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德语报刊关注了中国的环境问题,认为当局本应当放手让民间组织也参与到监督治理进程中来。同时,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进步,则让一些媒体大为赞叹。

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啊,亲爱的朋友们,创造这奇迹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安徽阜阳,2017年1月3日)

(德国之声中文网) 《法兰克福汇报》以”中国上空的雾霾”为题,刊文指出,中国许多地方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到有损共产党形象的程度。

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居民,都对环境污染引发的健康风险十分担忧。新兴中产阶级纷纷试图将孩子送到国外、或者是举家移民,他们都把雾霾等环境问题列为移民的首要原因。这一现象显示出他们并不信任中国政府。”

“过去二十多年的无节制增长、对自然环境的掠夺,如今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生活品质的改善很重要,汽车数量的增多就是生活品质改善的一方面。与之相伴的就是更严重的空气污染。但是,没有人愿意放弃这一更高社会阶层的身份象征。”

“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2017年的增长目标更是只有6.5%。但这不能从长期上改善环境。中国政界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但是企业却都在逃避环保法规,或者干脆置之不理。环保部门尽管加强了监管,然而却没有多少实权。包括环保领域在内,中央政府的指令并不总是会被执行。在削减煤钢过剩产能方面也同样如此:中央政府下达目标,而各省市地方政府则有着自己的算盘,他们竭力避免大规模下岗,否则就要产生’社会不安定因素’。而后者也是北京中央政府所要避免的。”

“中国的民间组织也在为环保出力,但是他们的活动空间实在太小。对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领导层而言,公民社会非常可疑。因此,中共当局通过出台一系列新法规来不断遏制民间组织。”

作者随后指出,要让那些污染大户真正遵纪守法,民间组织的参与、加强信息透明度本应是最佳方案。而现在,中国媒体报道环境污染也受到了诸多限制。

“环境污染问题正在损害共产党的形象。即便印度的雾霾更糟糕,也不能改变中共形象受损的事实。在严格遵循导演的全国人大会议上,环境问题并非主要议程,但也依然不断被提及。环保部长也只能聊表安慰地说,中国会比当初发达国家更快地解决雾霾问题。专业人士估计,这还需要大约20年。”

炼成“雾霾金” 高铁也无奈

承载雾霾的列车
笼罩中国许多地方的雾霾已持续多日。一些网友发现了雾霾的又一种载体——高铁,列车在穿越雾霾区后,纷纷“变脸”。

和谐号变脸
1月2日在北京南站,一列从上海开往北京的高铁在到达目的地后,车身蒙上了厚厚一层污物。网友调侃:“当和谐号遇上雾霾天,变成了一颗高速奔跑的茶叶蛋”。

穿越重霾区
京沪线穿越的华东、华北属于中国雾霾最严重的地区。铁道部门承认,雾霾的到来的确会加重车身脏的程度。一些照片上车头厚厚的黄色附着物被网友戏称为“雾霾金”

自动化加人工清洗
北京南站,一位清洁工人正在清洗高铁车辆。据报道,雾霾天,高铁每24小时就要清洗一次高铁。高铁返回站内,会经过自动化洗车库。车头表面有一层厚厚的雾霾物质,需人工二次清洗。

灰头土脸
一位工作人员的手指轻轻滑过车身,在灰尘上留下了明显的印迹。南方网微博评论道:高铁灰头土脸的模样成为了舆情表达的载体,人们在通过转与传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焦虑和期待。

洗车还需洗肺
官方媒体纷纷报道铁道部门对高铁车辆如何清洗维护的介绍。但网友有更紧迫的问题:“我不关心车怎么洗,我想问问我们的肺怎么洗?”

高铁拿不出的答案
南方网微博指出:公众关注的是雾霾的影响,而不是高铁车身的清洁程度。即便,高铁方面能够把每一列到站、发站的列车都清洗得干干净净,公众对雾霾的担心也不会有丝毫降低。

生活还要继续
这次始于新年的雾霾,除了京津冀、华北外,东北、华东等地区也未能幸免。哈尔滨、成都等大城市纷纷亮起预警。在安徽阜阳,雾霾看来并未影响一些居民跳广场舞的兴致。

作者: 叶宣

德国网络杂志TELEPOLIS则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中国与印度的环境议题。文章以”气候保护的新先锋 “为题,指出14亿人口的中国以及13亿人口的印度已经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成为了领跑者。作者注意到,碳排放量全球第一的中国,在2016年经济增速6.7%的同时,还实现了碳排放量的降低。

河南宜阳县的新能源发电站

“2017年1月,中国宣布正在修建的100多座煤电厂不再投产。据德国《时代周报》报道,仅在2016年,中国新投产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就达到全德国过去25年总和的3/4。2020年前,中国还要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再投入3400亿美元。现在,中国的光伏发电价格已经低于煤电价格。”

“印度政府也不甘落后于中国。到2022年前,该国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翻4倍。现在太阳能已经是印度最为廉价的电力,因此印度政府计划2026年前关闭所有煤电厂。”

2010年至2017年,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德国每年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

文章随后指出,今后10年间,可再生能源的价格将在几乎所有国家都低于传统发电。”但是从前的风电、太阳能冠军德国早已落后,2016年德国在这一未来产业中还丧失了10万多个就业岗位。这要归罪于德国政府的限制性政策,在他们看来,煤电产业的利益比未来更重要。”

“德国政府在2000年曾经凭借《可再生能源法》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新能源浪潮。可惜,德国政府现在自己又告别了这一立场。在如今这个特朗普否认气候变化的年代,要是德国能够和中国、印度一道,更积极地参与遏制气候变化、推动新能源、制订退出煤电法案,那将是多么振奋的一副图景。”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