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爱国不等于爱政府”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4行: 第4行:
 
  “今夫国家者,全国人之公产也。朝廷者,一姓之私业也。国家之运祚甚长,而一姓之兴替甚短。国家之面积甚大,而一姓之位置甚微。”---梁启超
 
  “今夫国家者,全国人之公产也。朝廷者,一姓之私业也。国家之运祚甚长,而一姓之兴替甚短。国家之面积甚大,而一姓之位置甚微。”---梁启超
  
梁启超指出,中国之所以积弱,根源之一就在于国人不能正确区分国家与朝廷的概念,以致爱国心没有用在正确的地方。国家是什么?朝廷又是什么?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此皆朝名也,而非国名也”。从殷族的商、姬族的周,到嬴氏的秦、刘氏的汉、李氏的唐、赵氏的宋、朱氏的明,还有蒙古人的元、满人的清,它们都是一族一姓的朝廷,而不是国家,都是一族一姓的私业,而非全体中国人的公产。然而,中国人常常将国家与朝廷混为一谈,梁启超认为,这是中国人的大患。<ref>[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72544.html 白衬衫 | 爱国不等于爱朝廷]</ref>
+
<blockquote>梁启超指出,中国之所以积弱,根源之一就在于国人不能正确区分国家与朝廷的概念,以致爱国心没有用在正确的地方。国家是什么?朝廷又是什么?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此皆朝名也,而非国名也”。从殷族的商、姬族的周,到嬴氏的秦、刘氏的汉、李氏的唐、赵氏的宋、朱氏的明,还有蒙古人的元、满人的清,它们都是一族一姓的朝廷,而不是国家,都是一族一姓的私业,而非全体中国人的公产。然而,中国人常常将国家与朝廷混为一谈,梁启超认为,这是中国人的大患。
  
 
+
国家和朝廷不分的不良后果,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爱国变成爱朝廷,甚至变成爱领袖——君主。梁启超说:“试观二十四史所载,名臣名将,功业懿铄、声名彪炳者,舍翊助朝廷一姓之外,有所事事乎?其为我国民增一分之利益、完一分之义务乎?而全国人民顾啧啧焉称之曰:此我国之英雄也。夫以一姓之家奴走狗,而冒一国英雄之名,国家之辱,莫此甚也!乃至舍家奴走狗之外,而数千年几无可称道之人,国民之耻,更何如也!而我国四万万同胞,顾未尝以为辱焉,以为耻焉,则以误认朝廷为国家之理想,深入膏肓而不自知也。”二十四史中的那些将相们,他们为一姓之功业杀人,以“万骨枯”换取自己的功名利禄,这本来与爱国无关,但却被各王朝树立为爱国的模范,而国人因不能正确区分爱国家与爱朝廷的差别而跟着礼敬之颂扬之,实在是可悲可悯。
网民[[白衬衫]]在“[[白衬衫:爱国不等于爱朝廷|爱国不等于爱朝廷]]”一文中还这样写道:
+
  
 
+
比梁启超晚一些时候,陈独秀写过一篇题为《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的文章,文中说:“要问我们应当不应当爱国,先要问国家是什么。原来国家不过是人民集合对外抵抗别人压迫的组织,对内调和人民纷争的机关。善人利用他可以抵抗异族压迫,调和国内纷争;恶人利用他可以外而压迫异族,内而压迫人民。”所以,“若有人问: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我们便大声答道:……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ref>[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72544.html 白衬衫 | 爱国不等于爱朝廷]</ref></blockquote>
<blockquote>爱国,就是爱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而不是爱这片土地的统治者。
 
 
 
爱国,就是爱这个国家的民众,而不是爱这个国家的政府。
 
 
 
爱国,就是要让这个国家走向民主而不是走向专制。
 
 
 
爱国,就是让国民走向自由而不是成为奴隶。
 
 
 
爱国,就是勇于支持弱势群体正义的行为,就是敢于反对贪官权贵的横行霸道。
 
 
 
爱国,既要同情民众的疾苦,也要憎恨贪官的腐败。
 
 
 
爱国,既要为历史上的辉煌和今天的成就而自豪,也要为传统的专制和今天的落后感到羞耻。
 
 
 
