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儒家思想是吃人的,翻遍整个封建皇朝的历史,写着仁义道德的同时,其实是满纸都写满了”吃人”二字。当时我读到的时候不甚明了,满纸的仁义道德是如何吃人的?

“在儒家的思想元素中,仁居于核心,仁、义是基础,又可将仁义和道德等同。”于是在数千年的皇朝中,每一个皇帝都喜欢说自己是仁君。因为在儒家推行的国度,只有”仁君”方才可以获得大众对其身份上的认同。如不仁,则陈胜起,吴广生。可是,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集天下权势于一身的人,需要多大的自控能力方才能控制自己不断生长的欲望?这样的人不多,释迦牟尼是一个。之后的世界,就再也没有释迦牟尼。

一个没有任何约束的个人,具备无上的权力,可以在举手投足之间致人于死地,让城堡毁于一旦。这样的人不应该在人间。可是这样的人偏偏在中国存在了数千年。为什么?因为他/她都宣称自己是仁君。有”仁”者当居高位?如果顺着这个思路下去,掌握着各种权力的在位者,也拥有了对”仁”的阐释权力(身居高位者的权力资源几乎无限),就是现时所说的”本次活动解释权归本店所有”。这样的权力有什么用?作用就是:某天你只偷了隔壁胡寡妇的一根萝卜,或者张晓梅老师家的黄瓜,拥有阐释权的人就可以说:”这是不仁的”。然后开始就可以按时间段来定罪:比如,严打的时候你就该入狱,其他的时候可能就要罚款什么的。当然,这属于夸张的说法:如果有必要,可以把萝卜和黄瓜接换成人,效果更佳。

中国的皇朝需要持续自己的统治的智慧是:要名正言顺地让百姓听话,没有异议。那该如何做呢?如上所述,让百姓知道,你是个仁君,并让百姓相信,你的太子、皇孙们也是个仁君,就这样子子孙孙下去。到了官一级,因为皇上发话了,这个官具备”仁”的素质,汝等当三叩九跪。当真有几个仁君、仁官么?有,就像是买彩票一样,或者是坏掉的钟一样,总会有中奖和靠谱的时候。如果没有,那么,下次请早。所以很多人会相信,仁人义士总会降临的。实在是有人等不及,于是就揭竿而起。干嘛?自己去当”仁”君啊。朝代换了一个又一个,个个都说自己是仁君,个个都被覆灭。可人们还在等下去,等一个好官,等一个好皇上。

打住,你看出来了么?没错,自始至终,人们都笃信于儒家的仁义是居家旅行必备武器,相信为官者会仁义起来。即使有一百个包青天,大宋还是会亡。因为你不能打包票,宋朝的每个官员都是仁人义士,每个官员都有包黑炭的智商,更何况皇帝里还会产生傻逼呢。谁能保证,天天喊着仁义的官员们没有有坏水?缺乏外界约束的官员和皇上们(别说上级约束下级,如果皇上是个暴君,谁约束他?),犯错在所难免。

重点来了,犯错的时候怎么办?别怕,我们有礼部(即现在的宣传部)在呢。礼部尚书(宣传部长)可以出来介绍说,大家别慌,只有这个官犯了错,其他官都秉承着仁义道德呢。你看,这就是具备阐释权的好处。甚至,礼部尚书可以说:”我们天天在用儒家的思想约束自己呢”。所以,笃信儒家的傻逼草民当然山呼万岁谢主隆恩了。

历史就这样像烂得掉渣的韩剧一样,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镜头,几个情节。殊不知,兴亡都是百姓苦。

相关日志

建议使用Feedburner订阅本Blog | 在豆瓣九点 | English Blog | 墙外Blog:瘦人志


Some Rights Reserved |小刀周遠的瘦人誌 |Permalink | 暂没有评论| Add todel.icio.us |关键词: , | faydao@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