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马勒戈壁上的草泥马”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第11行: 第11行:
  
 
===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
 
===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 ===
 +
<div style="column-count:2;-moz-column-count:2;-webkit-column-count:2">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dpl: linksto = {{FULLPAGENAME}} }}
 +
{{ #dpl: linksto = 历史人物 }}
 +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PAGENAME}}+site%3Achinadigitaltimes.net%2Fspace%2F  更多和【{{PAGENAME}}】相关词条]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space/Special:Random  漫游数字空间]
 +
</div>
  
 
<!--  
 
<!--  

2024年4月24日 (三) 16:23的版本

“草泥马”的起源与起因尚不明确,最初可能是纯粹利用谐音的恶搞。也有观点认为,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多部门发起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大量网站因为“低俗”而被叫停,脏话被屏蔽,引发一些网民的不满,于是网民发明了用“草泥马”等谐音字的脏话绕过网站的屏蔽,并逐渐创作出了以“草泥马”为代表的“十大神兽”。百度百科上的该词条内容很快被修正,后YouTube上出现由网友制作的《戈壁上的草泥马》、《草泥马之歌》、《草泥马之歌(动画版)》等视频。早期的“草泥马”图片有使用斑马、羊驼等,后多统一用羊驼作为其形象。 (维基百科)

数字时代相关文章

数字空间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