成問題。張潔平笑說:「據我所知完全無(紅色資本),如果有的話我就不做了。」至於投資額多少,她坦言不清楚,「我只知道投資人有一個承諾,基本上會給我們3至5年喘息時間,不用太擔心賺錢,主要把內容做好,讓好的內容有影響力。」

也許是財政沒有壓力,據行內消息稱,他們請人也出手闊綽。張潔平指,新入職記者的起薪點為1.5萬元,是行內的fair price。他們預計會聘請約70人,盡量以精悍的小團隊來牽動外面的資源。(相關新聞見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