爱国,既要勇于承认他国的优点,也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
 
 
 
爱国,既要反抗外族野蛮的侵略和统治,也要学习外国价值观科技文明和民主制度。
 
 
 
爱国,就是要勇于为民众的自由而牺牲,而不是被人利用成排外的工具,成为专制政权的维护统治的牺牲品。
 
 
 
爱国不是抵制日货,而是明白,超越日本首先要尊重日本,学习日本.尊重是自尊的表现,学习是超越的先导。把日本看作AV,委琐,野兽,而忽略他们可敬的教育,制度,努力,是不可能超越他们的。
 
 
 
爱国不是夸耀祖宗创造了什麽,而是我们能给后代留下些什麽。
 
 
 
爱国不是在网上叫嚣武力解放台湾,而是努力了解台湾为什麽和大陆离心离德,看一看台湾的政治民主进程对我们有什麽啓发。
 
 
 
爱国是勇敢捍卫自身自由与权利,国家会明白自己的权力是有边界的,它会变的称职与可爱。
 
 
 
爱国是努力工作,创造财富,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我可以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养活国家。
 
 
 
爱国是说真话,办实事.如果国家不让我这样做,我要勇敢地站起来,批评它,改进它,重建它。
 
 
 
爱国是国家侵犯我的权益时,一定有人站出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这样做,我的个人自由和权利有了保障,我们的国家变得合法、文明、可爱。</blockquote>
 
  
 
=== 中国数字时代===
 
=== 中国数字时代===

2024年5月7日 (二) 00:49的最新版本

网络图片,梗来自“普通、文艺、二逼”体

多年来,在党国体制教育下,中国人长期将党等同于国家等同于政府,然而,随着中国人公民意识的觉醒,渐渐区分了国家、政府、政党之间的区别,也渐渐意识到爱国不等于爱党、爱国也不等于爱政府。

“今夫国家者,全国人之公产也。朝廷者,一姓之私业也。国家之运祚甚长,而一姓之兴替甚短。国家之面积甚大,而一姓之位置甚微。”---梁启超

梁启超指出,中国之所以积弱,根源之一就在于国人不能正确区分国家与朝廷的概念,以致爱国心没有用在正确的地方。国家是什么?朝廷又是什么?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此皆朝名也,而非国名也”。从殷族的商、姬族的周,到嬴氏的秦、刘氏的汉、李氏的唐、赵氏的宋、朱氏的明,还有蒙古人的元、满人的清,它们都是一族一姓的朝廷,而不是国家,都是一族一姓的私业,而非全体中国人的公产。然而,中国人常常将国家与朝廷混为一谈,梁启超认为,这是中国人的大患。

国家和朝廷不分的不良后果,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爱国变成爱朝廷,甚至变成爱领袖——君主。梁启超说:“试观二十四史所载,名臣名将,功业懿铄、声名彪炳者,舍翊助朝廷一姓之外,有所事事乎?其为我国民增一分之利益、完一分之义务乎?而全国人民顾啧啧焉称之曰:此我国之英雄也。夫以一姓之家奴走狗,而冒一国英雄之名,国家之辱,莫此甚也!乃至舍家奴走狗之外,而数千年几无可称道之人,国民之耻,更何如也!而我国四万万同胞,顾未尝以为辱焉,以为耻焉,则以误认朝廷为国家之理想,深入膏肓而不自知也。”二十四史中的那些将相们,他们为一姓之功业杀人,以“万骨枯”换取自己的功名利禄,这本来与爱国无关,但却被各王朝树立为爱国的模范,而国人因不能正确区分爱国家与爱朝廷的差别而跟着礼敬之颂扬之,实在是可悲可悯。   

比梁启超晚一些时候,陈独秀写过一篇题为《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的文章,文中说:“要问我们应当不应当爱国,先要问国家是什么。原来国家不过是人民集合对外抵抗别人压迫的组织,对内调和人民纷争的机关。善人利用他可以抵抗异族压迫,调和国内纷争;恶人利用他可以外而压迫异族,内而压迫人民。”所以,“若有人问: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我们便大声答道:……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1]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