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

Q&A151126

 问:给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真的好吗?

答:近10多年以来,不少中小学热衷于给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试图让学生学会对父母、师长感恩。有些学校甚至采取在广场公开给父母洗脚的方式来推行感恩教育,那么给中小学声开展感恩教育真的好吗?

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无论是个人感恩(对他人的行为或存在而感恩)还是超个人感恩(因自己的拥有而感恩上天),一个具有感恩特质的个体,往往同时也具备感情稳定性、宜人性、自信、不自恋,等特质,感恩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强于大五人格特质中任何一个特质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更容易感受到,而且更深刻感受到幸福。所以,无论是从心理励志的角度,还是心理辅导的角度,都应当倾向于鼓励个人学会或保持感恩的心态。

至于感恩教育,则基本上算是一个舶来品。最初发轫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特别是美国的感恩节文化。传播到中国来以后,中国特色的感恩教育就将西方的感恩形式与中国传统的家长制以及孝道结合在一起,虽然看起来很美,但如果仔细辨析就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虽然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了感恩的心态与体验幸福有高度的相关,但同样也揭示了感恩这种积极心态并非总是积极的。对他人、自然或际遇所怀着的感恩之心源自心理学里所谓的“积极幻想”,但积极幻想本身与自我欺骗是一体两面。换句话说,“积极幻想”本身就是人类一种认知偏差,只是这种积极偏差有助于人们有好的感受,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去纠正它。举个例子,一个人因为从小因意外事故导致的残障而无法像他人一样地发展,但却收之桑榆,比如学会了用脚写字,并成为他人学习的楷模。他可能会因此感恩那场事故,因为正是那场意外使他学会了坚强,并因此成为了他人的楷模。感恩的态度对他而言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什么理由去纠正他呢?因事故而致残的例子多了,之所以是他脱颖而出,不是因为事故,而是他与生俱来的某些人格特质,以及周围引导或影响他的情景共同造就了他。如果不是那场意外事故,他可能考上北大,到哈佛深造,诸如此类。我曾经教过的学生,雷庆瑶就是这样的例子。她周围很多人会嘀咕,认为是因为她失去双臂才谋得在大学深造的机会,但我一直告诉她,如果不是因为那场意外事故,她应该有机会考上北大。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成就,因而感恩磨难带给她成长无伤大雅;但对那些经历了类似际遇而自暴自弃的其他人又该感恩什么呢?造就雷庆瑶的是她与生俱来的某些特质,以及成长过程的特定情境。事故就是事故,本质上那就是一场灾难。

但引发感恩的积极幻想这种自我欺骗超出一个合理的范围,它可能就很糟糕了。例如,纳粹集中营里面幸存的犹太人对他遭遇的惨痛经历,如果发展成因而感恩纳粹对他的折磨,因为正是这些经历使他更坚强,激发了他原本不知晓的巨大潜能。这种感恩就不是积极的,而是自欺欺人。他可能因此而感到好受些,但这种“好感觉”与其说是幸福,毋宁说是自我麻痹。

同样的道理,在中小学推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感恩教育其本质就很糟糕。像许多中小学推行“感恩教育”的视频里,演讲者声泪俱下地引导孩子们沉浸在父母的含辛茹苦的想象里面,让他们感动。之所以说中国特色的感恩教育很糟糕,因为类似的教育推行十分简单粗暴。它没有对学生的亲子关系进行甄别。尽管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学生的父母都是关爱自己孩子的,但总会有一些父母遗弃、虐待、凌辱自己的孩子。所谓的“感恩教育”让这些遭受家暴,甚至遗弃的孩子沉浸在父母的含辛茹苦的想象里,这本质上就是一种赤裸裸的心理伤害。因为我国并不像美国那样对虐待、性侵儿童的父母有严格的法律规定,以及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绝大多数虐待、性侵儿童的父母没有受到惩罚,也没有剥夺生父母抚养权,以及委托寄养家庭的法律和社会救助机制。因此,这些孩子在学校里接受简单粗暴的感恩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对他们的再次伤害。

不仅如此,除了那些受到父母虐待、性侵和遗弃的孩子,即使是普通的孩子,简单粗暴的感恩教育对他们也是有害的。父母并非天然就是孩子的道德楷模,有很多的父母并不称职。他们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没有以身作则,尽管他们“爱”孩子,但行为举止相当地糟糕。让懵懂的孩子去感恩这样糟糕的父母,是鼓励孩子们也像他们父母一样糟糕吗?

