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6月4日,28年前的天安门广场上,有一群学生和市民对中国大陆的现实提出挑战,他们的行动,启蒙了一整个世代。

两岸之间的最大距离是民主与自由。知名的公共知识份子、北京大学教授贺卫方在去年拜访景美人权文化园区时,曾感叹「每天都在发生对你们是历史,对我们是现实的事」。

今天,很多地方都有人透过纪念六四,来诉求民主,尤其是香港。每一年在「维园」举办的六四集会,一再彰显了香港市民对民主的追求。过去这些年,来台湾的香港观光客变多了,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是来台湾看民主、看自由。

不只是香港,在中国大陆各地,都有对六四好奇、对民主充满期盼的人。当前方有民主,任何国家都没办法倒着走。

因此,我要呼吁北京当局,应该要以开放的态度,来面对六四。六四不应该是敏感词。只要愿意跨出那一步,北京当局可以重新赋予六四新的意义。在这一点上,台湾愿意跟对岸分享民主转型的经验。借助台湾的经验,我相信,中国大陆可以缩短民主改革时的阵痛。民主的路上,有人先到,有人晚到,但终究会到。

就在上个月底,贺卫方教授宣布终止在社群媒体上发文,因为他对于自己的帐号接连被封锁感到困扰及无奈。但是他说:「天还是要亮的,让我们坐待天明」。不只贺教授在等待天明,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世界,也都在等待中国大陆的天明。

中国正在崛起是事实,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民主如果缺席,就是一个遗憾。民主的大国才会真正受国际敬重。台湾人李明哲已经被拘禁超过两个月,我说过,这对中国大陆可能是小事,但对台湾人是一件大事。

藉着这个机会,我再次呼吁北京当局,要用文明的方式谨慎处理这个桉件,让李明哲先生早日平安回家。

「1989年6月3日,一个多月来极少数人在北京製造的动乱,发展成为一场反革命暴乱。驻守在北京城区周围的戒严部队奉命平息暴乱。4日凌晨,戒严部队实行清场同时进驻天安门广场,平息了这场暴乱。」这是中国大陆执政当局对1989年六四事件的说法。

这让我们想到,以前,台湾的二二八事件、美丽岛事件,也都曾经被统治当局说成是暴乱。

现实会变成历史,历史可以当成借镜。重新审视六四,中国大陆会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附:苹论:六四与蔡英文 2016年06月04日台苹

今天六四,蔡英文将首度以总统身分发表六四感言。据报导,蔡不会以公开的演说或总统府新闻稿的方式来谈论六四,而是透过脸书,以较「温和」的方式表达立场,内容「不会太刺激中共」,而是强调自由民主人权价值的重要。此事让人看到蔡希望「务实」与中共交往的转变,但如此软调地面对六四27周年,其中透露的讯息很值得关注。

选后软掉自打嘴巴

1999年六四10周年时,时任台北市长的马英九公开接见民运人士王丹说:「天安门前肃杀流血,令人感慨落泪!」「六四不平反,统一不可谈。」甚而在马首次参选总统的前一年更投书媒体,指责中共血腥镇压学生践踏人权,而封杀台湾加入国际组织,更是伤害台湾人民情感。不过马接任总统后,对六四的基调一次比一次软,不仅未再谈「平反、血腥镇压」,甚而极少对中共强力镇压中国异议人士提出声援。

过去几年,民进党人总讥讽马英九对六四态度在当选总统前后判若两人,这标准刚好来检视民进党自己。在蔡英文就职典礼裡,公开演出当年画家陈澄波被枪毙的场景,凸显台湾争取民主历程的艰辛;但若民进党要说服外界所谓「转型正义」只为普世人权而非对国民党的政治恶斗,又岂能在六四议题上心口不一、前言不对后语?若为「务实交往」就可抛弃口中的民主人权价值,那,国民党的「九二共识」岂不更务实?何必看民共两党扭扭捏捏,最后还是让中国老大哥说了算。

在六四前夕,中国外长王毅在出访时「教训」了一位质疑中国人权状况的加拿大记者,王毅宣称记者提问充满偏见与傲慢,「你去过中国吗?」「你知道中国从一穷二白,帮助六亿人摆脱贫困吗?」「知道中国人均(GDP)8000美元的第二大经济体吗?」这种「养活十数亿人最大」的「中国模式」谬论,不仅流贯全世界,甚而震慑台湾人心。而如今,就连我们刚选出的新总统也得全部埋单,不敢撄其锋芒,说出属于台湾的民主价值?

在诺贝尔和平奖颁给无法出席的中国民运人士刘晓波时,诺委会主席亚格兰在颁奖台上表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继续保持快速的经济增长,就需要有言论自由、研究自由和思想自由作为前提……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新地位,意味它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中国必须做好准备接受批评,并将此视为一种积极输入,一种改进的机遇。」

民主人权价值之争

以上一段话,既是对中国政府的警惕,也是对台湾民心的鼓舞,更该当成民进党新政府面对两岸关係的试炼。两岸关係不是统独之辩,而是民主人权价值之争,这才是蔡英文面对六四时无可迴避的课题与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