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伦在线 | 评论(0) | 标签:大选辩论, 克雷格效应, 布朗, 卡梅隆

第二场大选辩论,是检验自民党领导人克雷格效应的关键。经过第一次电视辩论,克雷格人气飙升,多家民调结果显示自民党基本上与工党持平,分流了保守党的支持率。这意味着保守党很可能失去对工党优势,无法取得多数席位。

问题是克雷格效应,是一种媒体幻像,还是政策吸引力量?昨天晚上的辩论,给了一个极好的答案。

电视直播的诡异之处,电视观众比现场听众看得更加清楚。三个候选人,必须要处理好主持人、对手、现场听众和电视观众。经过上周第一次交锋,布朗明显学到了很多,他这次把重点放在了电视观众身上,学会了直视镜头。这一招,克雷格是大师。

分化策略

与第一场辩论不同,布朗和卡梅隆加强了自己的语言力度。卡梅隆频繁使用“如果我是首相”,增加气势。布朗走出了第一场的“我同意尼克”的套路,进入了分化策略,在外交上,他称卡梅隆“反欧”,克雷格“反美”;他称卡梅隆是“对经济的威胁”,克雷格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他说卡梅隆“让我们变得孤立”,克雷格“让我们变得衰弱”。

这种分化显然有效对路。卡梅隆和克雷格不可能走到一起的,布朗再怎么挑拨,也不会把他们推到一起,这给了布朗足够的左右开弓的空间,这次辩论布朗够轻松。

卡梅隆的身体语言说明了一切。这次辩论中,卡梅隆、克雷格和布朗,从左到右,卡梅隆在很多时候那只左手强硬地撑在桌面,封杀了与克雷格的共享空间。

我最喜欢的高潮在五十分钟之后,三人在辩论如何重塑对政治体系的信任问题,只有克雷格在装无辜,高喊change,把听众给说地不停点头,卡梅隆终于受够克雷格装纯,更不允许他抢自己的口号,“坦白地讲我们三个党都有问题,我们都是一团糟”。克雷格的语调顿时从激昂的布道,降到了谦卑的阐述。

国际视野

外交政策,在英国大选中是冷门话题,却是难点。因此对这个议题的辩论,更见政策深度和政治能力的全面。比如,伊拉克战争,它一直是自民党的道德制高点。但是,笔者注意到在这次大选攻势中,自民党基本上放弃了对自己反战立场的宣传。在这场辩论中,克雷格对阿富汗战争支持态度,与另外两党基本一致。

英美特殊关系走向衰弱,是事实。布朗和卡梅隆在美国都遭受过冷遇。但是对于未来的世界,布朗比卡梅隆准备得更加充分。布朗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报以极大热情,比如中国和印度。尤其是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上,布朗一改略显木讷的形象,展示了灵活身段,充分显示了一个国际权谋家的本色,他跑到美国国会发表演说,以欧洲代言人自居,对外以美国的名义号令世界,对于沙特、中国等资金充裕国家,他不惜放下身段,极力斡旋游说。在工党内部,从老一代的曼德尔森,到年轻的米利班德兄弟、亚历山大等人,都不乏国际视野。

相比之下,卡梅隆从来没有展示他国际视野,他和他的团队更多的是在欧盟问题上,延续了保守党主流的“疑欧”立场。对于克雷格来说,欧盟就是自家人,太太就是西班牙人,至今不拿英国护照,至于世界其他部分,布朗几乎以长者的姿态不停提醒他“get real”;在谈到三叉戟防御系统问题时,卡梅隆竟然说“我同意戈登”,这是个小高潮。

空洞口号

最后又是克雷格,在终结陈词部分,给听众,也许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他和奥巴马一样,不停地说can,不同的是他说you can。这就是一种运用媒体的力量,与卡梅隆激烈的进攻风格不一样,克雷格通过第一次辩论塑造“我有一个计划”的形象,这次他告诉听众你可以选我。问题是这个计划是什么?不好意思,我听不出来。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uk/2010/04/100423_uk_debate_zengbiao.shtml

http://www.ylzx.co.uk/cn/?p=704

英伦在线的最新更新:
  • 民调技术和心理学实验 / 2010-04-22 18:17 / 评论数(0)
  • 两次选举,不一样的感受 / 2010-04-17 01:30 / 评论数(0)
  • 英国大选辩论第一场 / 2010-04-16 05:52 / 评论数(0)
  • 政纲对比阅读:设计保守党的好,内容看工党 / 2010-04-15 08:02 / 评论数(0)
  • 电视辩论,是陈水扁的那两颗子弹吗? / 2010-04-14 23:49 / 评论数(0)