中国特色的感恩教育除了蛊惑感恩父母,学校的另一个主题就是感恩师长。问题是,学生应当无条件感恩老师麽?当媒体不断曝光诸如强奸女生的校长、老师;虐待和体罚学生的老师;侮辱和排斥学生的老师;以及赤裸裸索贿的老师的报道,要知道,这些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现时代,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已经不具有道德表率的传统光环。一个老师,只有他对学生成长带来了积极的引导,他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老师;没有任何理由说,仅仅因为他是老师,学生就应当尊敬他,感恩他。当一个老师不负责任、行为龌龊、漠视甚至敌视学生,学生应当学会判断,这样的老师是不合格的,是应当被抵制和替换掉的,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感恩”。

正是因为中小学推行的感恩教育简单粗暴,没有甄别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师长。有一些是好的,值得孩子们感恩;而另一些,甚至大多数是谈不上感恩的;还有一些,尽管可能只是个别,不仅不是感恩的问题,而是要教会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报警或向可靠的社会机构求助。(尽管我们的社会提供类似救助的机构凤毛麟角。)

“感恩教育”本身就是舶来品。但要知道,美国也好,欧洲也好,甚至日本也好,世界上大多数文明国家都会在教育中加入引导孩子们感恩的内容,形式可能不完全一样,但本质上就是感恩教育。可问题是,不能只看到文明国家搞感恩教育,而忽略别人的另一些更重要的教育。以美国为例,从小学初始,就会教育孩子了解自己享有什么样的权利,以及权利的边界。任何成年人,包括父母、师长,只能怎样对待自己,不能怎样对待自己。父母虐打孩子,会被起诉,并立即把父母与孩子隔离;校长或老师性侵学生,那是联邦重罪。有任何娈童前科的,不可能申请到任何教职;而且在所居住社区会被标注出来。

而中国的教育,从来不会告诉学生他们应当有什么样的权利,以及应当如何维护他们的权利;关键是社会根本就缺乏维护学生基本权利的机制。例如有报道云南景谷一中规定,带早餐到课室的学生会被开除,关键是这样变态的规定是公开的。学生怎么办?他们的家长怎么办?投诉到政府教育部门?向法院起诉?任何具备中国社会常识的人都知道,不仅学生,连带他们的家长根本就没有途径来维护他们的权利。事实上,对大多数,甚至99%以上的中小学教师、校长,他们心目中压根就不清楚他们的学生有什么权利(更可悲的是,他们连自己应当有什么权利往往也搞不清楚)。

别说中小学,即使中国的高校,侵犯学生的权利也是肆无忌惮。例如,某些高校辅导员,很苛刻地规定学生必须在每个星期天下午报到,而罔顾学生有权支配自己星期天的日程。这样的辅导员的做法通常不会被纠正,反而更可能因为“管理有方”而受到褒奖。每个高校里的诸如校团委、学工部、辅导员,他们存在的目的不是维护学生的权利,而根本就是限制和戕害学生的权利。

也就是说,在保障每个人平等权利的基础上,感恩教育才是积极的。相对地,在罔顾学生个人权利的环境下,感恩教育是有害的,它更像是毒药,让权利受到侵害的学生麻痹、习惯,并最终习得性无助起来。只有懂得自己权利,以及权利边界在哪里,才能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而一个能起码明辨是非的社会,才有感恩教育的土壤。抛开这个大前提,所谓的感恩教育,无非是洗脑灌输的一种形式,它让那些遭受着家庭、学校、社会各种戕害的孩子们不去思考他们为什么会遭受戕害,也消磨他们去改变境况的努力。扭曲的感恩教育培养出来的不可能是积极、健康、自信和宽容的公民,而更可能是狭隘、偏执和蛮横的奴才。

概言之,“感恩”和“感恩教育”,二者不是一个概念。对个人而言,感恩的态度更容易使我们感受到快乐,而且感恩的心态更容易使我们接近幸福。但感恩教育却是另外一回事,当我们蛊惑一群人要感恩,却不告诉他们享受怎样的权利,以及如何维护这些权利,这样的感恩教育本质上就是毒药。

即使对个人而言,感恩的态度是否是积极的,它也存在一个边界条件。积极的感恩是感恩那些善待我们的他人;即使退一步,我们宁可善意地解释他人也算是积极的感恩。但如果我们感恩那些戕害我们的他人或事件,这就不是积极的感恩了,而根本就是自欺欺人。感恩的前提之一是明辨是非。当我们跌跌撞撞的成长过程中,尽管有喜乐也有痛苦,但怀着一份感恩地心看待经历、曾经同行的他人,以及自己,这不啻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但如果我们曾经遭受不幸,却偏要感恩曾经强奸自己的人,那就不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而是低自尊的“犯贱”。

对了,顺便说一下,在《积极心理学》里,“感恩”只占了很小很小的篇幅。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比“感恩”重要得多,无论是追求幸福,还是追求成就。

2015-11-26

psy-e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