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原标题:心理学问答:如何看待人们对普遍放开“二胎”的不同反应?

Q&A151030

问:如何看待人们对普遍放开“二胎”的不同反应?

答:随着垄断权力集团普遍放开“二胎”政策的出台,不同的人群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有网络段子概括不同年龄阶层的反应:“60后遗憾,70后纠结,80后犹豫,90后观望,00后维权”,这则段子很形象地概括了不同年龄阶层的反应,在微信和微博上也得到热传。

从心理学角度,这则反映不同年龄阶层民众对垄断权力集团新政策不同反应的段子首先显示了这条政策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得到民众的普遍拥护和热烈的欢迎。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在于这条政策的出台并非民意的反映,也没有民意的参与。整个政策出台完全是垄断权力集团的精英们闭门决策出来的,其决策逻辑仍然是将民众视为满足执政的垄断权力集团目标或利益诉求的资源和工具,而非享有权利的平等的人。当社会老龄化迫在眉睫,权力集团当年承诺的社会养老濒临全面破产之际;当靠“低人权人口红利”维系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到尽头,劳动力人口无法继续为GDP增速提供支持之际出台“二胎”政策,其目的显然是为了能继续“维稳”,继续“活水养鱼”,而并非从善如流,遵从民意。

如果垄断权力集团能以民意为依据,那么至少10年前就应该调整政策,使60后能够有机会选择,使70后能从容应对,使80后能提早规划;使90后不再孤独。或者现在彻底废止计划生育政策,并对遭受戕害的无辜民众给予国家赔偿。一项长期无视民意,漠视民众基本权利,在错失掉最佳的政策调整期10年后才匆促出台调整政策,使各年龄层民众措手不及,也普遍缺乏生养二胎的心理和经济条件。

其次,正如张雪忠老师所说,“在各种社会政策致使人们普遍养不起两个孩子之后,当局终于推出了普遍的两胎政策。”近10多年来的各项社会政策,无论畸形的房价;资源匮乏、费用高企的教育和医疗;定期收割的股市;失控的食品和环境;举世罕见的税负等等,无不将民间财富榨取殆尽。普遍的“二胎”政策出台后,受益的更可能是社会经济阶层分布两端的人群,高阶层的富人和社会底层的穷人。前者早就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孩子生在文明国家,现在更是可以从容地生养而无经济之虞;后者本来就一直是“超生”罚款的对象,而现在可以不再顾虑罚款。而构成社会中坚的中间阶层,城市白领、基层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等,之前既无法像富人那样有出国超生的条件,也无法像底层穷人那样有躲着生的心态;现在生养一个孩子已经捉襟见肘,再生养一个,不啻是雪上加霜。

再者,当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已经分别被近10多年急功近利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破坏得令人绝望的时候,越来越多的父母为孩子未来成长和生活的环境忧心忡忡。城市丁克家庭也逐渐成为一种亚文化,80后、90后人群中对传统的生养观(“养儿防老”之类)无动于衷,越来越不愿意因为生养孩子而影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降低生活质量。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本来就会带来一代比一代生育意愿更低的现象,加上已经严重恶化的自然环境(如雾霾)和社会环境(如老人讹诈),普遍的“二胎”政策对丁克家庭,或者希望维持高品质和更加自由生活的80后、90后来说,就像摆地摊卖伪劣货品的商家,在沃尔玛门前吆喝“买一送一”。

同时,随着社会民众权利意识觉醒和不断提高,基于维持而没有废止计划生育政策的背景下,普遍放开“二胎”已经不能令越来越多的民众满意。在一次又一次丧失公信力之后,垄断权力集团的任何政策都可能陷入所谓的“塔西佗陷阱”(Tacitus Trap),令越来越多的民众不信任和不满。

概而言之,普遍放开“二胎”政策之所以会令“60后遗憾,70后纠结,80后犹豫,90后观望,00后维权”,没有出现预期的普遍的拥护和热烈的欢迎,其原因就在于现时代普遍的社会心理已经不满足于垄断权力集团任性的“恩赐”;其政策本身也错失掉真正有利于60后、70后民众的最佳调整期,现时代出台更像一块“鸡肋”;社会普遍的经济状况以及对未来的经济预期也使大多数社会中坚阶层家庭缺乏生养第二个孩子的经济和心理条件;同时随着经济和城市化发展,一代比一代更缺乏生育意愿,这就使80后、90后人群对新政策更可能无动于衷

2015-1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